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主要特点是水深大、流量大截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是由截流戗堤坍塌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从截流戗堤堤头坍塌的主要引发因素入手,提出了进占堤头失稳的条件,并对这些条件的运用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2.
宽戗堤截流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单戗堤立堵截流随着戗堤宽度的增加的水力特性,采用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对宽浅河谷单戗立堵截流进行了数学模型试验,通过对截流时的分流流量变化,戗堤进占过程的戗堤中轴线流速和上下游水位落差变化,探讨了立堵截流中戗堤的宽度效应.计算表明,随着戗堤顶宽的增加,龙口前壅水高度逐渐增加,截流落差逐渐加大,戗堤进口处跌水跌幅减小,使得龙口内水流变得相对平顺,降低了龙口水流对戗堤的冲刷,减小了抛投料粒径并有利于抛投料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结合糯扎渡水电站具有截流流量大、流速大、落差大、龙口水力学指标高、截流规模大、抛投强度高、陡峭狭窄河床截流施工道路布置困难等诸多特点;计算流量(Q=1 815 m3/s、Q=3 205m3/s)及相应的上游水位与导流洞分流情况,利用立堵截流龙口水力计算公式计算不同龙口宽度下的泄流量;同时实时监测堤头龙口进占情况,实时调度全盘指挥截流施工,实现了截流过程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曲线网格生成技术建立一种明渠导流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精细模拟各种截流工况下龙口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导流明渠的流态变化和过流能力。通过对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水力要素的数值预测,并与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围堰导流的模型实验资料进行了比照,结果吻合良好。该数学模型可为水利水电截流工程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综合水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过程中,其龙口水力参数的变化不仅与被截河段的地形条件、来流条件及导流建筑物的泄流能力等有关,而且与两道戗堤所处的位置及其布置形式有关。本文通过对各种戗堤布置形式龙口水力特性的分析,推导出各种布置形式的水力参数计算公式,并经模型试验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在大江大河上进行截流给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科学、直观地描述和分析截流过程中龙口水力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与戗堤进占之间复杂的时空逻辑关系,进而辅助设计和支持决策,是提高设计效率和决策水平的关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可视化技术把截流系统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龙口水力指标的动态分析,提出了基于GIS的截流施工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实现了截流过程的逼真预演和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从而为截流组织设计与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视化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截流戗堤边坡的两种不同坍塌现象的特点,进行定性分析并总结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抛投材料的抗冲能力、戗堤基础的抗冲能力、龙口水深、抛投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抛投材料的浸水湿化。引用戗堤堆石的一个微结构模型,运用静态分叉和奇异性理论,进一步研究了戗堤堆石的分叉特性。结果表明,堆石内部的应力变化和抛投材料的浸水湿化是深水截流中戗堤边坡高频率、大规模坍塌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实际施工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并说明了模型戗堤边坡突然坍塌的可能性以及坍塌范围比原型要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史广跃  王锋 《科技信息》2010,(3):318-319
DAPEIN(I)水电站住于中缅边界的缅甸境内,是一座引水式水电站,是以发电为唯一开发目标的工程:首部枢纽截流采用上游围堰单戗堤立堵截流方式,龙口宽度50m,截流标准采用11月份P=20%平均流量。  相似文献   

9.
运用通航水力学及通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戗堤预进占口门宽度与口门区通航问题,从试验角度论证了预进占口门宽度能满足二期截流施工期长航船队通航要求,同时也说明设计预进占口门宽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某水电站枢纽具体工程案例,论述枢纽施工导流中河道截流的设计过程,并对水力参数进行详细计算.工程采用立堵法截流,自左岸向右岸进占,预留龙口宽度为45m,龙口最大截流流速为4.73m/s,最大单宽流量为21.45m3/(s·m),截流采用石渣、块石截流和3 t块石串,平均抛投强度为446 m3/h,最高抛投强度为580 m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