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概念隐喻关注纯语言研究,多模态隐喻研究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民族团结"平面公益广告紧扣时代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映射出深刻的价值内涵。人物隐喻、动植物隐喻、汉字隐喻、身体隐喻、部分——整体隐喻是本主题平面公益广告的基本隐喻表征类型。基于此,"民族团结"平面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包括:第一,相似性联想;第二、体验性认知;第三、文化性认知。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公益广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图片与文字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建立广告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的过程需要通过概念整合来进行分析。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不同整合模式,可以将多模态广告分为四类。通过分类,可以将广告在所属概念整合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揭示图片出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广告意义是如何被建构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最新进展表现出如下特征: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综述和应用研究并举,但关注焦点较为有限,且所涉语类有失平衡;在研究方法上,内省式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相对匮乏;在研究视角上,学科局限性较大,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不充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其研究前景做出展望,即研究内容应更加深入、全面,研究方法需要更加科学、多元,研究视角也需更加开放、多样.  相似文献   

4.
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将包括图像意义的多模式话语的意义分为再现、互动和构图等相互交织的三种情况。本文从韩礼德的以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出发,以汶川大地震时期一幅公益广告为例,用多模态来分析在广告语篇尤其是公益广告语篇再现、互动、构成三大意义的构建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平面广告是图像和文字两种视觉符号相结合的一种多模态语篇,依赖于图像、文字等静态手段,诉诸读者的感知能力隐喻性地传达广告意图。关联原则在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的解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广告通过图像、文字以多模态隐喻的形式呈现,寻求广告信息和读者认知的最佳关联,促使读者自发寻求多模态隐喻的最佳解释,从而理解广告意图。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促使多种非语言符号诸如图像、声音、颜色等参与隐喻的构建,因此,有关多模态语篇中的隐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以公益广告《Family》为例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进一步揭示广告中的文化内涵,以期为研究广告中的隐喻提供新的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语言学隐喻认知角度分析广告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加入了多模态的分析方法,认为图像、声音等模态的引入使从隐喻角度分析视频广告成为可能。文章通过对视频广告香奈儿可可小姐香水广告的多模态隐喻认知分析,证明了该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了解动态文本认知建构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会徽的"nANJInG"部分别具特色,多模态隐喻意义丰富,以青奥会会徽宣传片为语境材料,利用多模态隐喻判断标准和分析方法,可对其展开认知分析,并借以总结出会徽多模态隐喻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明秀 《科技资讯》2013,(33):210-211
广告作为一种语篇体裁,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混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诸如图像、音乐及颜色等,隐喻在其意义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上海城市形象片《上海,灵感之城》为例,从文化角度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0.
甘小群 《科技资讯》2013,(27):244-244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著名女诗人,一直被称为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她诗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感情和深奥的哲理.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狄金森诗歌中新奇独特的隐喻,以期加深对其诗歌的理解,本文还将尝试对诗歌进行语法隐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符号学和概念隐喻的双重视角,考察了标准化病人互动话语的多模态特征,结果发现:标准化病人互动话语表现出纯语言、副语言、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四种主要模态,通过补充、强化、替代三种多模态协同关系共同完成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通过相似性表征和动态性表达呈现出“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的多模态隐喻;作为教育戏剧活动的主体,标准化病人运用多模态互动话语开展并串联情境活动、叙事性活动和诗化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多模态隐喻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政治漫画、宣传海报、企业商标等静态文本方面,但对于电影等动态文本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双域型网络为理论框架,从双边共享拓扑网络、不对称双边网络和双边非填充共享拓扑网络三方面,结合口头语言和图像符号等模态,分析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爱这一基本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多以口头符号为始源域,图像符号为目标域,这与电影主要以人物台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特点相关;多模态隐喻在静态文本和动态文本中的表征形式不一样,在动态文本中的研究更加复杂,隐喻映射的类型更多,多模态隐喻的表征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社会关系,揭示电影主题;双域型网络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能够产生新的隐喻意义,为影片中多模态隐喻表征提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3.
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基础,借鉴Baldry&Thibault建立的广告视频分析框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拍摄的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温暖的家》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对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和声音符号体系的逐一解读,说明了公益广告是怎样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实现表意功能,从而达到其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14.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果。长卷漫画《中国抗疫图鉴》以图像和文字记录了中国的抗疫历程,从医生、人民到国家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国的抗疫精神和形象。本文以多模态隐喻和架构理论为基础,对《图鉴》中的隐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图鉴》中图文互补,共同激活了“战争”架构、“天气”架构和“春天”架构,构建了“疫情抗击是战争”“疫情是天气”“抗疫胜利是春天”的概念隐喻;上述表层架构进一步激活了深层架构,建构了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坚强勇敢的中国医生形象,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积极乐观的中国人民形象,领导有方、人民至上、不屈不挠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语言形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无论是西方的隐喻理论研究还是中国的隐喻现象探索都对人类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西方现代语言学家发展的隐喻认知系统已经将隐喻提升到了认知的高度,本文试图借鉴莱考夫及约翰逊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及其中文译作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ELAN软件对口语诗《广岛》中的话语文本、音韵特征和语伴手势进行了分层标注、统计和分析,研究不同模态如何互动耦合来动态构建多模态隐喻。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多模态隐喻构建中,言语、音韵特征和手势基本上同步,实现了时空耦合;言语提供解释,手势形象地表示源域指明动作的产生和结果,音韵特征突出言语的中心内容,三种模态相互作用并贯通成和谐的整体,通过语义耦合和语境耦合形象地揭示了隐喻思维,突出了语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依赖多模态话语进行交际,多模态话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我国多模态话语研究主要涉及多模态话语理论探讨,视觉语法应用,多模态外语教学实践探索等。文章分析了近十年我国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前,话语分析正在由传统的语言话语分析转向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基于社会符号学理论,把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交际纳入分析框架,从语言与社会文化情景的互动关系来研究语言。国内在这个前沿领域的研究虽处于起始阶段,但在理论和应用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魏融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172-I0173
传统的隐喻观一直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功能,直到当代的认知语言学才将其视为一种认知功能。本文针对认知隐喻研究很少以唐宋词为语料这一现状,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及其相关的空间合成理论来分析探讨唐宋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为中文古诗词的情感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多模态话语教学的理论来源,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前人关于多模态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