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主要都市的城市化进程由增量向存量转变,基于创新利用和场景消费的城市更新成为突出的实践领域.然而,迄今为止的正统建筑学采取了本质主义和偏重“生产-扩张”的范式,难以应对新的领域.面对这一难题,上海建筑师群体转向建筑的使用端,针对普通城市建筑的日常更新展开研究实践,提出了“向城市学习”,发展一种新的“城市建筑学”的倡议.“SHP上海计划”“小菜场上的家”“虹口1617”“定海桥地区居住建筑空间调研”是其中四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总结成果,主要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12条面向城市更新的宣言式建议,对正统建筑学基本命题进行了批评性的更新.与研究同步,上海建筑师群体在大量更新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如:对“潜在性”效能系统的更新利用;关注中性空间的“适应性”设计;面向使用的“直接有效性”设计;关注空间冗余的“包容性”设计;关注非识别体系的“并置、混合”设计手法等.“城市建筑学”不仅回应了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建筑学向城市寻求“另一种建筑学”的努力,也唤起了“即述即作”的中国传统创作思维的理论潜力,可被视为一种从日常生活和文化现实出发、在建筑学科内超越现代性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平行的.现代建筑理论表达出对科学和工业革命将为人类生活作出贡献的绝对信心.各个时代的建筑师都在探索未来的建筑形式,科学技术革命不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发展,其间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现代科学技术塑造了现代建筑的形式及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新建筑的生成.本文论述建筑学与数学、混沌理论、拓扑学、复杂性理论以及生态学的关系,同时也论述建筑与技术、高技术建筑、建筑与数字化以及材料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规划既是思想和学科,也可作为规划的计划、设计、行为、实践与管理.规划理论研究规划的根源,规划的必要性,规划的价值体系及伦理问题,规划的权限和规划的有效性,规划的类型和规划师的工作,规划的过程和结果.规划理论范式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系统论和复杂性理论、理性论.本文讨论了可持续发展城市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化的发动机.不仅涉及应用技术,同时在运行、维护和更新方面都需要系统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山地城市景观学是研究山地城市景观的形成、演变和特征的学科.作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就一些基本问题如山地城市景观学的定义、内涵与外延、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框架、与园林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规划学科史的视角分析比较了上海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无论是从城市性质、功能定位,还是区域空间组织结构的演进,都反映出上海从增量式的城市扩张向内涵式城市更新转变的历史演进规律.前三版总体规划指引完成了建设“重要的工业基地”“奠定城市复兴的基础”“建构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框架”的历史使命,“上海2035”,则突出强调了文化向量,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并确立了“存量更新”“有机更新”的未来发展方式.文章结合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指出为应对发展转型的挑战,我们应有的思考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方法,构建了因队知识集成个体认知差异影响因子的模型,并从中找出在个体认知方面影响团队知识集成的主要因素。在该方法基础上,以某高校基于研究生设计开发团队和某企业研发小组进行产品开发为实例,详细地展示了团队产品开发过程中个体认知差异影响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秘建、参数的估计以及模型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7.
室内设计是一门主要研究建筑物内部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相对独立的年轻学科.室内设计依据空间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美学原理和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等技术手段,通过内部空间布局、界面设计和内含物(家具、陈设、标识、绿化等)选择和布置,改善室内声光热环境,创造安全实用、绿色健康、智能高效、舒适愉悦的内部环境.现代室内设计强调从环境出发,以人为本,注重动态性和适应性,提倡时代精神与历史文脉有机结合,它集社会、技术和艺术等多重属性于一体,是科技平台上的艺术创作,室内设计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城市高密度发展条件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语义背景下,建筑绿化提供了将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契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城市绿化设施,包括城市公园、街道种植、绿色走廊、建筑绿化、私人花园等,被认为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净化城市土壤、空气质量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绿化设施的组成部分,建筑绿化在城市环境中扮演何种角色,与其他绿化设施类型是否具有同等的价值?近期的一些研究和文献综述强调了建筑绿化对于建筑单体热工性能改善或建筑美学价值,较少有研究从城市角度综合评估建筑绿化的贡献;目前国内的建筑实践也极少有从城市规划层面对建筑绿化进行设计.本文通过文献回顾近年来建筑绿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科学的证据来理解建筑绿化在城市内不同尺度下扮演的角色,包括它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意义以及在生态城市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征与贡献.依据文献线索,构建了建筑绿化的类型、功能与生态城市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和作用的跨学科概念性框架,并提出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筑论文析     
本文论述了建筑学科的性质、作用和特点,以使人们对该学科有全面整体的了解提出了我国在建设中所面临的诸矛盾如人口问题、土地、水源、污染、能源及建设中的机制和体制问题等.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要十分关注于城市、建筑的环境、节能减排、低碳,并形成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对学科的发展从宏观和微观去分析,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到社会生态、城市、农业、城乡一体的融合,并和谐地、科学地发展和控制,最后提出了学科研究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前策划后评估融合信息科学、数据技术新方法的智能化方法研究方向.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趋势,理清大型建筑工程的建筑策划需要针对不确定性问题,研发有力的科学决策工具;智能化工具在设计决策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AI辅助设计,更应该向智能策划扩展;关注建筑全寿期中前策划后评估的作用,为全面实现智慧运维提供基础.提出针对复杂建筑策划尚无有效的智能化决策工具的问题,构建智能策划复杂决策理论体系;针对建筑使用后评估的空间绩效与人体感知数据缺乏关联、感知数据获取难的问题,研发使用后评估主客观数据间耦合技术;针对设计与数据转换机制不明确、全寿期设计无衔接的问题,研发建筑全寿期智慧化整合设计工具和方法;针对前策划与后评估内在映射机制不明确的问题,研发贯穿前策划-后评估的智慧管控与全寿期前馈推演技术;针对设计任务制定依赖经验,特征与分类不清晰的问题,研发建筑工程前策划-后评估智能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空间的迭代与更新与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认知的演进密不可分,本文在阐释城市公共空间认知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2035规划》)和《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等相关法规与政策,通过剖析大量上海实践项目在共同构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时不同的关注点与切入点,指出上海公共空间正迈向一个充满城市特质的、复合叠加的、漫游弥散的、韧性生长的人人共享之地,归纳其迭代转型趋势下认知转变的四个维度:从普适性到特质性、从单一性到复合性、从纵向结构到水平结构,以及从中立性到触媒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又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古都,也是有着一千多万人口的综合性特大城市.北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是将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本文认为,国际社会的现代化城市标准中的防灾减灾应成为重要指标及尺度.为此本文从北京城市的现状及未来灾害趋势分析入手,大胆地探索了21世纪初中期北京城市综合减灾一系列战略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发展紧急救援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在国家科技政策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JSPS特别研究人员、海外研究人员和JSPS奖三种人才培养机制的人才的选拔方法及其学科分布特点.并基于经费投入比与论文产出比分析了基础研究中的学科发展平衡问题.日本已经认识到了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并采取措施促进学科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下高科技与产业化正在快速融合,一方面,为我们提供着丰富的知识、经验、信息与灵感.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是全球竞争的热点,材料科学又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短板.本文通过对互相渗透的7个观点进行深层次分析,论证了走中国道路创建新材料制造科学体系是迎接制造业全球竞争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是独立培育制高点的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五大理念,建设制造强国的重点工作:1)从宏观层面分析全球高科技对材料科学提出的新挑战,指出材料组织演化理论是迎接这一挑战的共同基础;2)从学科内涵的相互联系上揭示了半个世纪以来材料组织演化机理及有关知识单元发展的4个阶段,并论证了材料组织演化理论及相应的知识工具是新材料与制造业的理论支柱;3)阐明了今天的新型产业链是学科交叉和群体性技术革命的产物;4)分析了国际上创立新材料制造科学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5)提出了走中国道路创立新材料制造科学体系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五大理念;6)描绘了新材料制造科学体系的路线图,并强调了"十三五"期间面临的紧迫任务与拟采取的措施;7)创建新材料制造科学体系是迎接制造业全球竞争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是全面贯彻落实五大理念,建设制造强国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正>实验力学将力学与光、电、声、磁、热、射线、图像和信息等多学科和技术进行交叉,研究与力学基础和工程应用相关的测量方法、技术、设备等,既具有力学研究的基础性特点,又具有与工程结合的技术性、应用性特点.作为一门工程技术科学,实验力学是力学学科最早形成的学科分支之一,也是力学学科中理论、实验和计算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实验力学一方面与力学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依托物理、微电子、数字图像、计算机等诸学科的知识,并与各学科的最新技术紧密结合,不断发展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对力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当前日益复  相似文献   

16.
举国体制在我国“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等重大成就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科技攻关中采用新型举国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新形势下如何更高效地实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为解析这一问题,我们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就国内外如何在国家层面调动创新资源、突破重大科学技术难题的方法和案例进行了比较,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创新形势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举国体制实施的“弓箭模式”。该模式表明新型举国体制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前者侧重于确定大目标和大方向,后者则侧重保持各任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自上而下”的路径通过对各解决方案的内在关联梳理,使得整体谋划瞄准战略重点来展开;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的路径则用于协同子任务团队各尽所能地围绕大目标来攻关。因而,新型举国体制或可在科技团队的攻关任务协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计算技术向科学技术研究各个领域渗透,形成了诸多新兴交叉学科.在对结晶学发展历史和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作了分析之后,基于理论研究、晶体制备实验与数学建模计算三者必须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的认识,提出了计算结晶学的构想,并以复杂氧化物晶体体系:铝-尖晶石晶体为例,通过选取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确定晶体结构的数学表达,进行生长基元稳定能计算并给出晶体的有利生长基元,描述晶体生长形态的形成过程等,阐述了计算结晶学的基本思想与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与水热法制备铝-尖晶石晶粒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上海石库门里弄源流再探和价值再识,到城市更新中的石库门里弄现状问题和再生模式,分三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再次追溯了“石库门”的词源及意涵, 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的建造缘起与早期形态,中英宅形间两次形态更替和交融,以及后期演进的境况.第二部分结合国际遗产宪章和话语背景,对石库门里弄在上海城市遗产体系中的定位和分类,在保护和活化中的复杂与矛盾、问题与症结和活化途径与方式等,进行了多维度的讨论.第三部分对石库门里弄再生典型案例的四种模式作了批判性反思,对石库门里弄再生的未来走向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简述了(火积)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是传热学中的新物理量——(火积),介绍了为什么需要引入(火积)、(火积)的定义和物理意义、(火积)理论及其应用、(火积)理论的学术争议等.第三部分是热质与热质能,给出了热质与热质能的概念和定义,建立了普适导热定律,阐明了热的本质应该是"能、质"二象性.第四部分是相对论性动质能,提出了相对论性动质量和相对论性动质能的概念,以区别于现有的相对论性质量和相对论性能量的概念.介绍了除热质能以外的其他相对论性动质能,它们包括机械能质能、信息能和暗能量.第五部分是新能量学,在简单介绍历史上的能量学(energetics,原译为唯能论)之后,在一类新的能量(相对论性动质能)以及新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提出可望逐步发展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新能量学(Neo-energetics)的设想.最后简述了理论和热质理论对能效提高和传热学科发展的贡献,以及它们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探究影响居民参与古村落保护意愿的因素及效应大小,以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清潭村为例,构建古村落居民保护意愿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居民的地方依赖、地方认同、旅游发展认知、名村评选认知四个维度是刻画居民保护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核心参量;"地方依赖"通过"地方认同"对居民保护意愿起作用,而居住条件对村民的地方依赖影响作用最大;在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古村落中,居民对旅游发展认知具有乐观性和空想性,对居民保护意愿的作用微弱;地方级名村评选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对居民保护意愿具有最显著的直接效应。因此,政府在古村保护中要起示范作用,在修缮历史建筑时,不仅要考虑文物保护单位等,更要考虑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古民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