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州市石灰岩低山丘陵地立地分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徐州市石灰岩低山丘陵地的野外调查,将其以坡度划分立地类型小区,以土被连续性划分立地类型组,以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共分出3个立地类型小区,12个类型组和30个立地类型。结合前期调查所得结果分析得出,研究区30个立地类型均可通过运用适当的人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侧柏、五角枫、刺槐、乌桕、女贞、雪松、黄连木、楝树、火炬漆、全缘叶栾树、臭椿、柿树、朴树、构树、桧柏为石灰岩低山丘陵地造林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2.
基于聚类分析的风景林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对该森林公园内83个林班的17个立地因子进行了调查,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导因子,再以主导因子为依据聚类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以土壤厚度、坡向、凋落物厚度等8个因子为主导因子,可将该森林公园划分为薄土层中石砾厚凋落物、中土层轻石砾厚凋落物等8个立地类型。在立地类型划分基础上,探讨了立地质量对风景林构建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当间伐和增加林窗等林分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年吉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调查490块天然蒙古栎林样地。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长白山区天然蒙古栎林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立地因子对立地类型划分的影响顺序为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海拔>腐殖质厚度。当聚类系数为0.668 3时,可将490块天然蒙古栎林样地划分为4类:Ⅰ类立地因子多为阴坡、中坡、陡坡、薄土;Ⅱ类立地因子多为半阴坡、上坡、斜坡、薄土;Ⅲ类立地因子多为阳坡或半阳坡、上坡、斜坡、中土;Ⅳ类立地因子多为阳坡、上坡、平缓坡、中土,最适合天然蒙古栎林生长的是Ⅲ类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梁平篌竹产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立地条件和篌竹生长状况,选定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全氮、水解氮作为立地调查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和等级系数法对其中定性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对立地因子的主分量分析表明:篌竹立地条件分化主要受控于土壤肥力、土壤表层特征和立地形态3个主分量;运用层次聚类法对3个主分量进行聚类分析,可把篌竹立地划分为中下坡厚土少石型、上坡中土少石型、山脊贫瘠荒芜型和陡坡薄土多石型4个立地类型。在分析各立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不同的经营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5.
森林立地分类研究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本文对各具特色的森林立地分类途径,即非生物环境因子、植被和综合多因子(生态系统)途径的主要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和评价。在非生物环境因子途径中,分别讨论了气候、土壤和地形在森林立地分类中的作用,并对生活因子组合法、主导环境因子方法和土壤-立地研究方法作了重点评述;在植被途径中,阐述了植被在立地分类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着重讨论了地位级与地位指数方法,美国西部的生境类型分类方法及苏卡乔夫的林型学说;在综合多因子途径中,论述了生态系统各组分在划分森林立地类型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详细评述了巴登—符腾堡方法及其在美国发展形成的生态学立地分类方法和波格来勃涅克的林型学说。对我国曾采用的各种森林立地分类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结合在以上评述中作了详细介绍。通过以上各学派分类方法的比较,展望了未来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发展动态,并提出了目前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地形图、土壤类型图、SPOT影像和二类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分别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获取了研究地的立地信息,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所选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和植被盖度7个因子进行了空间叠加,制作了森林立地分类图,得到了森林立地分类数据库,并对各立地类型的面积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黄柏山林场面积超过50hm2的立地类型有20个类,这些类以低海拔、黄棕壤、高盖度为主;面积稍小的为高海拔、斜缓坡、高盖度为主的立地类型;而中海拔的立地类型面积都较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临汾市大运公路工程技术指标及设计资料的调查与收集,立地类型的调查与划分以及现有植被的调查,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对树种资源、观赏特性、抗污染性、农村林果产业化、绿化模式等进行了绿化树种的规划、选择与配置,为公路绿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技术的云台山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森林生态学、地学规律和遥感图像解译原理,在处理过的卫星遥感照片上判读勾绘类型小班,采用数量化理论Ⅱ和排序法确定立地类型,经数量化方法Ⅰ进行精分类,将连云港云台山区森林立地划分为13个立地类型,样地的平均判对率为94.59%.同时利用模糊数学综合审评法对分类结果进行立地质量评定,分别立地类型计算出模糊综合评判值,分类精度为63.39%.经实地调查对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结果进行验证,其精度满足生产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岸防护林造林地立地类型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海岸防护林造林地具有特殊的立地条件,其立地类型的分类是沿海造林的科学基础。我国海岸带和岛屿的造林地可采取立地类型带(亚带)、区、级、组、型的五级分类系统。海岸带(包括岛屿)造林地立地类型大尺度的分区,根据气温、水分条件、海岸类型分为7个带12个亚带55个区。级、组、型为中、小尺度的分区,根据各立地类型区的中地形、小地形、地形气候以及土壤条件等具体划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可综合反映不同立地因子对各防护林树种的影响,为更加科学地进行防护林树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andUSEM模型,以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调查数据为基础,以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DEM数据为辅助数据,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受地貌因子影响较大的树种有26种,土壤类型对各优势树种的影响相对敏感,不同林种条件下各优势树种的适宜性差异较大。7种因素对49种优势树种影响的平均相对权重分别为地貌(0.19)>土壤类型(0.15)=坡度(0.15)=土层厚度(0.15)>林种(0.14)>坡位(0.13)>坡向(0.09)。目前在以黑松、赤松和刺槐为优势树种的防护林中,黑松、赤松分布的相对适宜度较高,90.48%的刺槐林分布不适宜或临界适宜。建议在刺槐林分布适宜性较差的低山丘陵区种植黑松、油松、麻栎、山楂、杜仲、蒙古栎、栎类、樱桃、酸枣等树种与其混交,提升刺槐林的生态效益。【结论】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整体较好,利用LandUSEM模型进行树种分布适宜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刺槐根瘤菌侵入线研究中的电镜制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显示刺槐根瘤中侵入线超微结构的电镜制方法。以透射电镜制样方法为基础,将制好的刺槐根瘤树脂块,在同一部位用超薄切片机制成厚切片和超薄切片。厚切片经脱树脂后,扫描电镜观察;超薄切片经染色后,透射电镜镜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豆科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根瘤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形状、大小、颜色)变化进行了定位观察,并对各不同发育时期的根瘤内部结构变化 作了连续石蜡切片的观察,对它们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选择青石山和砂石山设立两处试验地、4个区组,开展了侧柏、黑松等8个树种贫瘠荒山直播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均能用于荒山大面积直播造林,提前整地和施用土壤保水剂都能显著地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保存率和苗木生长量,研究了两种立地条件下侧柏、刺槐直播造林土壤保水剂最佳施用剂量,覆草和间苗定苗亦能明显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14.
<正>应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分析南方型杨树三个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与当地21个组合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引起生长差异的主导生态因子为年平均温度(x_1),极端最低温度(x_3),寒冷指数(x_8),日均温≥10℃积温(x_9),年降水量(x_(10))和无霜期(x_(14))。经逐步回归组建的最佳方程如下: lnY_H=4.12201-0.37742x_1-0.12085x_3+0.08949x_8+0.00096x_9 +0.00729x_(20) (R_(y12m)=0.93,F=13.57,I-69/55) lnY_H=1.56430-0.17273x_3 + 0.01334x_6-0.02141x_7 + 0.054196x_8 +0.00103x_9+0.00075x_(10)-0.00453x_(14) (R_(y12m)=0.95,F=10.19,I-72/58) 以此为依据,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46个站的六个气候要素与固定样本(湖南汉寿)之间的相似程度。最后按和数值“S”的大小,结合南方型杨树的生态学特性,划出3类适宜引种区和1个不适宜引种区。  相似文献   

15.
卧龙河气田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盆地内的大气田之一。它具有多产层、多储集类型、多气藏类型和多裂缝系统的特点,是四川复杂气田的典型代表。二叠系气藏天然气局部富集与岩溶、断裂及有利构造部位三者的组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铁线路边坡具有跨度大、跨地貌多、治理耗时长的特点,以宁杭高铁江苏段为例,宁杭高铁已正式运营7年,自然恢复条件下土壤流失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指导意见。对2018年3月—2019年2月典型样地土壤抗冲性、抗剪性、土壤理化性质、侵蚀强度进行了季度监测。选取4处扰动后的缓地样地,以及相邻处的原状样地,样地植被类型主要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榉树(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女贞(Ligustrum lucidum),研究表明:①全量元素和有机质变化趋势呈现春夏渐增、秋冬渐衰的趋势。马尾松、刺槐养分水平较高,女贞、榉树养分水平偏低,但养分含量稳定性较优良;②抗冲刷指数与抗剪性指标全年变化趋势为春夏季下降,秋冬季上升,马尾松和刺槐林分抗冲抗剪性较为优良;③夏季土壤侵蚀强度高于春季、秋季、冬季,马尾松和刺槐林分土壤侵蚀强度较小;④土壤含水率、降雨量、降雨强度、全磷含量、抗冲刷系数、抗剪性、草本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降雨强度、含水率和日最大降雨量、有机质、覆盖度、抗剪性和抗冲刷系数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刺槐根瘤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幼瘤的超微结构。刺槐根瘤中侵入线丰富、粗大,内具有高电子密度基质,基质中包埋大量根瘤菌。根瘤菌通过降解侵入线壁和从侵入线无壁泡中释放两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质  相似文献   

18.
虚拟仪器的PC系统实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信号采集与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出发,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实现了利用软件模拟硬件的功能。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具有数据采集、数字示波、波形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滤波处理、数据输出、标准波形发生、任意波形发生及图形打印等功能,可部分代替示波器及功能函数发生器。  相似文献   

19.
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该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其发生、发展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效益与土壤水分的平衡.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生长模型方面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以期了解黄土高原刺槐生长模型的特点、进展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