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使真者理论的主要任务是为真命题寻找使真者,衍推原则为此提供了方法论指引,然而,在经典解释下,衍推原则会产生与直觉相悖的“不相关使真者”。为了避免不相关使真者这一困境,学界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但它们都是值得商榷的,由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以避免所有类型的不相关使真者,否则,要么放弃衍推原则,要么只能在相当弱的意义上使用它。基于衍推原则,可以进一步思考使真者理论所面临的问题,它们与符合真理论中的事实问题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是用使真者理论为符合真理论辩护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使真者与真理符合论共享相同的真理直觉,即实在是真理的本体论基础,这使一些学者认为使真者原则是符合论的一个版本。然而,不少使真者的拥趸反对将使真者原则纳入符合论的阵营中,他们提出了两类论证来辩护这一做法:其一,符合关系是对称关系,而使真关系是反对称的;其二,符合论是一种真理论,而使真者原则不能是真理论,否则会犯循环定义的谬误。通过分析这两类论证,可以表明它们不是判定性的,不仅如此,一个恰当的使真者定义能够使使真者原则成为符合论的一个版本。  相似文献   

3.
使真者理论是分析形而上学家解释真理问题的中心原则,它不仅为解释命题为何为真提供本体论地基,同时也对解决盖梯尔问题提供新思路。虽然使真者理论在当代分析哲学中是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但仍然有着深层问题,需要予以深入批评。这种批评的结果将导致,对使真者理论的理论内核进行改造,将事实视为认识论概念而非本体论概念,用事实建构论取代事实本体论,全面批判使真者理论。同时,事实建构论也为盖梯尔问题的解决提供更有效、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使真者理论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该理论主张,当真值载体为真的时候,在它之外,一定有某个事物使得它为真,而这个事物就是使真者。使真者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其提出动机包括证明某类实体存在、解决哲学问题、批评现象主义和行为主义。阿姆斯特朗、卡梅伦和阿赛都尝试在使真者理论范式下重新解读实在论,这引发了对实在论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1):122-128
虽然虚构角色不存在,但虚构谈论确是关于虚构角色的。为了使这一关涉可能,克兰提出了一种表征主义解释,但这一解释会受到强版本和弱版本两类反驳。这些反驳表明关涉性既具有表征性特征,也具有关系性特征。针对虚构谈论的关涉性,新的替代性策略将立足于表征之间的关系、而非表征的内在特征,从而虚构谈论关涉到的是相互关联的表征所共同聚焦的对象。新策略同时满足了表征性特征和关系性特征,因而避免了针对克兰解释的反驳。最后,一种内置遵从性用法的因果链条被用来解释表征之间的关系,补足了新策略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6.
莫得林基于其对"有根性"概念的重新阐释,构造了关于真概念的新型最小不动点理论,从而把饱受批评的克里普克最小不动点理论重新置于真理论的建设性视域之中。莫得林真理论对克里普克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有根性"之阐释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之处导致两种理论都属于关于真概念的内在不动点理论,而发展之处导致两者陈述真理论的方式之根本性差异。而通过分析莫得林的真理论可以看到,运用"可允许性"概念,他实际上是以一种外在的方式阐述其内在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内在理论和外在理论的优点。然而其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多重关系理解的真理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各个流派争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在西方科学哲学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对真理的理解,一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一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一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而在当代,真理虚无论则是一股强大的否定真理的思潮。本文认为,这三种不同的对真理的理解都存在着欠缺,真理虚无论的理由则难以成立。本文认为,真理是一种多重关系基础上理解的范畴,第一,我们应当从人与客观对象之间互相符合的角度来理解真理;第二,真理是一种条件关系;第三,真理是一种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冲击着我们的道德观念与法律制度安排,在生命伦理学和法学等领域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们最常诉诸的一个反对意见是,基因编辑会侵害或违背社会公平.这一反对意见具有循环论证性,且没能认真对待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关涉的核心问题,即何为社会公平,从而缺乏一种对社会正义的实质性理解.社会正义理论存在多元版本.基...  相似文献   

9.
出版专著发表文章不仅关涉作者的考评晋职,不仅关涉出版社杂志社的效益,不仅关涉市场经济的运作,它在本质上乃是一种学术的研究和真理的探索.如果缺少了真理的价值内核,出的书发的文章除了用于捞取外快外,还有什么自身存在的内在价值呢?出版社杂志社应不应当收取出版费版面费,这不仅事关制度设计、社会正义,在更深的层面上关乎真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可设想性论证在当代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的可设想性论证有:(1)克里普克(S.Kripke)的模态论证;(2)查莫斯(D.Chalmers)的僵尸论证;(3)法兰克西(K.Frankish)的反僵尸论证。这三个论证都以查莫斯版本的CP论题?——"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原则——为工作前提。本文考察了查莫斯的可设想性理论并推导出它的两个理论后果:一、所有的必然命题都是先天命题。在命题的维度,后天必然性不再是融贯的概念。再者,所有的物理主义承诺都是必然命题,因此,它们全都是先天命题。这样一来,后天物理主义无法成立;二、我们无法利用可设想性论证判断一个先天命题是否可能为真。由于这个局限性,我们无法利用可设想性论证判断先天物理主义正确或失败。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讨论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合理性、科学理论的实在论解释与理论的成功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时,都反复涉及到真理、似真性与实在的关系问题。当代科学实在论者在深入考虑传统的真理符合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和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主义真理观和似真性理论。这些理论发展了传统的实在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真理(似真性)检验标准,为我们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绿蓝问题与简单性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蓝问题是假说选择问题的一种范型.科学假说精确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假说适用的情景和敏感因子.简单性标准是广为接受的一种假说选择标准,在运用到解决绿蓝问题时,提出了简单性的句法理论和语义理论.但这两种理论分别遭遇了对表达系统和概念框架的相对性,不能处理某些绿蓝型问题,甚至会陷入反直观境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正早期量子计算研究都是用光开展的,这是因为光易于操纵,只需几面镜子、几块晶体和光线探测器就能成为一台晶体计算机,但而今几乎所有重大进展都是利用离子、超导电流环或晶体缺陷取得的,因为要进行逻辑运算,必须以一种量子态为基础来对另一种量子态进行修改。而电离子中的量子态会对另一个造成强烈影响,因此逻辑运算会简单得多。但问题在于,能够轻易改变的量子  相似文献   

14.
真理与简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许多科学家都偏好简单的假设.而在理论选择问题的规范研究中,也有一些哲学家把简单性作为一个认识原则.但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如何阐明并辩护简单性原则.本文首先叙述简单性问题及其困难,然后介绍近年来福斯特和索贝尔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探究理论是杜威科学哲学观的基石,其中蕴含了杜威科学哲学的主题——"科学的逻辑"(scientific logic),也蕴含了杜威独特的问题观。杜威认为科学研究起源于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认知困境,探究是为了解除困惑。但杜威探究理论的本质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明确问题。科学问题是特殊情境的产物,情境和实践判断决定了科学问题的提出方式及解答方向。探究的过程,是通过调整行动者(human agent)和情境之间的关系使问题明确。杜威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科学真理     
一方面科学理论被普遍地认为是真理的典范;另一方面科学史告诉我们,无论多么成功的理论都逃脱不了最终被推翻的命运。这种"悲观的元归纳"表明,就其本性而论科学理论并非为一般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符合论真理。关于科学理论本性的争论一直在进行中。本文在深入分析、谨慎运用相关专业资料的基础上,对"科学理论是否为真理",以及"如果是真理,它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真理"等问题进行了尽可能系统而清晰细致的讨论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葛梯尔反例表明,传统的知识定义未能真正把握知识与真信念的关系。现有的葛梯尔反例的解决方案虽然各具特色,但也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信念理由和真理理由做出了必要的区分,认为葛梯尔反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念理由和真理理由的分离。我们提出了知识的实践定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信念理由和真理理由统一起来,从而解决了知识与真信念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对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蕴涵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 是科学与技术本身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其二是怎样才能使科学与技术成为天使而 不成为魔鬼。这两方面都关涉到科技与社会和人,而从社会和人的利益或价值上看,第二方面似乎比第一方 面更加重要。 不言而喻,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都是一个"多面体",对科学与技术的探究自然就可以进行"多维度透 视",对"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的讨论当然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这里,我们不妨从科学研 究过程,尤其是从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个人自由与社会干预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的第二方面。 长期以来,关于科学研究的传统看法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事实,科学家的天职是探索真理,科学活  相似文献   

19.
物理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一种典型形态,它断言一切事物都是物理事物,或者都随附于物理事物.对这一断言的理解涉及关系问题、完全性问题和条件问题,而且面临“磨坊论证”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物理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但本文作者认为物理主义没有资格被称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日常对象各组成部分之和界定等价于各组成部分的界定之和,我们可以认为其具有"组成上的透明性"。事件不具备这种透明性,对此问题,戴维森和金的论述都无法给出特别理想的刻画方案。事件之所以不具备这种透明性,是因为我们在使用日常语言时往往混淆了字面组成陈述与模糊组成陈述。我们谈论功能实体的组成时,往往采用的是模糊的组成陈述,而事件正是一种重要的"离散式功能实体"。事件的本质功能在于:通过可获得的最精简材质使相应的命题为真。在这个功能主义的事件论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事件同一性的界定标准,该标准在维持合乎直观的事件概念的同时,有助于解决戴维森和金的论述都难以处理的一些事件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