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的彝族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20世纪前半期为开创阶段,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50年代至70年代为发展阶段,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的干扰,彝族史研究一度中断;80年代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彝族史研究的繁荣阶段,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空前,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彝族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今后还要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彝族史研究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和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值得很好地回顾和总结。在20世纪前50年是我国彝族史研究的开创阶段,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还只有很少的学专门从事彝族史研究,且研究领域比较狭窄。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面向新世纪,彝族史研究要继续向纵深发展,尚需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新的21世纪必将是彝族史研究获得更大成就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识》2011,(15):35-35
为了传承治学经验,推进中国日本史研究的发展和深化,2011年4月12日,在中国日本史学会的协助下,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及日本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和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新中国日本史研究奠基时代的拓荒者——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日本史研究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黎虎先生从事高等教育近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纵观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依其研究重心的变化和主要研究成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集中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确立了学术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研究领域扩大到秦汉至唐代。完成了《汉唐外交制度史》、《汉唐饮食文化史》等多项开创性的力作。推进了学术发展。黎虎先生主编的《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是一部属于中国现代史范畴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著作,是一项特殊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5.
举奢哲是我国彝族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善于吸取彝族先辈史家的史学成就,总结出治史的六大原则与方法:“史事”的时间要弄准,世系要分清;“史事”的鉴别要审慎;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撰写“真史”;使用“真正的史笔”;牢记“韵律”。举奢哲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并对彝族后代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口述历史是口述史料.推动口述史工作,目的在于推动为科学史研究服务的史料建设,而不是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史学分支.口述史料是记忆类史料的主要品种;研究20世纪中国科学史,应该利用口述史料,但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参证;亲身经历20世纪科学事业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领导干部,是口述史的重点访谈对象.当前从事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的组织者和采访者都应该加强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整体图景的认识,同时在访谈中挖掘史实细节时必须遵循史学规范.  相似文献   

7.
“毕摩”作为彝族传统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是彝族社会中“智慧”的化身,在彝族传统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曾与“兹、莫”同处于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统治阶层,占据着彝族传统社会关系中的特殊位置.社会资本作为20世纪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赋予了“毕摩”独特的研究视角,社会学领域的“嵌入性”理论,更为研究“毕摩”这一社会阶层时诠释出其独特的运作规则、文化视野及社会效应,对于理解其在彝族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开发膜技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膜的操作技术和运行成本方面都取得了突破进展,膜技术前景将越来越广阔。本文总结国内外各种先进的膜技术在处理工业废水,净化饮用水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民众文化史在西方的兴起,以读写史研究为核心的民众文化水平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学者们从宣誓记录、灶税报告、结婚登记记录、遗嘱和教会法庭证词中发掘出大量有价值的史料.英国从19世纪后期的尝试性研究开始,经过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和20世纪70年代以后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已经获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从而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煤自燃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自17世纪英国人Dr.Plott提出黄铁矿导因学说以来,煤自燃机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多种学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又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学说。主要对煤自燃学说、自燃机理、自然发火期预测理论和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煤自燃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于20世纪20年代初现端倪,50年代正式形成,并在20世纪后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代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年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各自在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和社团、流派、思潮、创作群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2.
18~20世纪西方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研究范式倾向性变化,史学研究出现了社会取向,社会学研究出现了历史取向。史学和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这种变化是基于彼此研究思维模式的弊端囿限。通过学科借鉴,社会学研究强化了其历史性维度,史学研究加强了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史学的跨学科发展。两学科间的畛域突破为彼此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促进了两学科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60年代,是蔡仪美学的转型与自我改造期,为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提供了最早的蓝本。《唯心主义批判集》标志着蔡仪美学的转型,《文学概论》自觉吸收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其20世纪前期美学思想进行了大的改造。与其前期成就相比,蔡仪先生本时期没能有大的理论作为,但对新中国前期美学客观上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是山口瑞凤所著的关于古代西藏史的藏文史料论著,介绍了自19世上半叶至20世纪中叶一百多年的西藏古代史研究概况,并详细论述了各个时期、各个论著的特点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而事实上,文学史中的郁达夫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为此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出发,先纵向地将其分为发轫期、形成期、停滞期、转折期及沉稳期五个阶段进行史的扫描,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而就影响郁达夫研究的有关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文学领导的彝族农民起义是十九世纪中叶云南革命史上的一次典型农民革命运动,同时也是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哀牢、无量山区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反清起义斗争。本文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的查对研究,以李文学起义的起因,结过,结果,影响和历史意义和简要分析和阐述,再出了李文学起义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7.
顾学颉先生的《白居易集》和朱金城先生的《白居易集笺校》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白居易集》的整理成果。朱氏《白居易集笺校》更是20世纪《白居易集》"整理校勘方面的最大成果",但其中仍不免有校勘方面的错误。《冷泉亭记》中"相里君"乃"相里尹"之讹,这可以从《临安志》所引用材料及唐时称谓习俗两个方面论证。  相似文献   

18.
音乐考古学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界燃起的一颗新星,它对当下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改写了先秦音乐史,掀起了重写中国音乐史的话题,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研究的史料结构,使中国音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巨变中的两位伟人,他们都曾提出过赶超发达国家的战略思想。他们的赶超思想蕴涵着很大的相同点,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不同,他们的战略思想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