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人普遍重视楹联,喜欢楹联,千百年来客家楹联继承并弘扬了客家人优秀的文化传统,昭示了客家民系的精神.新时期以来,客家楹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扩展取材范围,增大表现功能,反映了客家人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2.
赵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云南白族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学者和诗词楹联家。其诗词创作在数量上直逼陆游,风格以“筋骨思理见胜”,内容现实性强,感情真势。其论诗诗60首被称为缩略的云南诗史。其楹联创作分政论性、官箴性、闲适性3类500多副,也为世所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六合丛谈>中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经典力学和化学传播的来源与内容作分析讨论,为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科学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方法 原始期刊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 最早传入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和许茨(George Scheutz,1785-1873)计算技术等数学知识;传入的物理学内容主要涉及杠杆、轮轴、滑车、劈、斜面、螺旋、万有引力等;传入的化学涉及化学定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贵金属提取、化学元素、化合、化学热、化学力等.结论 <六合丛谈>传入的力学知识不同于明天启六年(1626)王征(1571-1644)传入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时代的机械力学,而是牛顿之后的经典力学.化学传播则首次为中文"化学"一词准确定义,并归入自然科学序列,比之前王韬(1828-1897)仅在日记(1855)中提及"化学"一词和之前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的<博物新编>(1855)仅提及相关知识是一大进步,从而一扫"炼学"、"质学"、"舍密学"等含混命名,在汉字文化圈发生深远影响,并使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留下了丰富的三国时代的军事地名,三峡的军事地名主要是当时战争历史的真实记载,但也是人们尊蜀汉为正统人为选择的结果。这里地名主要是蜀汉刘关张、诸葛亮、赵云地名,另外北方曹操和南方吕蒙陆逊也留下了地名。其中蜀汉地名占了绝大多数,体现了人们对蜀汉三国人物所代表的精神的推崇。  相似文献   

5.
去杭州灵隐,走进大雄宝殿,迎面就能见到一副醒目的绿底金字的隶书楹联,全文是:古德此安禅,似(山狱)镇西湖,看庭前树老,陌上花新,纳僧莫道闲机境;林神常奉足,喜法流东土,任师子嚬呻,象王蹴踏,游人只认好溪山。这副楹联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大殿时制作的,为当代国学大师马一浮所撰、所书。楹联集中反映了马一浮在文学、佛学、书法上的极高造诣。楹联可作这样解译:  相似文献   

6.
南岳衡山楹联广泛运用嵌名的技巧,这些嵌名联以独特的构思,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嵌入联内的有关部位,使上下联相互对应,以提高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南岳楹联嵌名主要采用整嵌和分嵌的首嵌法,较少采用横嵌和迭嵌法。  相似文献   

7.
邹宗德的楹联倾向明朗,正气沛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精神;知识丰赡,智慧灵动,丰富的内涵充溢于两行之外,而又深蕴于一联之中;寄兴明志,风韵隽永,作品的内含广阔深邃,作品的美学价值耐人寻味;物我同一,意境宏深,情景交融,天衣无缝,方寸之中蕴大千世界,咫尺之池幻鱼龙变化。由于其优秀的品格传统、丰富的知识内容、高雅的风韵情趣、深邃的优美意境的相互融汇,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厚浓郁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8.
洪艳  施琦 《南昌高专学报》2006,21(5):69-70,73
我校作为全省高校楹联教育示范基地,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文秘专业开设了楹联课程,并在全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中将楹联文化纳入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楹联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更好地促进该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探讨道教宫观的楹联包含着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追求发展与按规律办事、祈盼与现实、规劝与警示、积德行善与护国献身、恩泽天下与百姓敬仰等和谐意蕴,提出道教经历了上千年的兼收并蓄之后需要扬弃,在科学昌明的当代。道教的神仙信仰更应该少言神通变化,多从神灵所表征的精神方面加以尊崇。道教应随着社会伦理关系的不断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吸收融涵并积极践行,使其更趋于理性、融于社会、适于当代。  相似文献   

10.
《楹联巨匠毛泽东》一书,囊括了毛泽东楹联艺术的方方面面,梳理和概括了毛泽东楹联的种类、艺术手法、艺术形式及其艺术魅力,并藉此解决了一些楹联界争议已久的问题,揭示了楹联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这是一部既有实用性又具学术价值的、全面探研毛泽东楹联的力作。  相似文献   

11.
楹联匾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点缀,是中国风景园林意境的主要表述手段之一。通过对楹联匾额思想内容分类,审美价值分析,反映其在风景园林的审美价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匾额与楹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匾额与楹联的分类,并以苏州园林为例,详细论述了匾额与楹联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辑录、解读客家祠联5600多副。追溯227个姓氏源流及其人口分布,发掘郡望和堂号。选联主题鲜明,体现了客家人的家国情怀。客家祠联是一部活生生的客家"家训",更是中华民族先贤垂裕后昆的特种教科书。客家祠联的搜集、整理,对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楹联巨匠毛泽东》一书,囊括了毛泽东楹联艺术的方方面面,梳理和概括了毛泽东楹联的种类、艺术手法、艺术形式及其艺术魅力,并藉此解决了一些楹联界争议已久的问题,揭示了楹联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这是一部既有实用性又具学术价值的、全面探研毛泽东楹联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对书中名词术语的翻译,并与今日名词术语进行对比,考察《测候丛谈》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传播情况,初步分析其对中国气象学教育和气象学知识普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在创作理论上,梁氏明确地提出了楹联创作的三种方式及从事楹联创作应遵循的四个法则;在批评理论上,梁氏认为楹联批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是“工切”。“工”是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工整;“切”是楹联内容上的要求,即楹联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符合。创作理论与批评理论不是断裂的,而是有机联系,彼此交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中国风景名胜楹联是古代山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滥觞于五代。杭州的山水胜迹楹联无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有着鲜明的特征 ,并体现出令人叹赏的艺术风格和斐然的文采 ,称得上是江南山水文化的一块瑰宝。本文拟就杭州山水胜迹楹联的流变及特征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全面推动安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安全文化,邵东县充分利用"中国楹联文化县"的优势,在全国第十六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向全县干群征集以安全生产为内容的楹联,并邀请县书法协会骨干成员书写遴选出的优秀作品,以楹联和书法创作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让安全生产与传统文化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楹联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形式独特。发展至今,楹联因其特有的审美效应和积极意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楹联教育逐渐成为各级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中文系与南昌楹联家协会合作,率先在全国高校建立楹联教育示范基地,并在全校多个专业开设楹联课程,于课堂教学之外积极开展楹联创作、研究和各种竞赛活动,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20.
关庙楹联表现出对关羽的崇高评价,主要是赞誉关羽的忠义英武。这是因为关羽一生的行为都是以《春秋》经义为准则的。忠与义,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其内涵虽不尽相同,但作为两个基本行为准则都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