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CA)的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简化广义梯度近似方法(PBE)分别对(6,0)和(15,0)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双壁碳纳米管(DWCNT)的能带和态密度进行了计算,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了单壁与双壁碳纳米管之间的电子学异同点.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双壁碳纳米管和单壁碳纳米管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但是双壁碳纳米管的能隙较单壁碳纳米管的能隙要小,这说明双壁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性能要远优于单壁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2.
采用硝酸氧化结合高速离心的方法提纯电弧放电法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UV-vis-NIR吸收光谱和Raman光谱研究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去除碳纳米管粗品中的金属催化剂、无定形碳、碳纳米聚合物及石墨卷曲体等杂质. 相似文献
3.
单壁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电学性质等优点而倍受人们青睐,但由于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如无定形碳、碳纳米颗粒和金属催化剂等杂质,限制了对其化学性质和应用的研究.采用焙烧、温和氧化、离心的方法对SWNTs进行提纯,利用XRD、UV-VIS-NIR和SEM仪器对提纯前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通过对碳管进行氧化、离心等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其纯度. 相似文献
4.
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吸收光谱与介电常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中的PBE(J.Perdew、K.Burke和M.Ernzerhof)技术,对结构为(6,0)、(9,0)、(10,0)、(11,0)、(13,0)、(14,0)、(15,0)和(16,0)的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的介电常数和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显示金属型和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的介电常数与吸收系数均与入射光的偏振态和碳纳米管类型有关.研究发现,当入射光偏振方向垂直于管轴时,Im(ε)均小于5 F/m,吸收系数较一致.当入射光偏振方向平行于管轴时,半导体型的Im(ε)最大峰值为9 F/m,而金属型的最大峰值接近500 F/m.二者在红外到近紫外区域都存在强烈的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5.
石墨烯与关联单壁碳纳米管物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方法(DFT)对石墨烯和卷曲后的关联碳纳米管(8,0)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每行斜键键长呈AAB周期变化,关联碳纳米管斜键长度成AABB规则变化,竖键长度均不变.石墨烯的密立根电荷数值大小分布无明显规律,内部原子多为正值,外部多为负值.关联碳纳米管的密立根电荷分布相对较有规律.碳纳米管的内部碳原子也有吸引电子的能力,从而与其它原子形成离子性键.两者在费米能级态密度大部分均由p轨道贡献.但是关联碳纳米管的费米能级也有一部分来自于s轨道电子的贡献,而石墨烯则几乎没有来自s轨道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vasp计算程序包,计算六方氮化钼的晶胞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它的能带结构、总态密度和局域态密度,分析了六方氮化钼的电子结构,并阐明了其具有高导电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泛函积分与相干势近似相结合的方法,对周期性安德森模型在顺磁相的电子结构和自旋涨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自旋涨落减弱,另外,体系的磁化率也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磁化率主要由自旋涨落的性质决定,与单电子图像不符。 相似文献
9.
基于第一性原理总能量平面波全势方法,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和局域密度近似(LDA)的不同的交换关联势,分别计算面心结构(NaCl结构)PbS的总能,并给出了体系平衡时的晶格常数.讨论了不同交换关联势对晶格常数的影响;分析了体系平衡时的能带结构、能隙、态密度和分波态密度.结果表明交换关联对电子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一种单壁碳纳米管膜修饰电极,并在该电饭上研究了橙皮甙的电化学行为.单壁碳纳米管对橙皮甙的电级反应有着良好的电催化特性,加之单壁碳纳米管的高效富集特性,橙皮甙在单壁碳纳米管膜修饰电极上表现出非常灵敏的电化学响应.基于橙皮甙在单璧碳纳米管膜修饰电极上的优良特性,建立了一种测定橙皮甙的伏安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各测定参效.在最佳条件下,橙皮甙氧化峰电流在7.5×10-8~9.4 × 10-6 mol/L范围内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5.0×10-9 ml/L.方法用于陈皮中橙皮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8098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方法,详细说明了8098单片机串行通信口的使用、串行通信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多壁碳纳米管在低密度聚乙烯基体中的分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SEM、电子拉力机和电阻计对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此材料的渗流阈值在10wt%~15wt%之间,其电阻率下降。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随纳米碳管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血红蛋白(Hb)结合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制备纳米复合物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并研究了电极上Hb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检测键合到电极表面的Hb,可知复合膜中的Hb保持了类似于本体环境中的亚结构.通过电化学实验可知,复合膜中的Hb表现出了表面控制的可逆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得到了标准式电位(Eθ')和表面覆盖度(Γ*)等电化学参数.在7.00×10-5mol L-1-1.26×10-3mol L-1范围内(R=0.9983,n=18)内,Hb-SWCNTs-CTAB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表现出较好的催化还原活性,得检测限为1.96×10-5(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碳纳米管通过原位聚合合成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材料,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仪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酸化前后的碳纳米管性能及结构的变化,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碳纳米管改性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比了未酸化和酸化后的碳纳米管对改善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可以增强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过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增强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Renner-Teller效应作用下有两个虚振动频率的CCSH(2П态)能分裂为另两个态2A′和2A″.由于它们的弯曲振动不一样而且是排斥态,再考虑到2A″态的能量比线性CCSH低,但2A′态却比线性CCSH高,因此我们认为CCSH自由基是一非典型性的Renner-Teller自由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