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它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增强民族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增强人民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意志品德和作风方面都起着很好的作用。各种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无穷,需要及时配合,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坚毅等思想品质以及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的一个显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它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增强民族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校体育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仅就学校体育和智育的辩证关系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张伟雄 《科技信息》2010,(25):I0273-I0273,I0300
体育教育对于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育有高尚品德的一代新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体育教学内容及其组织形式、偶发事件、教师自身影响几个方面去论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体育同教育、文化一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条件.当今世界、体育已成为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战线和体育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展群众性体育,不仅是人类生存、享受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群众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 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工作是高教系统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建设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实现高校体育工作的目的,我认为,必须在高教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子系统”。也就是说,仅仅依靠专科学校一年级开设的体育普修课和二年级开设的选顶课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体育教育的主要组形式。它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主要任务: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2、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从事学习,并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奠定基础;3、在教学和锻炼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组织纪律牲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共  相似文献   

9.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代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又说:“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党对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杨明芬 《科技信息》2009,(24):I0229-I0229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而高等师范体育又是高等师范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师范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高等师范生未来职业是从事中小学教育。所以,高等师范教育不仅要考虑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练的能力,而且要考虑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使他们对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正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这对于提高国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是落实社会议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师范院校要成为素质教育的楷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六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曾通过有《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十年后的一九九六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通过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十年二会,对同一问题先后二次作出决议,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从1996年到201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13.
性别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占人口总数近1/2的女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女性性别本位观念这一角度揭示其对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以期从总体上提高认识,推动女性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析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阐述了农村体育的现状、意义和作用.农村体育是促进农村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对改善农村精神面貌、抵制愚昧落后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论述指导下,自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后,我国掀起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各地纷纷制定本地区"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且逐步实施之。这里我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项目?动员组织全民学习、信仰及忠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项目。我们应当明晰地认识到,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东方文明,更不是百方文明,也不是…  相似文献   

16.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同步发展。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增添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近读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出版的《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深地体会到邓小于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重要方针,就是灵活运用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具体体现。只有深入学习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才能科学把握这一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题记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同时又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可见,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研究和加强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深入学习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学习与贯彻《决议》精神,贵在联系实际,这里,着重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关系,谈一些个人的体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所创造的成果。总的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体育、卫生、图  相似文献   

20.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同步发展。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