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人类进行交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非语言交际行为与语言行为一起构成完整的交际体系。由于非语言行为的自身特征以及人们对非语言行为的误解,在当前英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还很欠缺。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特征传递了人们交际活动中的大部分信息 ,是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非言语特征包括体姿语、目视行为、面部表情、体距处理、伴随语言诸方面。教师的非言语交际对外语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与自身素质有关的非言语特征 ,并且要善于发掘所教语言文化的非言语特征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非语言代码是一种非文字语言交际手段,是交际者运用身体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输送信息、表达思想、传递文化的语言代码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语言代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博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7):112-114
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交际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语言声音。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差异,也使得这些非语言声音差异颇大。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加大对这些非语言声音的中英对比研究,尽可能地避免其带来的误解,使得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交流可以保持有效、通畅。  相似文献   

5.
英语非规范现象有文体风格和语言本身的不规范现象。本文主要从语用方面分析英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了解英语非规范语的语用特征,使英语学习者理解非规范语在英语中的使用,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手段,有着交际语言的根本属性与使用代码约定之基本属性,更有着与人类相随、使用广泛、为社会文化所制约、交际时连续、立体、可靠并与语言手段不对应等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非语言手段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无时无刻不制约着翻译,只有加强对语境的辨析才能确定原文词、句所表达的确切含义。通过具体实例着重将非语言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作出透彻的分析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阅读说到底是读者和作品之间的交流,双方的沟通体现在读者能否正确理解作品。对作品的反应包括了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非语言因素指与文字信息相关的图片,表格以及通过图片所展现的人物特征,行为,动作表情等,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在泛读任务设中的大量应用使阅读材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阅读的目的,因此就更为实用,自然。  相似文献   

9.
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副语言作为非语言交际研究中的分支学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副语言的意义,形式特征及交际功能,并对其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的作用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跨文化交际中,有多种交际方法,存在着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大系统。而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并且非语言行为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运用丰富翔实的例证,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问题,希望能给英语学习者和教师的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翻译单位的研究在国内和国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中特殊的一种,必然有着自己的翻译单位。诗歌翻译有别于其它类型的翻译,对其的翻译必然会涉及到翻译诗歌背后的文化,同时,由于源文本中诗歌的形式是不可再现的,因此,诗歌的翻译不可能在词、词组或句子上一一对应,其翻译单位必然是在语篇的位次之上的,即意境。  相似文献   

12.
抗战诗歌朗诵运动中,艺术家们为促进诗歌朗诵运动的蓬勃发展,纠正“纯诗”的影响,使抗战诗歌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对“朗诵诗”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这些探讨集中在“朗诵诗”的存在意义、“朗诵诗”的内容与形式等问题上。这种讨论促进了中国现代新诗艺术的口语化、散文化,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古老的抒情文体,近一个世纪以来诗歌已渐趋没落,然而围绕诗歌衍生的那些诗坛事件却在声音上盖过了诗歌本身.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激烈论争使平淡已久的诗坛重新热门起来.当我们认真谛听这些声音时,不禁哑然有所思,并欲从诗与事的双重角度出发对世纪末的诗坛论争做出诗意裁判.  相似文献   

14.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爱伦·坡诗歌《钟声》的主要创作特征,认为该诗作从四个方面体现了其独特的文体学成就:音韵重复和拟声词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语言美感,严谨的选词用句及对词汇深刻内涵的把握使诗歌更富有文化深度,灵活的句法形式合理体现了诗歌表情达意的情境需要,和谐的语篇结构充分彰显了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柯勒律治的名诗《忽必烈汗》这一"残篇"的解读,一直存有争议。该诗表面上诗节之间语义不连贯,实则环环相扣,一脉相承;诗中意象略显突兀,实则和谐统一,互为一体;诗歌格律变换莫测,但是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音律和谐,音乐感十足。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断裂中寻求统一,矛盾意蕴十足,使其成为浪漫主义诗歌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展现出的叙史方法和诗歌观念,既强调诗歌的本体要求,又关注现代经验对诗歌行程的裹挟,富于创见地打破了习常的线性、平面编排诗歌历史的套路,深入揭示了隐含在破坏期、建设期、分化期等阶段背后的重大诗学问题该书以“诗形”、“诗质”贯穿新诗演变的问题史,这种以历时性为经、以共时性为纬的研究方法,使之成为近年来新诗研究中具有超越性和独创性意义的一部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18.
散文诗既不是诗的散文 ,也不是散文的诗 ,散文诗是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特殊性的文体形式 ,有它自身的外在形式、内在本质、内容表现特征、结构特征、表现特征、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梁上泉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中具有独特风格、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这一评价可以说已成定论.但是对他的研究与认识还说不上充分,尚待进一步深入.仅就其形式特征进行探讨,认为他是一位有明显格律倾向,却尚无自觉格律意识的准现代格律诗人.这对于证实格律体新诗的可行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诗人蒲柏曾给牛顿拟过一个碑文,后来虽未予采用,但该诗却流传甚广,很多关于牛顿的文章都引用过它。其后,另一个英国诗人J.C.斯奎尔,按同样的形式又续了一首诗。对于后一首诗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曾经引起了一场很热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