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58年,默斯鲍尔发现,结合在固体中的原子核,当它发射或吸收γ射线时,原子核有一定的几率本身不单独受到反冲,而是和它相结合的晶粒整个获得反冲。在这种情况下,原子核反冲能量损耗极小。因此,所发射的这一部分γ射线的能量实际上就等于原子核激发能级的能量,它们的能量宽度就等于原子核能级的自然宽度。这种无反冲效应现在就称为默斯鲍尔效应。由于默斯鲍尔效应,不  相似文献   

2.
聚焦巴马     
古今中外,长寿是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经过国际自然医学会12年的追踪调查,于2003年11月11日在巴马首届长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被授予“世界第五长寿之乡”的称号。我曾有幸采访过这个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亲眼目睹了长寿老人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人类是最长寿的灵长类动物,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当然,这并不会使人类停下追求长寿的脚步。针对衰老机制的研究产生了很多观点,其中大部分与饮食相关。现在,人们希望的不只是活得更长,同时也要保持健康。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几个世纪以来,为了减缓甚至阻止衰老,从用处女的血  相似文献   

4.
蒋建平 《科学之友》2005,(11):74-75
要想健康和长寿,必须重视对健康的预警。越早发现疾病的症状,越早求医诊断治疗,就越有希望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重新定义健康2003年秋天的一天,超过2000万个美国人上床睡觉时还是健康的,醒来后就成了病人。他们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同,既不是得了肠炎,也不是因为深秋的寒意  相似文献   

5.
长寿不老 ,无疑是每个人的最大心愿。但要改变我们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是否则意味着必须要承受一定的痛苦和磨难呢 ?话虽不能一语定的 ,但作出一定的牺牲恐怕在所难免。现代医学早已断言———  相似文献   

6.
“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不科学的。长期以来.陈旧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这让人压抑了哭泣的本能。当我们任凭痛苦和悲伤啃噬身体的同时,也同时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模式。人遇到伤心事,哭是一种疏泄。女人比男人长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女人动不动就号啕大哭,男人则假装坚强,想哭而强忍着不哭。其实,哭既非女人的专利,也不是男人的罪过。  相似文献   

7.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康德曾说:“不学会幽默,人就太苦了。”这句话颇有哲理,它概括了幽默与健康的关系。康德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据他的学生赫德尔的回忆,康德“在自己成熟时期所具有的那种乐观情绪和朝气,一直保持到晚暮之年”。因此,康德不仅是位学者,而且是位长寿者,他活到80岁高龄(公元1724—1804年)。 的确如此。因为如果一个人整天严肃紧张,甚至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对健康危害极大。这就要学会幽默和风趣,使自己始终保持乐观的  相似文献   

8.
2012年在四川绵阳出了件新鲜事,家住游仙区六里村的101岁的秦洪老人,一天三顿不离酒,旱烟袋随身带,人走到哪就抽到哪.至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记忆力也不错,不仅能清晰回忆如烟往事,还能背诵出大段古诗词,成为当地闻名的百岁奇人. 此事引起健康研究机构的重视,他们决定对老人的基因、家族史和生活习惯进行检测追踪,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揭开老人长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一个人长寿的关键因素。如果把健康比作一座宝矿,那么毫无节制地开采,就会让它过早地山穷水尽;反之,将其护在手心,勤俭节省,才可能健康长寿。学会适度抠门,专家教你省出一个“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10.
去美国不去纽约等于没去美国;去纽约不去参观博物馆等于没去纽约。全世界能说出的文物在纽约几乎没有找不到的——美国的纽约市别称"大苹果",这里不但是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是各种艺术的大展台。如果你是音乐戏剧爱好者,你就去百老汇和林肯艺术中心,这里每天都能为你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  相似文献   

11.
蒋建平 《科学之友》2005,(21):74-75
要想健康和长寿,必须重视对健康的预警.越早发现疾病的症状,越早求医诊断治疗,就越有希望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停地寻找长寿的药方。最近,俄罗斯科学家确信他们可能找到了这样一种药方,这种药方不仅能让人长命百岁,甚至有望让许多人活到140岁。这种药方藏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冰川中,解开长寿密码的是一种冻结了数千年的古老细菌。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想好了一句搞笑的广告词:想长寿,挖冰川。  相似文献   

13.
碱性饮食有益健康长寿川岛四郎著张东峰编译长寿的诀窍是碱性饮食在前苏联高加索地方有好多个长寿村,好多超高龄者就住在这些村庄,其中有的活到130岁,甚至140岁,简直令人无法相信。我曾在俄罗斯逗留过两年半,交谈时在语言上的障碍不大,这些长寿村人的长寿之谜...  相似文献   

14.
杨振宁坚信自身的优秀基因能使自己活过118岁。而美国亿万富翁大卫·默多克更胜一筹.他宣称自己一定能活过125岁,而且不靠长寿基因,完全仰仗自己摸索出来的健康食谱。 在默多克的食谱上.蔬菜水果绝对是主角。而粮食和肉类则退为次要的补充,20多年的实践使他坚信,这无疑是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 更难得的是,他投资5亿美元创建全球最权威的食物研究中心,希望彻底揭开究竟是什么食物与人类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公式]A+B=C+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A和B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C和D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指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被称为"物质不灭定律"。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经过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始终一样。于  相似文献   

16.
谁动了我的生物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发现,生物钟是多种多样的,就人体而言,已发现100多种。生物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说欧洲名酒威士忌的商标是一长寿老人的头像,这老人活了152岁。当时,英国国王想见这位长寿老人,就请他到王宫来吃喝玩乐,对其隆重款待,谁知,由于生活规律被突然改变,一周后老人不治死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刚退休下来的老人,身体状况反而不如上班的时候,这与生物钟的突然改变有关。荷兰莱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控制人睡眠和清醒的生物钟设定会因人而异,差别最多的可达到数小时。研究人员主要通过测量人体体温的微小变化来研究不同人内部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汉语拼音之父——106岁的周有光先生,近日向大众透露了他的长寿秘诀:乐观,少吃。节食真的有利健康吗?现代科学研究即将揭开其中蕴含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谢云 《科学之友》2006,(10):72-72
近年来,人们的营养意识虽然普遍有所提高,但营养知识有待普及,许多错误的吃法不但得不到营养,还会损害人们的健康。1.吃素促长寿。人类所需蛋白质有2大类:一类是完全蛋白质,包括所有氨基酸,奶类、肉、禽、蛋和鱼虾的蛋白质属此类;另一类是不完全蛋白质,所含氨基酸数量不足,且缺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停地寻找长寿的药方。最近,俄罗斯科学家确信他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药方,这种药方不仅能让人长命百岁,甚至有望让许多人活到140岁。这种药方藏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冰川中,解开长寿密码的是一种冻结了数千年的古老细菌。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想好了一句搞笑的广告词:想长寿,挖冰川。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有自然的因素,但更多是人为的因素———要发展就必须了解过去。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过去,就等于没有了记忆。没有记忆的人是不完整的,他的发展方向更无从谈起。——侯仁之语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