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着重大转型与升级。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背景下,拓展海洋牧场的发展区域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海滩涂生物资源的利用现状,指出以传统滩涂贝类养殖方式为主的滩涂资源利用方式亟待转变。因此,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使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增殖滩涂生物资源,发展滩涂生态牧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滩涂生态牧场可分为滩涂贝类、牡蛎礁、海草床和红树林四种类型。此外,进行滩涂生态牧场构建时,需重点研发牧场选址技术、苗种培育技术、牧场环境监测技术、生态承载力评估技术和高效采捕技术等。在发展滩涂生态牧场的基础上,陆海统筹构建盐碱地生态农场、滩涂生态农牧场和海洋生态牧场,发展海岸带生态农牧场,是未来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是2002年12月经安徽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多样,各种生态系统交错相间,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宝库。据不完全统计,安徽现有植物种3400余种,其中列为国家二级保护以上的珍稀物种72种,本省特有种16种。有动物种557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以上的珍稀物种103种。区域内代表物种有扬子鳄等。该实验室立足安徽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生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了滩涂可提供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滩涂开发利用对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泥沙冲淤环境、滩槽稳定性、海岸带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他海洋资源等造成的主要影响。滩涂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主要有:生态-经济模型、多指标层次分析模型、DPSIR模型。根据滩涂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中一些较突出的方面,概括了在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需要关注的方面,针对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围垦区块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  相似文献   

5.
位于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是由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夹带大量泥沙至入海口处沉积而成的淤积滩洲,被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曾几何时,那里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和众多的生物物种共同构成了一处完整的东亚中纬度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大面积的浅海滩涂和沼泽,丰富的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资源为鸟类的繁衍生息、迁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围垦现状的基础上,在滩涂开发布局要遵循海岸演变的自然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脊群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港口岸线与深水航道、不妨碍入海河口泄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滩涂围垦布局.江苏沿海滩涂共划分为6大垦区,分别为绣针河口-灌河口、扁担港口-东台河口、方塘河口-东凌港口及遥望港-连...  相似文献   

7.
厦门海滨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位于台湾海峡西部,北纬24°39′,东经118°16′左右,陆地总面积1569.3km2,海域总面积340km2,浅海面积47.9km2,滩涂面积136.8km2,海岸线总长234km,是亚热带的海滨城市,海岸带自然条件优越。漫长的海岸线上具有海岸滩涂、河口、红树林和湖泊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而且厦门地处鸟类南北和东西迁徙路线的交点,滨海鸟类组成复杂,有鴴类、鹬类、鸥类、鹭类和鸭类等,因此,湿地鸟类资源丰富多样,成为厦门的宝贵生物资源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厦门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滩围垦造地造成海洋生物生境的减少;海洋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及潮间带和近岸物种数…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东部,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其独特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太行山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真菌资源极为丰富.在五年时间里对太行山南部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十余次实地考察,共采集标本60种,拍摄照片76张,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态分布和习性,为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湿地生物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之一,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植物1428种,鸟类216种,鱼类119种,哺乳类22种,两禁爬行类27种,本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的特征,并进行了定性评价,指出了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利用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本区湿地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珊瑚姜药用成份提取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萃取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技术在药用成份提取率、保留原有生物活性等方面比传统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笔者认为,该项技术在海洋、滩涂生物资源的开发方面将会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盐城沿海海洋药物与保健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盐城海洋药物与海洋保健品生物资源丰富,其中优势种类近20种,如蛤、海带等。目前,盐城市对海洋药物的开发利用几乎是空白,而海洋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海南省三亚地区红树林植物资源的概况,着重介绍了树种组成,计有20科29属31种,同时根据植物区系成分、外貌结构及生态类型,将三亚地区红树林划分为海滩红树林和海岸半红树林2个植物亚型和18个群丛类型,为进一步研究海南红树林,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海岸线绵长,适宜开发浴场约72处,岸线总长149.61km,约占全省岸线的5.9%.已开发利用的有23处,占可开发浴场资源的1/3.其中高度开发的浴场约占资源量的4%,中等开发浴场约占资源量的12%,一般开发的占15%.黄海岸段开发利用程度和水平高于渤海岸段.浴场的开发利用应与海滨风景区(点)建设相结合,以城市海滨为中心向外延推.近期完善已开发浴场服务设施,远期逐渐向辽东半岛渤海沿岸推进,辽东湾西岸的浴场以兴城湾为中心向南北扩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和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oides(L.)Roth)两种新引进海滩植物地上部及地下部次生代谢物质存在的种类以及类黄酮的含量。两种米草地上部含类黄酮、生物碱及香豆素等次生代谢产物。为两种米草的开发利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化学生态学积累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使用有毒植物,笔者对延安市校园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初步统计延安市校园有毒植物共有66种,隶属42科。其中蕨类植物有1科1种;裸子植物4科5种;被子植物有37科60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1科50种,单子叶植物6科10种。本文分析了这些有毒植物的特点、毒性等,并就其园林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青岛南海岸海滨具有良好的环境地质条件和旅游发展潜力,稳定的构造是城市和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引人的地貌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根据美国土地管理系统的风景资源评价,该地区得分25分,属特异风景资源.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碱蓬种群变化及扩散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卫星遥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物种群扩散模型相结合,利用1996、2006、2016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3期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景观转移矩阵、景观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互花米草和碱蓬动态变化,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6年的演变趋势开展预测模拟.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 a来互花米草总面积由1996年的3.45 km2增长到2016年的25.14 km2,碱蓬总面积呈大幅度下降;在空间上,互花米草发生了连通阻断,其重心由胜利油田边缘向河口方向移动,碱蓬重心向陆源方向有一个小幅度后退.2)模拟预测2026年互花米草面积为26.67 km2,碱蓬面积为26.15 km2.3)2种植被在2006—2016年转移变化剧烈,20 a来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呈增加的趋势.从预测结果分析看,20 a间黄河三角洲河口受重大人工改道、初期的断流、风暴潮等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强烈影响,互花米草、碱蓬等滨海湿地植被数量造成短时序变化,导致模拟精度不高.如果不对互花米草加以人为控制,到2026年互花米草面积的激增将对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西海岸潮间带互花米草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广西海岸潮间带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进行遥感监测,查清互花米草分布区域。【方法】以2016年GF-1号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与野外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互花米草扩散现状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截至2016年7月,广西海岸潮间带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686.48hm~2,斑块数5 191个,平均斑块面积为0.13hm~2,最大斑块面积为47.24hm~2(位于丹兜海海域滩涂)。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互花米草面积比引种时期增加了685.54hm~2,面积增长了729倍。北海市海滩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685.91hm~2,占入侵总面积的99.92%,钦州市海滩分布面积为0.57hm~2,占入侵总面积的0.08%。丹兜海互花米草入侵面积达317.89hm~2,但廉州湾斑块数量分布最多,为2 777个。【结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能有效地提取互花米草分布信息;广西互花米草正处于迅速扩张期,空间上自东往西扩散,最远已到达钦州市大风江口西部海域滩涂;廉州湾互花米草扩散正处于急速爆发期;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海草床和土著盐沼植被等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互花米草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建议加强对互花米草扩散和防治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N-氧化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常用于各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或者本身就是药物;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有机化工中间体和催化剂等,在有机合成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制备N-氧化物的方法是采用合适的氧化剂对含氮化合物进行N-氧化。此外,用直接合成方法,即在生成含氮化合物的同时发生N-氧化,也可以得到相应的N-氧化物。由于直接合成方法的一些优势和传统方法的诸多缺陷,本文着重总结了包括嘧啶类N-氧化物和喹喔啉类N-氧化物等在内的十类N-氧化物的直接合成方法,并简述了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互花米草为例讨论海洋物种入侵对海岸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花米草是我国引入的典型的海洋生物入侵种,是列入2003年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唯一的海洋入侵种,并以互花米草为例讨论海洋生物入侵种对我国的海岸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