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对海藻保健作用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近几年来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开发褐藻作为海洋保健食品。海带是一种重要的褐藻,且资源丰富,沿海一带产量极高。海带除含有丰富的碘、钙、钾、褐藻酸、甘露醇外,还含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天然色素等重要营养元素,其中甘露醇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及抗凝血作用,褐藻酸能与重金属铅、放射性元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海藻多糖的生理活性,我们在Ito工艺的基础上建立了简便的分离方法,改良工艺仍有抑瘤效果. 本文同时报导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从鼠尾藻中分离褐藻淀粉,褐藻糖胶和褐藻酸等三种粘多糖的方法,比较了分离条件.从鼠尾藻分离三种粘多糖未见文献报导.得率分别为:褐藻淀粉0.93%,褐藻糖胶1.04%,褐藻酸17.38%.  相似文献   

3.
褐藻酸钠     
国外,近些年来,正在生产一种褐藻酸钠。这种褐藻酸钠是褐藻胶的主要成分,从海带、黑菜等褐藻中提取的。它是一种亲水性高分子电解质,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水溶液为粘稠液体,加热水溶解时,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和加热时间的增加,高分子长链断裂,溶液粘度下降。褐藻酸钠的生产方法是,先将原料藻类切碎后用稀酸浸泡,除去氯化钠、氯化钾、色素、甘露醇和可溶性蛋白质,然后加入碳酸钠,由于藻体中褐藻酸大部分以钙盐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新的聚合反应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褐藻酸铜(Ⅱ)络合物膜-HSO_3~--水体系中的聚合反应。讨论了温度、Na_2SO_3浓度、MMA浓度和褐藻酸铜(Ⅱ)膜用量对聚合速率及诱导时间的影响。求得聚合速率的表达式(Kp=7.4×10~(-2)e~(2830)/RT·[MMA]~(1.57)[Na_2SO_3]~(0.57),并比较了Na_2SO_3和NaHSO_3对诱导时间的影响,以及膜使用前后表面铜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褐藻酸铜(Ⅱ)络合物膜在聚合反应中起着高分子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中活性氧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褐藻酸降解菌为病原体研究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小孢体不同时期体内的活性氧-超氧负离子自由基(CO2^-)、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抗坏血酸(ASA)等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海带活性氧(O2^-)含量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初期表现为升高,随后表现为下降。并且,随着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浓度的升高,活性氧(O2^-)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推测活性氧(O2^-)是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有效防御手段之一。SOD,CAT,ASA在感染的初期起着积极的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作用;APX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前期没有发挥其抗感染的作用,而是在后期显示出一定的抗感染作用。此结果可为海带病害的机理及幼苗集约化培养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褐藻酸是从褐藻类植物(如海带、马尾藻等)中提取的,主以褐藻酸形式存在的物质,其用途广泛。本文仅就其应用医药工业制胶囊时添加钙离子对其成膜及胃溶性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以褐藻酸和褐藻酸钠组成的胶液在pH>4.5时,胶膜由于易淌胶而难以成膜;当pH<4.5时形成的胶膜组织的均匀性及透明度等感官指标低,达不到产品的要求。通过人为地添加少量的钙离子则可使胶膜组织达到较理想的指标。并且,经人工胃液、X光人体胃液追踪透视及装药后临床服用等试验,其胶膜均能达到在限定时间内崩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带多酚的产生与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探讨了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抗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体内多酚含量急剧上升,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普遍性;多酚含量的急剧上升只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阶段;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多酚类化合物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荣珺 《科技资讯》2012,(21):83-83
褐藻多糖硫酸酯是硫酸化多糖中的一种,从泡叶藻、巨藻、墨角藻、海带等褐藻中都可以提取褐藻多糖硫酸酯。本文主要讲述了热水浸提和超声波提取褐藻多糖的基本流程,以及对产品的纯化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引入稀土金属离子钕(Ⅲ),合成了褐藻酸钕(Ⅲ)配位聚合物,并用FT-IR,XPS、DTA-TG、电导率等分析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表征,证明了Nd^3 与褐藻酸的配位作用,并测得Nd^3 与褐藻酸单体单元的配位比为1:3.  相似文献   

10.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荣珺  李伟 《科技资讯》2011,(35):10-10
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类天然硫酸化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详细介绍了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组分、生理活性、应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程海藻类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1984~1985年对云南省境内的程海进行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以及湖水理化性质调查研究的结果。程海湖没有出流,蒸发量大于入湖水量,水位以21.2cm/年的速度下降,湖水的pH为9.0,离子总量年平均为1.02mg/1,其中Na~+为187mg/1,Mg~(++)为69.4mg/1,HCO_3~-为558mg/1,CO_3~(--)为149mg/1。鉴定出藻类植物126种及变种(含一个新种),以硅藻门(80种),绿藻门(31种)和蓝藻门(11种)为主。浮游植物的年平均数量为824,688个/ml,蓝藻占优势,占总量的99.8~99.9%,春末夏初,卷曲鱼腥藻形成的蓝藻水华覆盖了大半个湖面,其种群纯度达99.7%,未发现蓝藻水华引起中毒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程海是一个由淡水湖向咸水湖过渡的苏打湖,并且不再届贫营养湖。其丰富的藻类植物,尤其是数量巨大的蓝藻以及特殊的生态环境是极宝贵的资源,应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对海洋藻类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评价化学药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醋与海洋藻类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醋(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醋(DBP)海洋藻类的致毒试验,分别得出此3种物质对三角褐指藻、盐藻、等边金藻、中肋骨条藻48h、96h的半致死浓度,探讨了上述几种海洋藻类对DMP、DEP、DBP的忍受限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UV-B辐射对藻类的伤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影响藻类的存活率和生长,改变藻类的细胞形态,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刺激呼吸作用,改变藻类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糖类含量,破坏藻类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同时探讨了UV-B辐射对藻类的伤害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宝钢水库(原水)与配水池(工业水)中的生物本底,特别是藻类及丝状真菌的季节性分布和了初步研究,对存在的高等植物、藻类、丝状真菌等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发现各类生物分布的变动与的季节性变化直接相关,并以这些生物的生长状况为指标对宝钢水体水质的2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抑藻杀菌的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包河浮游植物群落调查,1987年共检出163种,分隶于67属、8门;藻总量年平均达42678.7×10~4个/升(细胞数,或个体数为38071.9×10~4个/升);以绿藻占绝对优势,在湖区各样点群落组成中均居各类群之首,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spp.)为优势种;其次为蓝藻,其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可为亚优势种。根据藻类数量、生物量及指示种评价,该水体已受到α—中度污染,属绿藻、蓝藻型α—富营养型湖泊,与理化指标评价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藻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糖类物质的浓度比较低,并且随着藻的生长浓度的变化范围也比较大,通常单一的方法并不适应检测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总糖浓度.本采用硫酸苯酚法与焦糖化分光光度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含藻水溶液中总糖浓度的变化.从测定范围和准确性来看,均能满足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水体常见污染指示藻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贵州常见藻类中对水体污染有一定指示作用的藻类,以及这些藻类在有机污染,酸性废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各类污染水域中各种不同污染带的指示种类及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除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的发生特点及"水华"的危害;阐述了现代藻类去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去除效果等;探讨了未来藻类去除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赤潮藻类的细胞密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就能形成危害巨大的赤潮。基于渤海湾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连续监测数据,运用极值理论研究了藻类细胞密度的超阈值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概率分布有比正态分布更重的尾部,服从Pareto型的超阈值分布函数。通过实际监测数据,建立了渤海湾赤潮藻类细胞密度的Pareto型超阈值分布函数,并通过该函数计算了藻类细胞密度分别超过给定阈值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20.
沙棘属植物天然产物化学组分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棘属植物富含维生素、类胡罗卜素、黄酮类、甾醇、挥发油、5-羟色胺、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和糖以及向量元素等12类约300余种化合物。分别以类群的进化顺序、海拔的高低、韧度的升高、经度的东移、果实的发育进程,以及实果的实采收期、每类成分中具体组分、年降水量、果实大小等为横坐标,以其含量为纵坐标,以图解的方式,探讨主要生物活成分在不同类群不同部位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