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唐宋时代正是中国古代制墨技术体系发展的完备阶段.宋代以前,制墨原料以松烟为主.北宋以降,制墨原料多元化,包括松烟、漆烟、油烟、石油烟和混合烟等,成为制墨史上的重要革新.唐宋时代,制墨过程中形成精选原料、精练技艺、精创式样的特点,不仅重视技术的传承与广播,而且关注原料的选取和加工,还强调风格与式样的创新,已经具备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2.
斯多亚派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技艺观念的重要改造在于在实践领域中时常将技艺与知识、德性相等同,从而增强了技艺概念的知识性、伦理性,并较好地解决了技艺之可得与善用的统一问题。对于斯多亚派来说,技艺之为技艺,始于生活所需,源于生活经验,成于生活中训练,服务于生活总体。人作为一种技艺动物,可以在以生活为质料的持续训练中习得作为技艺之技艺的德性,并同时将其他技艺提升为一种"类似德性"的技艺,从而实现其技艺人生。  相似文献   

3.
"技艺"是古希腊哲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其涵义对于研究者来说不甚明朗。本文选取古希腊"灵魂学"、"自然生成-存在论"及"神学"的视角阐释"技艺"概念之涵义,从哲学理论构思层面解说"技艺"概念之于理论体系的地位与被设置的意义,从而取得其涵义的整体性解说。古希腊哲学对"技艺"概念的构思,解决了多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关联问题,即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关联、人类"制作"与自然"生成"的关联、人类"目的"与"善意义"的关联。同时,古希腊哲学也从"灵魂"、"自然"、"善"的角度分别阐释了"技艺"之于"人"的意义,通过"技艺"展示哲学家对"人"生存的"自由"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库恩思想,从其奠基的意义上来看,乃是一种另类解释学.其思想奠基的意义,就是从解释亚里士多德文本的历史冲突和个人遭遇之中缘起的.库恩解释学思想从微观到宏观两个方面都拓展、扭转和超越了德国解释学的狭窄视野.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自然"和"技艺"的理解不同,柏拉图与自然哲人对诸神、灵魂和人类事务的看法截然相反。自然哲人将诸元素当作初始之物,并称之为"自然"。"技艺"因为出自凡人则是低级的。柏拉图却论证灵魂优先于物体,用灵魂学来构建自然观和神学,认为宇宙灵魂的"自然"在于自我运动、驱动万物,人的灵魂的"自然"在于:灵魂统治肉体,不同类型的灵魂具有自然差异。立法技艺应当遵循这一自然脉理。柏拉图批评自然哲学,主要是因为自然哲人秉持无神论,贬低灵魂、政治技艺和立法技艺,否弃自然法和神法,损害了社会的生存根本。  相似文献   

6.
华冈青洲是生活于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医家,以研究麻药、完成世界首例乳癌切除手术而闻名.青洲所开创的"华冈流"医学流派尊崇中国传统医学,同时吸收荷兰外科技艺;其核心理念为"内外合一、活物穷理".通过对华冈青洲及其集大成之弟子本间枣轩之生平、业绩的扼要介绍,将其与汉代医家华佗相比较,引发读者对中日两国科技发展史中异同点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之“传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我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技艺的传统包括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享有盛誉六大要素;包括采用青檀皮和沙田长秆稻草为主要原料和配料、以带徒传艺的方式进行技艺传递、手工制作、原料加工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长期形成的地方人文环境和高度认同、高度协作、"求正容变"等七大特征。研究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之"传统"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具体组织实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研究宣纸一切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密立根油滴实验及其与埃伦哈夫特之争,逻辑经验主义者普遍盛赞密立根的精湛技艺和完美的数据;历史主义者将之作为"观察渗透理论"的典型;当代新实验主义者则试图从实验本身为密立根对数据的选择作合理辩护。此案例表明,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哲学观念影响之下,对同一科学史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历史评价永远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传统工艺由业内的"保护"转变为国家战略的"振兴",品牌建设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技术史角度看,品牌就是物化技术社会化的结果,传统工艺品牌建设就是对技术的社会环境建构。如何认识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是当下品牌建设的核心问题。传统工艺品牌建设应从民族品牌、地理品牌走向自主品牌。这其中需要处理好集体主体和个人主体、农业形态和工业形态、地方性和普世性等关系。传统工艺品牌建设包括三个原则:基于"核心技艺"和"核心文化"基础上的,技艺主体的"文化再自觉",以此实现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有序过渡。  相似文献   

10.
米库林斯基与科学编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库林斯基是苏联科学史的带头人,在科学编史学领域既汲取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于他们所设定的框架.他所倡导的综合论研究路线摈弃了绝对对立的观念,在追求"真实的历史"与"重组的历史"之间、内在论与外在论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是对西方科学编史学的一种超越.他提出的重新理解科学史的思想在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84年初,湖北省江陵县近郊张家山汉墓发掘现场传出了一个令数学史界十分兴奋的消息:在其中一座汉墓(编号M247)中出土了一部题为<算数书>的竹简数学著作.中国古代数学虽谓之源远流长,而存世的数学著作大都较晚.如一部<九章算术>的成书年代至今仍众说纷纭.因此,<算数书>这样一部竹简算书原物的问世,必然引起各方面学者专家的关注.大家翘首以盼,希望考古工作者能早日公布简文,以便开展研究.然而,这一盼竟盼了17年!2000年9月号<文物>终于公布了<江陵张家山汉简〈算数书〉释文>(以下简称<释文>)①,遂成为千禧年中国数学史界的盛事.但是,<释文>中存在大量的舛误使其难以卒读,因此,关于<算数书>的校勘与注释是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2001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彭浩先生的大作<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以下简称<注释>).在<注释>的后记中,彭浩先生写道:  相似文献   

12.
将俞樾"废医论"视为民国废止中医运动的源头是一种臆想。从清代医疗文化的历史场景来看,当时社会存在着诸多对医家的负面认知--"庸医遍天下"、"医不昌后"、"行医杀人"等等,俞樾"废医论"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这种认知更加学理化。由此推断俞樾废止中医的想法是对历史的误读。当代中医界学者对俞樾废止中医形象的建构,与他们遭受废止中医运动创伤的群体心理和因果论史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夏小正》的语译和评估--与郭文韬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韬的<试论〈夏小正〉及其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是一篇研究<夏小正>中农业内容的论文.该文中关于<夏小正>经文的语译部分,经核对,有差错和误解的共计30条,有些差错是严重的.文章对其一一提出商榷,指出正确的语译和依据,并对某些经文的深刻含意做进一步的分析和阐发.该文还用现代农业生态学的观点对<夏小正>经文进行分析,认为<夏小正>具有天地人物和谐统一的思想,其论述言之无物,且概念错误.文章对<夏小正>经文作了统计分析,并以少数民族物候资料为对比、联系农业生产的纵向发展和地域分布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助于对<夏小正>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4.
石黄和雄黄,既是中国传统的药物原料,也是传统的矿物颜料。中国利用这些矿物治病、炼丹药、涂饰物品和作画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一些讲中国科学史的书,常常提到这两个名称,并把它们当作一种矿物,以为毫无分别。根据古文献中对石黄与雄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描述,它们无疑是两种不同的矿物,雄黄应是鸡冠石,即二硫化二砷(As2S2),石黄应是属于铬合物的铬酸铅(PbCrO)。用作涂绘的颜料,因消耗量比较大,大多容易采集且价格便宜,唐以前雄黄较石黄昂贵稀少,故用以充当涂料的多为石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日食的宿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和分析我国古代日食的宿度记录。有宿度的正史日食记录主要集中在两汉、唐朝、宋朝和清朝。这些宿度记录显然是事先或事后通过计算得到的。明清两代某些地方志追溯了过去朝代发生日食的宿度,但所记当代的宿度却大多是错误的。通过与现代计算结果的比较,发现两汉的宿度记录是按照太阳的平运动来计算的,唐代日食记录对太阳不均匀运动作了改正。通过与古代历法中计算结果的比较,探讨了两汉和唐代日食宿度记录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实社会的更迭,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合理性批判的形式也不断革新,社会合理性批判的逻辑从卢卡奇的物化批判,演变为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又更新为芬伯格的技术批判。尽管批判的对象都是技术,但是批判的策略和改革的策略却根据现实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卢卡奇的阶级革命到马尔库塞爱欲解放和感性解放再到芬伯格的技术政治,这些批判理论都是对社会现实展开批判和改革的尝试。从另一种角度上,通过梳理社会合理性批判的历史逻辑,能够在技术的境域内更加历史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电子湮灭技术和金相显微以及扫描电镜能谱技术对南唐永通泉货铁钱和若干南北宋铁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在南唐时期,我国铁币冶铸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且在宋代有所改进。测试表明,正电子湮灭技术结合其它测试方法,对于古代铁币的结构研究以及判别它们的真伪提供了科学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8.
对拉图尔描述取向的联系社会学,学界多从本体论的角度予以检视,其社会学对主体极的忽视往往被遮蔽了。尽管拉图尔排斥认识论,但是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检视拉图尔社会学则可洞悉这一缺憾,并可揭示后期拉图尔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转向诸存在模式探究(AIME)的意蕴所在。经此转向之后,拉图尔与其对立者(诸如涂尔干、布迪厄以及众多的STS学者)之间的差距,事实上并非通常认为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发明家被社会广泛认同,成为社会英雄的时期并不多见,也不久远。发明家不必然是社会英雄,在古代中国不存在发明家的社会英雄形象。发明家成为社会英雄,本身是一种现代性现象,主要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英美等现代西方社会。在发明家成为社会英雄过程中,企业家-发明家和科学家-发明家这类复合型发明家角色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raham Robinson’s framework for modern infinitesimals was developed half a century ago. It enables a re-evaluation of the procedures of the pioneer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Their procedures have been often 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success of the Weierstrassian foundations. We propose a view without passing through the lens, by means of proxies for such procedures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infinitesimals. The real accomplishments of calculus and analysis had been based primarily on the elaboration of novel techniques for solving problems rather than a quest for ultimate foundations. It may be hopeless to interpret historical foundations in terms of a punctiform continuum, but arguably it is possible to interpret historical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in terms of modern ones. Our proposed formalisations do not mean that Fermat, Gregory, Leibniz, Euler, and Cauchy were pre-Robinsonians, but rather indicate that Robinson’s framework is mor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ir procedures than a Weierstrassian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