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芦柑子叶培养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芦柑子叶为外植体,对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至再分化产生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再分化过程的酶活性高于脱分化过程,根分化过程的酶活性高于芽分化过程。同工酶分析揭示出10条酶带,其中由子叶经愈伤组织到分化出芽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9条酶带,带5(R_f=0.167)为这一过程所特有;由子叶经愈伤组织到分化出根的过程中也先后出现了9条酶带,带6(R_f=0.225)为该过程所特有。  相似文献   

2.
韦素玲 《广西科学》2001,8(2):135-137
为了解过氧化物酶、IAA氧化酶和氧化氢酶在植物不定根分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在实验室分析测定白花泡桐[Paulownia foutunei (Seem.)Hemsl]不定根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IAA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在根分化0d-2d的活性下降37.6%,随后逐步上升;IAA氧化酶活性在0d-2d内迅速下降了52.6%,随后逐步上升;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不定根化化过程中逐步上升,0d-4d酶活性从5.1上升到10.5,从第4天开始活性增加减慢。  相似文献   

3.
以棕色彩棉为材料,对子叶衰老过程中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干物重,3种保护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子叶在出土后19 d开始衰老;叶绿素含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SOD和CAT活性变化存在正相关,与MDA的含量变化负相关,但与POD活性变化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红叶石楠组培苗根诱导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IBA和NAA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先迅速下降,然后急剧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又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也开始下降.而在不使用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则不生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15 d后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根诱导过程中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还发现,在生根过程中,处理与对照相比,各酶的活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红叶石楠组培苗的不定根发生和发育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怀山药脱分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对怀山药离体培养脱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怀山药叶片、茎段离体培养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脱分化过程中都呈规律性变化,即都是先有一上升趋势,达第1个高峰,然后有一下降趋势,承后又有第2个高峰,有这个规律与外部形态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黄瓜组织培养与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瓜子叶组织培养,研究了黄瓜子叶外植体龄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CAT,POD,SOD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愈伤组织诱导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在MS(MS+6-BA(1 mg/L)+AgNO3(2 mg/L))培养的3~5 d子叶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最强.子叶的抗氧化酶活性及蛋白含量与诱导愈伤组织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CAT和SOD与愈伤组织诱导呈负相关,POD和蛋白含量与愈伤组织诱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黄瓜子叶衰老期间外源 Ca~(2+)延缓内源结合 Ca~(2+)和总 Ca~(2+)含量的降低.Ca~(2+)处理5d的子叶,各亚细胞结构部分 RNase 活力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但不同亚细胞组分的反应程度不尽相同,线粒体对外源 Ca~(2+)处理最敏感,叶绿体则较迟钝,1mMCa~(2+)处理的子叶,SOD 活力高于对照47%.10mMCa~(2+)处理的子叶仅是对照的48%,Ca~(2+)对衰老过程中 SOD 活力作用可能与体内 Ca·CaM 系统有关.子叶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氯酶活力均受到 Ca~(2+)的刺激.但 Ca~(2+)对过氧化氢酶活力刺激效应比过氧物酶小得多.上述结果表明,Ca~(2+)的作用可能与体内自由基清除有关的酶有关;外源 Ca~(2+)对暗诱导黄瓜子叶过氧化物酶作用通过释放胞壁以离子键结合的酶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苹果果实后熟衰老期间膜透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苹果果实大小不影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低,但大果具有较大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幅度,中等果具有较低小的过氧化物酶变化幅度。大果比中等果具有较高的膜透性与丙二醛含量。  相似文献   

9.
番茄幼叶或幼茎外植体在BA2mg·L ̄(-1).IAA0.2mg·L ̄(-1)的MS培养基中诱导产生大量不定芽和芽丛,将不定芽转移到IAA0.2mg·L ̄(-1)的MS培养基中,由切口直接产生大量不定根。不定芽分化过程中,5~10d之内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增强,条带增多.在进一步的发育过程中、同工酶酶谱变化较为平缓。当愈伤组织上不定芽增多时,过氧化物同工酶条带有减少的趋势,相应的强度也有所降低。对番茄组织培养中基因型的影响,以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亚精胺对小麦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离本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活力随之增加,36h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无变化,但谱带强度有变化,其趋势与其活力变化一致,亚精胺能显著抑制小麦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并使其同工酶谱带数减少。  相似文献   

11.
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芥蓝(BrassicaalboglabraBailey)组培苗后代从个体形态特征、染色体数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培第一代苗在外部形态上、产籽量等方面基本保持了原母株特征,染色体数目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也与原母株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毛竹竹笋在不同的生长期呈现不同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竹笋尖端处于旺盛的有丝分裂时,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带多而色深。随竹笋的生长和节间的伸长,节间上部的细胞先停止分裂,居间分生组织随之逐渐缩小而只限于节间下部,同功酶谱也表现相应的酶谱变化,并出现一条色深带宽的特殊酶带(C0)。在竹笋退败过程中,竹笋尖端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活性减弱,多胺含量减少,同时也出现一条特殊C0酶带。  相似文献   

13.
甘薯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下,徐薯18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的类型和频率不同;在2,4-D浓度为2mg/L的MS培养基上获得3种愈伤组织(E型、NE型、G型),其色泽、质地、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化途径显著不同,其过氧化物同功酶少酯酶同功酶酶谱也表现出显著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甘草属七个种和变种的幼苗下胚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供试种具有2—6条数目不等的酶带,其中以乌拉甘草酶带最多;各个种共同存在着1—2条基本的酶带;黄甘草有一条带特宽、色特深的酶带;供试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为阴极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15.
沙棘幼苗雌雄植株的酶学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大叶白麻实生苗、愈伤组织、组织培养再生苗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再生苗过氧化物酶谱带与实生苗基本相似。但是,组织培养再生苗的POD、CAT活性明显高于实生苗,而且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含量也明显低于实生苗。  相似文献   

17.
以对橡胶树炭疽病抗感不同的 7个橡胶品系为材料 ,在大古铜至淡绿期接种强毒力菌株S 3.结果表明 ,不同抗性的橡胶品系叶片接种炭疽菌后 ,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提高 ,而且抗性品系在接种后的 4 8h ,过氧化物酶活性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较中感和高感品系早达到酶活性高峰 ,且抗性品系的峰值明显高于中感和高感品系 .各橡胶品系接种炭疽菌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活性都增强 ,但抗性品系有新的酶带产生 ,且酶带显色快 ,酶带活性明显高于高感品系 .所有橡胶品系接种前后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量、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说明酯酶同工酶与橡胶树抗炭疽病无关 .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延川县分布的22个常见枣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电泳系统对其POD酶同工酶做了研究。结果表明,22个枣树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差异很大,其中辣椒枣、磨盘枣、延川冬瓜枣、小团枣和延川脆枣酶谱带条数较少,各有一条;延川葫芦枣、中阳木枣和扁圆团枣酶谱带条数较多各有三条。聚类结果表明这22个枣树品种亲缘关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的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tataricum)共19个不同收集系子叶期幼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共10条,其中甜荞有5条带,而苦荞为6条.酶带及聚类分析表明:甜荞和苦荞各收集系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  相似文献   

20.
白皮松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枝条不同组织中过氧化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的酶谱也不同,而且每种组织中这两种酶的同工酶酶谱随形成层活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休眠期,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酶带最多,这时周皮和韧皮部中酯酶同工酶谱在正极端出现一些酶带,这可能与抗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