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合成了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及其与Cu(Ⅱ)、Ni(Ⅱ)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的Cu(Ⅱ)、Ni(Ⅱ)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提出了它们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Ni(Ⅱ)配合物{[Ni3(dcp)2(phen)2(H2O)6]·4H2O}(H3dcp=吡唑-3,5-二羧酸).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及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性质测定.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核Ni(Ⅱ)配合物,其中2个Ni(Ⅱ)离子[Ni2(Ⅱ)、Ni2A(Ⅱ)]是晶体学等效的,另外1个Ni1(Ⅱ)离子与它们是不等效的.每个Ni(Ⅱ)离子均为6配位[Ni1(Ⅱ)离子配位模式为N2O4,Ni2(Ⅱ)和Ni2A(Ⅱ)离子配位模式为N3O3],配位构型均为畸变的八面体.配合物最终由氢键网联成具有2D结构的超分子.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它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和指认.  相似文献   

3.
报道含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简写为IDB)的配合物[Ni(IDB)2].(C2O4).CH3CH2OH.7H2O(Ⅰ)的合成。对(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镍离子(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该配合物或许可作为脲酶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含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简写为IDB)的镍配合物[Ni(IDB)2](ClO4)2·CH3CH2OH·H2O(I)的合成,对(I)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研究,推测配合物(I)的中心离子镍(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含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简写为IDB)的镍配合物[Ni(IDB)2](ClO4)2·CH3CH2OH·H2O(I)的合成,对(I)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研究,推测配合物(I)的中心离子镍(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水杨醛缩L-苯丙氨基酸Schiff碱和2,2'-联吡啶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用电化学方法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j(Ⅱ)配合物.讨论了电化学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同时测定了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六氮杂镍的配合物(Ni(Ⅱ)L-1,8-二羟基乙基-1,3,6,8,10,13-六氮十四烷高氯酸镍).用电化学、荧光光谱及黏度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电化学实验表明,Ni(Ⅱ)L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3)中的氧化还原是1电子转移过程,Ni(Ⅱ)和Ni(Ⅲ)配合物对DNA键合常数的比值(K2 /K3 )为3.2;荧光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与DNA具有明显的嵌插作用,其结合常数为2.15×104L/mol;黏度实验表明Ni(Ⅱ)L可使DNA发生卷曲或扭结作用.实验均表明Ni(Ⅱ)L和DNA相互作用为部分嵌插和部分沟谷结合的混合模式.在H2O2存在下,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证明Ni(Ⅱ)L对ct-DNA和pBR322 DNA的劈裂能力均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氨基硫脲和乙二醛为原料合成了乙二醛双缩氨基硫脲及其与Mn(Ⅱ)、Ni(Ⅱ)、Co(Ⅱ)、Sr(Ⅱ)、Zn(Ⅱ)、Cu(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表征,并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相似文献   

10.
二氧四胺大环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二氧四胺大环配体及其Cu(Ⅱ),Co(Ⅱ),Ni(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谱带作了归属,发现配合物的d-d跃迁波长满足λ  相似文献   

11.
合成和表征了芬布缩二氨基硫脲(H2L)及其Mn(Ⅱ),Ni(Ⅱ),Zn(Ⅱ),Cu(Ⅱ)配合物,Mn(Ⅱ),Ni(Ⅱ),Zn(Ⅱ)配合物中芬布芬缩二氨基硫脲为硫酮式,通过甲亚胺基氮原子,羟酸根氧原子和硫代羟基硫原子向金属配位,形成1:2的六配位配合物[M(HL)2],而Cu(Ⅱ)配合物中该配体为烯硫醇式,通过甲亚胺基氮原子,羟酸根氧原子和硫醇式硫原子向金属配位,形成1:1的配合物[Cu(L)(L2O)].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个三乙四胺六乙酸双金属配合物Ni2Co(TTHA)·12H2O(TTHA为三乙四胺六乙酸),通过X-射线衍射测得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i空间群,晶胞参数a=0.731 6(2)nm,b=0.862 4(2) nm,c=1.504 1(4)nm;α=73.38(2),β=83.97(2),γ=70.50(2)°.每个Ni2 与三乙四胺六乙酸的两个氮原子和三个羧酸根上的三个氧原子以及一个配位水分子配位构成八面体构型;另有一个Co2 与六个水配位,最后通过氢键将整个体系连接成为三维结构.该配合物的变温磁性测量表明螯合单元中Ni(Ⅱ)间存在着很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拟合结果JNi-Ni=-141.64 cm-1,gNi=2.21,Co(Ⅱ)离子的自旋轨道偶合常数λ=-134.8 cm-1.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Co(Ⅱ )、Ni(Ⅱ )、Cu(Ⅱ )、Zn(Ⅱ )氯化物与单氮杂苯并 - 15 -冠 - 5之间的反应 ,合成了 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冠醚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讨论了配合物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癸二酰异羟肟酸及其Cu(Ⅱ),Co(Ⅱ),Ni(Ⅱ)和Zn(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推测.对配体进行量化计算的结果表明,羰基氧、羟基氧是可能的配位原子,与结构推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2,4—二羟基苯乙酮和乙醇胺反应生成Schiff碱,并与Cu(Ⅱ),Zn(Ⅱ),Ni(Ⅱ)和Co(Ⅱ)形成配合物,经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等手段对所合成的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配合物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热法使间溴苯基咪唑二羧酸(L)与Ni(Ⅱ)合成单核配合物[Ni(L)2(2H2O)],通过红外分析以及单晶X-ray测试了其分子结构,并对合成的配合物测定了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O,O’-二乙基硫代磷酰肼5-溴水杨醛席夫碱的Mn(Ⅱ)、Ni(Ⅱ)、Fe(Ⅱ)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UV、IR及摩尔电导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化合物对水稻幼苗细胞存活率及POD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钴(Ⅱ)、镍(Ⅱ)、铜(Ⅱ)和锌(Ⅱ)与水杨醛缩异烟肼Schiff碱的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磁矩以及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M(HL)_2·xH_2O(M=Co(Ⅱ)、Ni(Ⅱ)、Cu(Ⅱ)和Zu(Ⅱ),x=0-2).  相似文献   

19.
选择具有生物活性的酪氨酸作配体,合成了两个Ni(Ⅱ)和Cu(Ⅱ)配合物.解析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黏度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与DNA发生不同程度的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八齿配体N,N,N′,N″,N″-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简写为DTPB)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Ni2(DTPB)(C2O4)]·(ClO4)2·CH3CH2OH·2H2O(Ⅰ)的合成.对(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