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离子注入,离子束混合,离子束增强沉积等离子束材料改性和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趋势及当前研究动向,同时对离子束材料辐照模拟的特点和研究意义以及武汉大学加速器实验室的近期研究工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以苯甲醛加氢反应Pd/Al2O3催化剂为例,初步探讨了离子束技术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经Ar^+离子束辐照处理后,Pd/Al2O3催化剂表面组成和结构等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变化,其中经Ar^+离子束辐照4h的催化剂虽然表面Pd含量因溅射而降低,但由于Pd原子簇的粒度变小,反应活性较未经处理的催化剂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材料的离子束表面改性及工程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运用高能离子束对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新工艺。聚合物材料经高能离子注入后其电导率、表面硬度、耐磨性等性能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其表面硬度远高于目前公认的最硬的马氏体钢,其耐磨性明显优于滚珠轴承钢。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材料在注入前后表面硬度的变化,分析注入离子种类、注入能量、注入剂量等工艺参数对聚合物的影响。利用交联网状结构模型分析聚合物强化机理,比较好地解释了上述性能改善的原因。并对这种新工艺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武汉大学物理系加速器实验室近年来在离子束技术和薄膜功能材料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大型离子束及薄膜研究设备的建造和改进,非晶合金,高温超导,C60,β-C3N4等多种新型薄膜功能材料的离子束合成和材料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12.
离子束医用生物聚合物材料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MEVVA源引出的金属离子对聚酯(PET)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根据医用生物材料的需要,研究了提高高分子生物材料耐磨性、抗腐蚀性的途径及改善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并讨论了改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偶联剂改性纳米Al2O3粒子对丁腈改性酚醛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锆偶联剂添加到纳米Al2O3粒子改性丁腈酚醛可显著提高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增加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偶联剂改性纳米Al2O3粒子对丁腈改性酚醛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锆偶联剂添加到纳米Al2O3粒子改性丁腈酚醛可显著提高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增加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性生物质吸附材料,对去除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的吸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吸附效果的生物质材料花生壳投加量、反应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变量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在Cu离子初始浓度50mg/L、反应体系pH4、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120min、花生壳投放量0.8g/100mL时,对Cu离子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可达90.63%;各因素对吸附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的影响顺序为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加量.研究表明,花生壳对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但其实际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中,我们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钛酸酯偶联剂Tc-114、1H,1H,2H,2H-全氟癸基三氯硅烷(FDT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对氧化硅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及其用量对氧化硅材料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表面润湿性采用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CA)来评价。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接触角测量仪对氧化硅材料表面改性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几种改性剂均能与氧化硅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成功改性得到不同表面润湿性的氧化硅材料,润湿性从亲水到疏水可控,提高了氧化硅材料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探索玻璃纤维、纳米蒙脱土、丁腈橡胶粉以及玉米淀粉种类和用量对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耐电击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玻璃纤维作为增强剂对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耐电击穿强度影响最为明显,纳米蒙脱土次之,玉米淀粉的加入对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耐电击穿强度影响不明显,而丁腈橡胶的加入对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耐电击穿强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改性后的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耐电击穿强度能超过17KV/mm,最佳耐压时间在100s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溶胶-凝胶法制备纯Ti O2和Fe3+-Ti O2纳米粉末,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仪(DTA-TG)、UV光谱检测的测试技术,对粉末的平均粒径、形貌、物相、热稳定性和光催化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杂Fe的Ti O2纳米粉末颗粒细小均匀,形状完整,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5nm。通过对样品在500-190nm区间的光谱扫描,发现Fe掺杂提高了Ti O2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并且提高了其对可见光的响应强度,使其光谱影响范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