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永平花岗岩属陆壳改造型,是继海西一印支期混合岩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熔、交代而成的具明显侵位特征的异地一半原地花岗岩,具有物质来源浅,形成温度较高,侵位浅,受改造时间长等特点。经历了地槽沉积-加里东期变质-海西-印支期混合岩化-燕山期的进一步重熔、交代这样漫长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原由昭阳、独山、微山和南阳四湖组成,前两者诞生于明嘉靖至隆庆初年,后两者分别形成于明万历至清顺治和清乾隆年间。它们既是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向鲁中南山地边缘扩展和黄河南迁截夺泗水下游的产物,又是元、明、清三代进行漕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扬子陆块西缘康定杂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麻粒岩是扬子陆块西缘康定杂岩的重要代表.通过对麻粒岩Rb-Sr、Sm-Nd、40Ar/39Ar和铬石U-Pb测年结果的比较,结合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对麻粒岩的Rb-Sr、Sm-Nd和40Ar/39Ar同位素计时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多个岩体锆石U-Pb测年结果的一致性,表明康定岩浆-变质杂岩形成于新元古代(860~750 Ma).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还指示了康定杂岩形成于扬子陆块西缘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5.
岩墙群圆柱状节理的发现和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内发育一种罕见的原生圆柱状节理,由同轴圆柱状节理和放射状节理组成,垂直于岩墙走向,沿岩墙走向排列,是一种指示岩浆水平侵位的流动构造。岩墙发育圆柱状节理表明出露的是岩墙的顶部,反映基性岩墙群侵位时岩浆具有黏滞性剪切作用的流变学特征。柱状节理长轴的倾伏向垂直岩墙的两壁,可以反映岩墙的产状。岩墙圆柱状节理的倾伏角反映了岩墙所在地块的掀斜程度。岩墙发育圆柱状节理表明岩墙侵位时地块已经处于上地壳脆性构造环境,中元古代鲁西地区是一个脆性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溪水洞的成因及形成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溪水洞位于上马家沟组砾屑灰岩中。洞穴的形成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当时的古气候、古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水洞形成于中-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7.
甄红旭 《甘肃科技》2014,30(15):44-49
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前人认为是蛇绿构造混杂岩,经过本次多条剖面和大比例尺构造解析填图及密集样品控制,未发现有幔源洋壳型超镁铁质岩及蛇绿岩组分-远洋沉积的深海硅质岩出露,认为,其构造属性是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关系密切的特殊构造带。本次在鸭子泉东超基性侵入岩角闪单辉辉石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年龄384.4±4.4Ma,其作为最晚形成的块体参与到构造混杂中,以此推测构造混杂岩的上限时间应在早石炭世,在鸭子达坂一带晚三叠世喀勒拉组火山岩与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存在角度不整合的关系,以此推测该混杂岩形成的下限时间为二叠纪末。据此认为,鸭子泉-鸭子达坂混杂岩是原地物质受构造影响混杂而成的构造混杂岩,形成时限应接近于石炭-二叠纪。  相似文献   

8.
永平矿区层状矽卡岩的成因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永平铜矿区分布着大型的层状矽卡岩,顺层产出,该层状矽卡矿规模很大,长超过3500m,宽超过2500m,成分较为简单,主要由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组成,不具接触交代矽卡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矽卡岩不是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的产物,而是沉积-火山学沉积岩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层状矽卡岩与矿体在空间上共存,在时间上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发展演化,对矿床进一步富集起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江西金溪熊家山钼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武夷隆起带西坡的江西金溪熊家山钼矿床具有独特的矿化特点。本文概要地介绍了该钼矿床特征,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和区域成矿学基本观点及研究思路,结合矿区成矿分布规律,探讨了矿床成因,阐明矿区钼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1.
秦岭地轴的混合岩成因,过去都认为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近几年来又有人认为与花岗岩有关。我院秦东科研队(1964-1966年,1973年)先后在该区进行过1/1万路线地质观察,作有从武关至兰草和焦家庄、骡子坪、石门、灰池子、商南、漂池、蟒岭等花岗岩体的1/1万地质剖面图,并系统采集了各种样品。近几年来,我们研究该区伟晶岩  相似文献   

12.
华南全新世海岸沙丘岩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沙丘岩是由风沙沉积经碳酸盐胶结而成;其沉积结构和构造,具有典型的风成沉积特征.沙丘岩的胶结物为低镁方解石,胶结形态呈现出“新月型”接触胶结和重力型悬垂胶结特征,反映典型的大气淡水渗流带胶结特征.华南海岸沙丘岩有表层胶结和近岸胶结两个特点,是贝屑的淋溶、海水汽的浸润及沙丘表面强烈蒸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生代以来的岩浆事件记录一直是华夏地块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关于华夏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岭及闽浙沿海地区,对于粤东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手段,旨在探讨华夏地块南缘凤凰山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机制及其大地构造环境。野外调查及岩相学研究表明,凤凰山岩体的岩石组合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6±2) Ma和(158±3) Ma,为晚侏罗纪岩浆活动的产物。两组花岗岩均具有高硅(SiO_2=72.66%~76.63%)、富碱(Na_2O+K_2O=7.89%~9.43%)、低镁(MgO=0.05%~0.54%)和弱过铝质(ASI=1.02~1.04)的特征,富集Rb、Th、U等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且P_2O_5含量与SiO_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显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应属于弱分异I型花岗岩,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异指数较大(DI=93.91~95.74)、固结指数较小(SI=0.48~0.66),Rb/Sr(=99.12~243.75)和Rb/Ba(=67.45~203.80)比值较高、Eu负异常强烈(δEu=0.01~0.02),稀土元素配分图呈"海鸥式"分布,应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ε_(Hf)(t)分别变化在-8.4~-5.4和-9.4~-7.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变化范围分别在1 545~1 741 Ma和1 648~1 804 Ma,表明两者都是中-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结合该时期区域构造背景,推断凤凰山岩体可能发育在与大洋俯冲板片后撤断离相关的岩石圈伸展的构造环境下,是地壳拉张减薄引起幔源岩浆底侵,带来大量热量,导致中-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渭河上游陇西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考察发现渭河在其上游陇西县城附近共发育了七级河流阶地,阶地都具有砾石层和河漫滩组成的二元相结构,并且上覆不同厚度的黄土地层.应用古地磁、OSL、14C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等定年方法,初步确定了各级阶地的形成时代.同时根据阶地的沉积特征和年代数据的分析,发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控制着该区渭河阶地的形成,构造抬升为河流提供了下切空间,气候变化则控制着渭河侧蚀堆积和下切过程,河流加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冰期,而下切过程发生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型时期.另外通过阶地形成年代和拔河高度的线性分析,得到了870ka以来该区渭河平均下切速率为0.2m/ka,与区域其他河流下切速率有所不同,可能反映了秦岭造山带更新世期间构造活动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个造山后花岗岩基:石耳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研究所得新资料,报道了江南造山带东段造山后花岗岩的一个实例:石耳山花岗岩.它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0.77~0.83Ga,因此该花岗岩形成于晚元古代江南造山带造山运动趋于结束或结束以后(造山运动结束时限被认为是0.8Ga前后[13]).它为含绿帘石的碱性长石花岗岩,具高硅、富碱、过铝和较低的Zr、Hf、HREE、La/Yb、Rb/M(M=HREE、Y、Zr、Hf等),以及趋近于零的εNd(T)值等特点,起源于有当时年青的含基性岩组分参与的不成熟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青山园区岩臼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综合前人的认识,指出本区早白垩世中粗粒花岗岩的内在因素(晶洞和伟晶岩脉)在岩臼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水的冻融、差异风化、风蚀等外部作用促进了岩臼的进一步形成,花岗岩臼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很多在大别山区的地质工作者都曾指出大别山杂岩中的混合岩化现象。关于大别山杂岩可以认为“是一套前震旦纪的具有旋(?)性的泥砂质,含长石的泥砂质,砂质、泥灰质以及少量的灰质、碳质、磷质等的地槽式的区厚沉积物,经历了复杂的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和多次岩浆活动,构成了具有一定的折皱形式和  相似文献   

19.
南京蔣庙碱性輝长岩和等色岩,出露在蔣庙輝长岩体南側的鉄矿附近。它們围繞矽卡岩团块,呈似环状分布。碱性輝长岩和等色岩的形成,分二个阶段——混染阶段和交代阶段:先是偏中性的輝长岩岩浆,与被其捕虏的围岩块(青龙灰岩)发生局部的混染作用,使岩浆去矽、去铝,而增加鈣,并使铁、鎂、钛等組分向接触带迁移,形成富榍石的混染輝长岩,矽灰石矽卡岩、黑榴石复杂矽卡岩和透輝石—鈣鋁榴石矽卡岩;此后,岩浆期后的碱质溶液,沿捕虏体接触带,向內侧活动,先后三次,以各种鉀—鈉长石的形式,交代混染輝长岩中的斜长石和部分輝石。其結果,形成具斑杂构造和典型包裹—变晶結构的碱性輝长岩和等色岩。为区別于純粹由岩浆成因的相似岩石,建議把它們命名为变碱性輝长岩和变等色岩。这二种岩石的主要区別是:1)交代成因的鉀—鈉长石,在等色岩中的含量多于在碱性輝长岩中的含量;2)受交代后,岩石中残留斜长石号碼降低的幅度,在等色岩中残留斜长石的号碼明显地小于碱性輝长岩中斜长石的号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