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成膜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电化学测试方法、XPS技术等研究了CKS转化膜的形式过程及其组成,元素价态及元素在膜中沿深度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KS转化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深度剖析等表面分析技术,并结合扫描电镜和动电位极化实验研究了LY12CZ铝合金表面铈化膜的形成条件,耐蚀性和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3.
ZL104铸造铝合金因含有相当数量的Si,Mg等元素,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而且利用压铸技术可以高速度生产尺寸精度高、形状复杂、质量轻的零件,因而在航空、汽车、建筑和轻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Si,Mg的加入增加了合金的腐蚀敏感性,在大气环境下容易发生晶间腐蚀而破坏,其次是其表面硬度低,容易被磨损,外表光泽不能保持长久,因此要求有良好的保护措施.化学氧化法是一种有效方法,其中对化学氧化生成转化膜新工艺研究较多.作者研究了ZL104铸造铝合金化学转化膜的一步氧化法制备工艺、转化膜形成机理及耐蚀性能.通过试验获得了处理效果较好的溶液配方和工艺参数,经盐雾试验和阳极极化曲线的测量,表明试样平均腐蚀失重为0.006g,平均腐蚀速率为0.152g/(h-1·m-2).一步氧化法生成的化学转化膜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铝合金表面稀土膜的成膜过程和机理,并通过测试极化曲线,比较了不同极化电位、不同pH值对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铈盐溶液中可在铝合金表面成膜,与成膜过程相对应的EIS变化清楚地显示膜层的变化,转化膜层具有良好的耐蚀能力。  相似文献   

5.
冷轧钢表面硅烷膜的制备及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浸涂技术,在不同方式预处理的冷轧钢板(CRS)表面制备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通过电化学方法和SEM研究硅烷膜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及冷轧钢腐蚀前后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浸涂前分别采用质量分数均为0.10%CeCl3溶液和NaOH溶液(特别是CeCl3溶液)对冷轧钢表面进行成膜前预处理,均有利于冷轧钢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硅烷膜,使冷轧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腐蚀反应的极化电阻明显增大,耐蚀性能明显提高。经SEM测试表明,腐蚀前后冷轧钢表面硅烷膜的形貌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6.
以0.02 mol/L的Ce(NO3)3和2.92 g/L的强氧化剂H2O2为原料,采用浸泡法在镁合金(AZ91)表面制备铈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转化膜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Ce在转化膜中主要以Ce(OH)3和CeO2的形式存在,当转化时间为10,15,20和25 min时,Ce在转化膜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1%,3.89%,10.03%和12.95%,转化时间小于20 min时,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逐渐提高,大于20 min时,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利用Cu/Al电偶对模拟LY12铝合金在铈盐溶液中的成膜过程.电偶对在铈盐溶液中,电偶电流由开始的0.08mA降低为0.005mA,表明有阻滞腐蚀的作用出现;电偶电位随时间负移,这是腐蚀反应中阴极过程受阻滞的表现.浸泡8h后,Cu片上形成了一层黄色膜层.SEM,EDX分析表明,Cu片上形成了富含铈的裂纹状膜层.  相似文献   

8.
9.
铈盐在铝合金阳极氧化后处理工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名合金稀土转化膜成膜工艺用作阳极氧化后处理工艺,多种实验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后经稀土处理,膜的耐蚀性有明显的提高,铈盐对多孔氧化膜层具有封闭作用,其封闭效果可与常温封闭方法相比拟。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AES)深度剖析等表面分析技术,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动电位极化实验研究了LY12CZ铝合金表面铈转化膜的形成条件、耐蚀性和组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Ce3+离子超过临界缓蚀浓度,开路电位下形成的铈转化膜比自然氧化铝膜具有更强的抗点蚀性。铈转化膜呈多层经构,其表层由结晶态的CeO2和无定形、非化学计量的nCe(OH)3mCe(OH)4组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磷酸盐体系对镁合金表面进行磷化处理,并对磷化配方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膜层形貌,用极化曲线方法对不同工艺下得到的磷化膜进行耐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表面经过优化配方处理后,磷化膜均匀、细小、致密,膜层主要由锰的磷酸盐构成,富含氧、磷、锰等元素,完全不合Mg和Al.优化配方磷化后的镁合金表面在3.5%NaCl溶液中浸泡24h,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60min、pH值3.  相似文献   

12.
采用长周期(T=100s)恒电流脉冲方波,25~30°C范围内,在锻铝合金LD31上制取了厚度>80μm、显微硬度HV>400的硬质阳极氧化膜.阳极氧化膜的膜厚和显微硬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加、阳极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电流密度和氧化时间超过一定值后显微硬度将下降.试样的显微硬度沿氧化膜由内向外逐渐降低.氧化膜显微组织观察及电子能谱(EDX)成分分析表明,铝合金基体中的二次相在阳极氧化过程中会部分保留于氧化膜中,氧化生成复杂的化合物.扫描电镜(SEM)观察及EDX成分分析证明:氧化膜的局部烧蚀和裂纹形成与过高的电流密度、铝合金基体中二次相偏聚、阳极氧化膜中复杂化合物的形成以及电解液搅拌不均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彭铁辉 《广西科学》2002,9(4):289-290
在0.1mol/L Na2CO3溶液中用失重法研究K2CrO4、Na2SiO3溶液及两者混合液对铝的缓蚀作用,在0.1mol/L Na2CO3溶液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01~0.05mol/L的K2CrO2和0.01~0.10mol/L的Na2SiO3,铝的缓蚀率分别为91.4%~95.0%和91.4%~97.1%,K2CrO4的适宜浓度是0.03mol/L,Na2SiO3的适宜浓度是0.08mol/L,在添加0.01mol/L的K2CrO4与0~0.04mol/L的Na2SiO3混合液条件下,铝的缓蚀率为91.4%~99.5%,其中0.01mol/L K2CrO4与0.02~0.03mol/L Na2SO3的两种混合液均使缓蚀率达到98%以上,比单一缓蚀剂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铝及其合金晶粒细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所使用的晶粒细化剂进行了回顾和综述,从细化机理徼手论述了铝及其合金的细化效果以及常用的晶粒细化剂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水化学条件下,对Zr-4和N18管状样品进行腐蚀实验,然后用氧化膜卷曲法测量腐蚀样品氧化膜中的压应力,研究腐蚀温度、水化学对氧化膜中压应力随厚度变化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Zr-4和N18样品氧化膜中的压应力均按360℃去离子水>400℃过热蒸汽>360℃L iOH水溶液的顺序依次减小.在360℃L iOH水溶液中腐蚀时,氧化膜中的压应力最低,这与L i+和OH-会渗入氧化膜,降低氧化锆表面自由能,从而加速氧化膜中空位的扩散凝聚、孔隙的形成和微裂纹发展的过程有关.高温使空位的扩散加快,促进了氧化膜中压应力的弛豫过程.  相似文献   

16.
稀土钇对含Zn和Mg铸态铝合金相组成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Y在Al-(1-5)%Y,Al-8%Zn-(1-5)%Y,Al-2%Mg_1-3)%Y及Al-8%Zn-2%Mg-(0-5)%Y合金中的存在形态及对该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Y及Al-2%Mg-Y合金中,Y以Al3Y形态存在;在Al-8%Zn-2%Mg和Al-8%Zn合金中以Y12Al3Zn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下晶界,在Al-8%Zn-2%Mg中,Y的存在还能改变Zn和Mg在  相似文献   

17.
对现有的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筛选、简化,并作了适当改进,建立了铝合金中硅、铜、锰、铁、镁和锌六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该法的特点是设备投资少、分析速度快、准确度较高,适用于炉前分析,对化验设备较简陋的乡镇企业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BCO光度法测定含镍铝合金中铜稳定性差的缺点,用NH3-NH4Cl溶液作为缓冲介质对BCO法作了改进,测定含镍铝合金中的铜含量,结果稳定、准确,再现性良好,方法简便而实用,特别适用于炉前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恒应变速率凸轮式压缩试验机,测定了4种铝合金材料在热状态下的流动应力,分析了应变率,应变速率及变形温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多种结构型式流动和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比较,确定了计算精度较高,结构型式较简单,适合于现场计算机在线控制和工程计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