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在偶氮类化合物与铋的的显色反应中,对吡啶偶氮类的显色反应研究颇多[1—4]但变色酸偶氮类化合物与铋的显色反应的研究尚未见报导.作者从几种偶氮氯膦类显色剂中筛选出马尿酸偶氮氯磷,并对其与铋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在硝酸介质中,水相显色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7.31×10~4;Sandell灵敏度S=0.00285μg·cm~(-1),且显色速度快,稳定性好,在25毫升溶液中含铋量在0—2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研究了在高氯酸解质中,DBC-偶氮氯磷与铋显色反应条件及配合物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用水合二氧化锰共沉淀富集分离铜合金中的铋,DBC-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二溴对甲基偶氮磺光度法测定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磺与铋的反应,建立了直接测定药物中铋的光度分析方法.在0.16mol/L高氯酸介质中铋与二溴对甲基偶氮磺迅速形成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63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41×10~4L/(mol cm),铋含量在0~35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显色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主要共存离子有较大允许量,可用于药物中铋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DBC-偶氮胂与铅、铋的显色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 HClO_4介质中,DBC-偶氮胂与铅、铋均能显色,分别形成1:1和1:3型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46×10~4L·mol~(-1)·cm~(-1)和1.03×10~5L·mol~(-1)·cm~(-1),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两者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有明显差异,故可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铅、铋;而在3.0mol/L HClO_4介质的高酸度下,试剂与铋的显色反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ε为1.05×10~5L·mol~(-1)·cm~(-1)),此时铅不显色,此条件下可用于铋的单独测定。该方法用于某些纯金属和纯试剂中铅、铋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钢铁中铋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的主要显色条件进行了试验.钢铁分析中铋磷钼蓝多在硝酸介质中显色[1,2],显色快,但稳定时间较短,显色液从蓝色逐渐变为蓝绿色.针对铋磷钼蓝在硝酸介质显色的不足,本试验对铋磷钼蓝的显色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硫酸介质中的分析方法.所拟订的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和测量精度明显好于硝酸介质.方法应用于碳钢、低合金钢、铸铁、硅铁等标准样品磷的定量分析和日常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弱酸介质中,铋(Ⅲ)一碘化钾一乙基紫体系的离子缔合显色反应。提出直接在水溶液中光度测定微量铋的高灵敏度方法。表现在尔吸光系数ε=1.42×10 ̄5L,mol ̄(-1)·cm ̄(-1).还对干扰情况进行了详细试验。将此法应用于钢铁中铋的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4-氯-2-膦酸基苯偶氮)-7-(2,4-二氯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DC-CPA)与铋的显色反应.在0.06 mol/L HNO3介质中,铋与显色剂生成1∶2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91 nm处,该反应灵敏度高,6ε91=1.1×105L.mol-1.cm-1,B i(Ⅲ)含量在0.02~1.4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应用该法测定了铜合金中微量铋,方法简便易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试剂2-[3-(5-硝基苯并异噻唑)偶氮]-β-萘酚.并研究了试剂与铋的显色反应条件.用元素分析、波谱等鉴定其结构并测定其离解常数,结果表明,在pH=7.46时,试剂与铋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红色配合物,λmax=540nm,络合比Bi3+:R=1:2,摩尔吸光系数为5.13×104L·mol-1·cm-1.Bi3+在0~1.8mg·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PH5.37时,表面活性剂对铋与meso-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显色反应的作用,在苯羟乙酸存在下,水浴加热7min后,铋与该卟淋形成1:2的配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该体系增敏并使其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相似文献   

10.
胡椒基荧光酮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胡椒基荧光酮 (PIF)与Bi3+ 的显色反应 ,在微乳液存在下 ,PIF与Bi3+ 形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2 0nm ,铋的含量在 0~ 1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1.2 5× 10 5L·mol- 1·cm- 1.方法用于地质样品中微量铋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卤氧化铋基半导体材料具有铋氧层和卤素层交替排布的独特层状结构和易调节的禁带宽度,在直接利用太阳光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和巨大潜力.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该文综述了卤氧化铋材料(氯氧化铋、溴氧化铋和碘氧化铋)光催化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和改性策略,以及上述新材料在重金属离子去除、有机污染物降解和空气净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向钢液中加入纯铋时铋的收得率为7.54%。钢液中铋的军发过程受液/气界面的挥发反应及液相边界层中的扩散混合控制,共传质系数K23在10^-2cm/s数量级;实验得出了K23值及钢液中铋浓度的经验计算公式;还探讨了熔渣覆盖对钢液中的铋挥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压敏陶瓷实际Bi元素含量检测品质的控制方法,讨论了烧结方式、温度及保温时间对Bi元素挥发量的影响,研究了实际Bi元素含量对压敏陶瓷显微结构、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仪检测样品Bi元素含量,实际检测极限为1.0×10-6.通过优化烧结,有效控制了Bi元素挥发,从而获得均匀的显微结构和预定晶界,得到电学性能优良的ZnO压敏陶瓷.  相似文献   

14.
真空蒸馏加剂除铅制备高纯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用真空蒸馏分离精铋中各杂质和通过加硫、加氯除铅的可行性.在真空炉内进行了精铋加剂除铅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加剂量、蒸馏温度、残压和蒸馏时间等4个因素对除铅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加硫除铅,蒸馏温度控制在1 073 K,每克精铋加硫0.02 g,可将含铅3.0×10-5的精铋中的铅降到2.1×10-7,脱铅率约为99.3%;氯化除铅,蒸馏温度控制在1 023 K,每克精铋加氯化铜0.06 g,可将含铅3.0×10-5的精铋中的铅的含量降到2.4×10-7,脱铅率约为99.2%.精铋中的其他杂质也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真空蒸馏有效除去,均达到“99.999%”高纯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硝酸铋在石墨炉内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结果表明.硝酸铋首先分解为氧化铋,后者被碳还原生成铋,铋再蒸发进入气相,经历二聚体,尔后分解为气态铋原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铋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它的应用市场主要在欧美等国家,出口量及市场价格长期受国外市场和资本的控制。总结了铋的特殊性质,如无毒、密度大、熔点低、冷胀热缩、超导性、抗磁性、光伏效应等;分析了铋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包括铋基催化材料、铋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铋基低熔点合金3D打印技术、铋基柔性可穿戴设备和铋基癌症诊疗一体化平台等方面。期望为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相关铋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钒酸铋复合钼基氧化物。将稀硝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钼酸钠、氢氧化钠和钒酸铋作为试剂对钒酸铋复合钼基氧化物进行制备,给出详细制备过程。通过样品结构表征结果,选择样品A对有机染料废水进行降解。分析了有机染料废水降解性能的评价方法,将酸性红B溶液看作有机染料废水进行实验,介绍了其紫外分光光度计曲线和标准曲线,对酸性红B溶液的降解率进行计算。在双氧水添加情况、催化剂使用量以及降解反应时间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制备的钒酸铋复合钼基氧化物对酸性红B溶液进行降解,分析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钒酸铋复合钼基氧化物能够有效降解有机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可见光催化材料大部分半导体光量子效率较低、光催化活性较差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的异质结构钒酸铋/氧化铋可见光催化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制备钒酸铋-氧化铋复合光催化材料,分析制备材料表征分析方法,对可见光催化材料进行XDR分析、SEM分析、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对制备材料降解性能和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XDR分析中,随着钒酸铋成分的逐渐升高,氧化铋衍射峰慢慢降低,钒酸铋衍射峰慢慢增强,图谱中没有出现其余衍射峰,钒酸铋和氧化铋间未出现显著的化学反应; SEM分析中,制备样本颗粒形貌与微观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晶粒形貌更加规则;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中,异质结构钒酸铋/氧化铋可见光催化材料样本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最优;荧光光谱分析中,随着添加钒酸铋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加,荧光信号逐渐变弱;随着添加钒酸铋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加,降解率逐渐升高,但添加质量分数是12%与20%钒酸铋的制备样本光催化活性相差不大;重复使用制备样本后其光催化性能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对光照反应后制备样本及纯钒酸铋样本进行XRD分析,发现无新衍射峰值出现。可见此时制备样本降解性能较强,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反应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聚醚聚氨酯脲反应体系中聚醚多元醇和固化剂N-100及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络合物形成。结果表明共聚醚的羟基和N-100的异氰酸酯基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