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炘 《中国科学(E辑)》2009,39(5):869-873
本文通过对建筑形式的多方面表现及其复杂性的考察,对建筑形式与空间、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揭示出建筑形式相对的独立性;并将建筑形式问题置于艺术与批评理论的框架中加以研究,对现代建筑的先锋性进行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木构建筑的优越性上提出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必需性, 并指出制约当前中国建设木结构房屋的问题所在, 探讨了大力发展人工林, 提高原木初加工水平, 完善木材转化为建材技术, 加强设计研究开发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技术动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技术动力观”,阐明了:1.它是纵观人类发展史确立起的社会发展观,2.它全面地、深刻地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3.它是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式。  相似文献   

4.
空间·时间·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瑞士作家写了一部书,书名是《Time Spaceand Architecture《.论述建筑时代的关系.时隔50多年,重新使用这个名字,是否加深今日对建筑的时空结构和建筑形态新的探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建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所需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跨越广泛的学科门类,因此建筑学认知与能力培养的核心是整体性、批判性和综合性.建筑学教学与面向社会的专业实践和面向学科的基础研究并列,是建筑学科非常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筑设计不仅是一种物质实践,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产物和一种复杂的知识系统.建筑经验的理论化过程往往由新的建筑理想和思想方法驱动,甚至是对建筑和建筑学本体的重新定义.郑时龄院士领衔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学科团队开设的建筑学课程系列具有历史、理论、设计交融的整体性架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兼顾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综合议题,致力于通过理论认知带动建筑学的整体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综合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体系强调智识与技术并重,设计、历史与理论、技术的思维在各类课程中相互交织,在高年级和硕博士生的理论类课程中强调通过研讨会提升批判性思维.教学团队同时将设计与大都市建设和治理的最新实践经验和成果引入理论教学,各种社会实践对教学形成反哺.通过全球视野和本土问题意识两手抓,旨在将中国城市建筑的经验有效地转变为中国范本和世界经验.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典型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燕尾榫(含下落式燕尾榫)、半榫、十字箍头榫以及馒头榫4种典型榫卯节点,共进行了13个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获取这4种典型榫卯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转角刚度.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四个特征出发,讨论了计算机产业的核心技术-芯片技术,以及中国硅谷与国际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节能设计与评价应平行交互进行.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围护结构能源优化与认证软件——LEC(LowEnergycenificate)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依据、方法和流程,并以低能耗展厅EXPA的能效评价为例,分析LEC的特点及其参考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概念格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知识表示与知识发现的工具,已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知识发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知识约简.在基本的概念格属性约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决策形式背景的概念以及决策形式背景的概念格属性约简理论,丰富了概念格约简理论,定义了决策形式背景的强协调性与弱协调性,对于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给出了协调集的判定定理及约简方法,对于弱协调决策形式背景,定义了蕴含映射,研究了蕴含映射的属性约简,并给出了弱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约简与其蕴含映射的约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其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是当今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在对其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基础上,文章结合实例,从总体规划、旧建筑改造、新建筑设计等不同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计策略与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计算技术向科学技术研究各个领域渗透,形成了诸多新兴交叉学科.在对结晶学发展历史和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作了分析之后,基于理论研究、晶体制备实验与数学建模计算三者必须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的认识,提出了计算结晶学的构想,并以复杂氧化物晶体体系:铝-尖晶石晶体为例,通过选取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确定晶体结构的数学表达,进行生长基元稳定能计算并给出晶体的有利生长基元,描述晶体生长形态的形成过程等,阐述了计算结晶学的基本思想与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与水热法制备铝-尖晶石晶粒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现代计算技术向科学技术研究各个领域渗透, 形成了诸多新兴交叉学科. 在对结晶学发展历史和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作了分析之后, 基于理论研究、晶体制备实验与数学建模计算三者必须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的认识, 提出了计算结晶学的构想, 并以复杂氧化物晶体体系: 铝-尖晶石晶体为例, 通过选取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 确定晶体结构的数学表达, 进行生长基元稳定能计算并给出晶体的有利生长基元, 描述晶体生长形态的形成过程等, 阐述了计算结晶学的基本思想与研究方法. 所得到的结论与水热法制备铝-尖晶石晶粒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珊瑚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珊瑚礁的概念,中国现代珊瑚礁的分布以及从珊瑚礁生物与生态,珊瑚礁地貌及表层沉积与现代环境,珊瑚礁地质及其发育演化,珊瑚记录的环境变化,珊瑚礁工程地质和及珊瑚礁资源等几个方面的综述我国现代珊瑚礁研究的成就,并讨论了其今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命科学学院是四川大学最早创立的院系之一.追本溯源,她已有80多年悠久办学历史.本院在学科上,覆盖了作为现代自然科学基础领域的生命科学和作为现代高新技术前沿领域的生物技术,以及它们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她承担了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开展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双重任务.本院的生物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5.
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经常会遇到机构自由度与原动件数目不相等的情况,这是经典机构自由度理论所无法解释的.针对这一问题,从对偶或二元性概念出发,提出了机构运行规律的对偶描述.以键合图理论为工具,建立了一般理想机构端口描述的结型结构方程,给出了机构自由度的功能描述.在能量传递分析和信号因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定义了“运动传递自由度”的对偶概念“力传递自由度”.利用自由度公式的结构描述、功能描述和对偶描述,进一步论述和分析了运动传递自由度与力传递自由度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给出了机构自由度与原动件、执行构件关系更一般的描述.最后分析了几个典型理想机构的自由度、原动件和执行构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城市高密度发展条件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语义背景下,建筑绿化提供了将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契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城市绿化设施,包括城市公园、街道种植、绿色走廊、建筑绿化、私人花园等,被认为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净化城市土壤、空气质量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绿化设施的组成部分,建筑绿化在城市环境中扮演何种角色,与其他绿化设施类型是否具有同等的价值?近期的一些研究和文献综述强调了建筑绿化对于建筑单体热工性能改善或建筑美学价值,较少有研究从城市角度综合评估建筑绿化的贡献;目前国内的建筑实践也极少有从城市规划层面对建筑绿化进行设计.本文通过文献回顾近年来建筑绿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科学的证据来理解建筑绿化在城市内不同尺度下扮演的角色,包括它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意义以及在生态城市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征与贡献.依据文献线索,构建了建筑绿化的类型、功能与生态城市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和作用的跨学科概念性框架,并提出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7.
源于还原论的主流现代生物医学发展模式在为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导致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两方面的发展问题。本文梳理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与发展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根源,讨论了以系统生物学、系统医学、整合医学以及人体复杂系统科学等为代表的生物医学整合系统化发展新方向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小波分析作为现代数学理论与应用科学完善结合的典范在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政府“小波战略研究计划”资助下,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计算技术向科学技术研究各个领域渗透,形成了诸多新兴交叉学科,在对结晶学发展历史和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作了分析之后,基于理论研究、晶体制备实验与数学建模计算三者必须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的认识,提出了计算结晶学的构想,并以复杂氧化物晶体体系;铝-尖晶石晶体为例,通过选取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确定晶体结构的数学表达、进行生长基元稳定能计算并给出晶体的有利生长基元,描述晶体生长形态成过程等,阐述了计算结晶学的基体思想与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与水热法制备铝-尖晶石晶粒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丝绸织造、陶瓷和建筑三大技术与农、医、天(文)、算四大学科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纺织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并曾在4000余年的漫长历史中领先于世界,当今我国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又跃居世界之首。然而,纺织大国并非纺织强国,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纺织业发展脉络的梳理分析,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内外因素,提出新世纪中国由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