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是科技界举世公认的科学荣誉,诺贝尔奖的颁发史生动而又具体地记录了世界上科学技术的主要发明和创造,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许多国家都以本国的科学家能获得此奖为荣,获奖人数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颁发给在物理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是物理学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2.
文洁 《科技潮》2000,(12):108-109
核酸,生命之本1866年,在德国杜宾大学细胞实验室工作的瑞士科学家米歇尔从人体细胞里经分离得到了一种含磷的特别酸性物质,他取名为“核素”,这被公认为核酸的最早发现。以后,在同一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奥特曼通过实验从细胞中分离出不含蛋白质的物质呈酸性,重新取名为“核酸”。据统计,先后已有38名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医学家、营养学家及物理学家为此而获得人类科学最高荣誉——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7月20日,彼得·希格斯教授加入了查尔斯·达尔文、汉弗莱·戴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行列,他凭借在粒子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奖项——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科普利奖是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最古老的科学奖项之一,是科学成就的最高荣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奖项,诞生于1731年,比诺贝尔奖还早了170年,虽然与诺贝尔奖相比,它的奖金只有5000英镑,但是它代表的学术地位却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4.
金振蓉 《科技信息》2004,(12):45-45
2004年度诺贝尔奖揭晓了。这一奖项以奖励科学研究中的原始性创新而著称。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她)们因在人类嗅觉器官工作原理方面的成就而获此殊荣。然而,为了这项成果的取得,两位科学家花费了16年研究时间。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诺贝尔奖冷门不断,2002年在某国内都是默默无闻的日本人田中耕—获得化学奖,今年和平奖授予伊朗女律师希林·伊巴迪,以表彰她为民主和人权特别是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所作出的努力,抢了教皇保罗一世的风头,令不少人目瞪口呆。这些冷门充分显示了已有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奖的独立性以及其独特的魅力。诺贝尔奖以其崇尚科学、奖金高昂、授奖严谨而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奖项。全球许多科学家都为能获得诺贝尔奖而光荣。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诺贝尔奖不仅成为了最具权威的科学奖项之一,而且授奖本身也成为了世人所瞩目的举动。当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立下遗嘱时,他的要求是奖励前一年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然而现在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奖者总要等上许多年才能接到那个来自斯德哥尔摩的著名电话。在时间方面,今年的诺贝尔奖还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金茨堡和阿布里科索夫《物理学奖》等待了将近半个世纪才获得了这个荣誉,而获得今年化学奖的两位科学家都是因为几年前的成果而获奖的。 为了更好地解读2003年诺贝尔科学奖,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年的获奖情况。  相似文献   

6.
“卢瑟福将不仅因为他个人的贡献 ,而且还因为他作为教师这个字眼最高意义上的一个教师 ,而被铭记在科学史上。在他的周围 ,不仅聚集了向他学习研究的原理和方法的人们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向他学习作为科学家主要需要的毅力和创造性的一个最大的和最成功的研究者集体。”[1]———费米这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费米对卢瑟福科教一生的真实写照。厄内斯特 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1871~1937) ,世界著名科学家 ,1908年因物质放射性理论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被科学界称为物理学之父。然而 ,更让科学界敬佩的…  相似文献   

7.
A 诺贝尔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读者都不会陌生.他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最有影响的科学奖--诺贝尔奖的创立者.  相似文献   

8.
《天津科技》2004,31(6):49-50
一个孤独的男人1895年在巴黎写下遗嘱,他的家人在他死后才发现这薄薄的一页纸。写在这页纸上的短短几十行字,成就了如今在全球享有盛名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年复一年,诺贝尔奖都会引起巨大反响,有时甚至引发争论。诺贝尔奖最初只设立了医学、物理学和化学三个奖项,1969年首  相似文献   

9.
莫邪 《创新科技》2010,(1):36-38
<正>2010年1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谷超豪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手里接过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证书。这项荣誉的背后,是谷超豪一辈子的成就和骄傲,也是我国对科学家的最高荣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揭晓了,最先出炉的是3项自然科学奖。今年每个奖项都有3位科学家分享,可谓是满堂红。诺贝尔奖对于获奖者是莫大的荣誉,对于研究者是极大的激励。读获奖者的故事,找寻走进诺贝尔奖殿堂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