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低温催化氧化脱除气体中CO的Cu-M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该催化剂进行分析发现:非晶态催化剂在室温下对CO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活性.同时,在50~80℃范围内,测定了CO在所制备的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催化反应等温线,研究了CO在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催化氧化本征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消除内外扩散的条件下,CO在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是一个表面反应控制的一级催化反应,反应的活化能为43.0kJ/mol.  相似文献   

2.
3.
CO催化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氧化反应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空气污染控制尤其是汽车尾气汽车控制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反应,本文综述了CO在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行为。  相似文献   

4.
对CO:O_2:N_2=1:1:8的气体,以 Pd/SnO_2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器内进行催化一氧化碳反应.根据活塞流反应模式推导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在30~80℃间,多次等温下测定反应气体的流量和CO转化率等基本数据,经运算和数据处理,求得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为R=kCo_2·C_(co)~(-1).按Arrhenius公式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得活化能E=61.596J/mol,其相关系数γ=0.998.  相似文献   

5.
对微晶蜡进行了非催化空气氧化,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氧化微晶蜡的酸值、酯值及微晶蜡的氧化条件(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和反应时间)进行关联,建立了微晶蜡非催化氧化的酸值、酯值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了反应条件对微晶蜡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具有满意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负载型Au/CdO CO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Au/CdO催化剂。考察了以氧化镉为载体金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C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焙绕温度、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573K焙绕,空气预处理的催化剂活性最好。XRD、TPR、TPD结果表明,活性金高度分散在氧化镉载体上,氧化态的金是活性中心,CO和O2均吸酚在金上,其反应遵据Langmuir-Hinshelwood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La1-x SrxCo1-xBxO3(B=Fe,Ni,Cr)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O氧化活性,半通过氧的程序升温热脱附(TPD)研究了该类催化剂的表面氧,结合活性与表面氧随x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表面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T=423~443K,压力p=1.2MPa(表压),搅拌速率N=300~1000r/min以及气体流量(以标准状况下计算)G=0.8~2.0L/min条件下,以环烷酸钴作催化剂对环己烷液相空气氧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搅拌速率、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于反应效果的影响。此外,在温度与催化剂对反应影响考察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环己烷无催化氧化的动力学半机理模型得出了环己烷催化氧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实验数据,其相对标准偏差(RSD)<10%。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表面SO2的催化氧化三相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氧和水蒸汽共存的条件下,SO2在活性炭表面发生催化氢化反应生成硫酸而使反应体系变为三相。整个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反应控制步骤为:H2SO3+O^*AH2SO4。通过对反应速率随硫酸蓄积量线性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无法采用内部效率因子的概念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质谱在线监测反应气体成分变化的方法,研究了1273~1473 K 范围内,不同比例 CO2- CO 混合气体对铁片恒温氧化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反应速率与二氧化碳分压呈线性关系,反应速率常数随 CO2/ CO 体积比值增大而减小,铁片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7.7±15.8) kJ·mol -1.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文献相比较,结果是可靠的,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在线研究气-固反应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应用动力学重整化群研究扩散置随凝聚模型的相变,结果发现该模型的生长几率{Pi}的多分形谱存在相变点qc的值为零,即当q〈qc时,该模型的生长几率{Pi}不同具有多分形性质,这一结论与目前有关文献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具有中间产物的dimer-dimer(DD)模型的非平衡相变行为.分别讨论了只有一种反应物脱附时在无惰性点(inert-site)表面上的动力学相变行为,在有惰性点的表面上无反应物脱附的相变行为,以及二者综合考虑时催化表面的动力学相变行为.通过这些讨论得出:脱附使得更多的格点变空,有利于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脱附率越大,上述现象越明显,反应窗口也就越宽;而晶格表面的缺陷点的存在,阻碍了反应粒子的吸附,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具体表现就是使反应窗口变窄,最终生成物浓度变小.这种惰性格点所占比例越大,上述现象越突出,直至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非惰性格点难以形成大的渗流集团,不再出现反应窗口.  相似文献   

13.
14.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在负载型金属催化上的反应机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甲烷先与氧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完全消耗,剩余的甲 烷再与水和二氧化碳进行重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即燃烧-重整机理;另一种观点认为,甲烷直接在催化剂上分解生成氢气和表面碳物种、表面碳再与表面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即直接氧化机理。对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一致认为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表面上先形成氧化物,氧化物再分解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对有关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不同观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作者在Ni/Al2O3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结果,对负载型镍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甲烷先与氧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完全消耗 ,剩余的甲烷再与水和二氧化碳进行重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即燃烧重整机理 ;另一种观点认为 ,甲烷直接在催化剂上分解生成氢气和表面碳物种 ,表面碳再与表面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即直接氧化机理。对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 ,一致认为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表面上先形成氧化物 ,氧化物再分解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对有关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不同观点进行了介绍 ,并结合作者在Ni/Al2 O3 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结果 ,对负载型镍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无规扩散类表面生长的动力学和标度行为,研究了两种粒子(A、C)在二维衬底上的聚集.当C粒子的几率q=0时,系统表现出泊松生长.当q≠0时,表面表现出粗化的形貌特性,存在着粗化转变.对C粒子扩散步长以及扩散几率对粗化转变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微波固相反应的扩散增强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个微波加热引起的扩散增强机理,来解释微波加热处理时间缩短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虑了反应扩散方程组具第二类边值条件的初边值问题,我们对方程组中非线性项的各种取值情况广泛讨论了初边值问题之解的爆破性质,并给出了它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研究一个带有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的双分子自催化反应扩散模型的非常数正平衡解.首先给出了正平衡解的正的上、下界估计,其次证明了非常数正平衡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