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该文探讨了弹塑性反应谱。该文推导了弹塑性反应谱的基本方程,计算了等延性强度需求谱;描述了通过强度折减系数、延性系数及结构周期之间的关系建立弹塑性反应谱的方法;参照弹性反应谱理论分别得到了四种弹塑性反应谱。计算结果表明:当延性系数较小且土质较硬时,该文计算的弹塑性反应谱与范立础的弹塑性反应谱近似相等;当延性系数较大且土质柔软时,该文计算的弹塑性反应谱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自复位结构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谱,将269条隶属于3类不同场地的远场地震动分别输入自编的位移谱计算程序中,分析计算结果以获得与标准化周期、延性系数、场地类别、耗能系数相关的单自由度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谱.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周期标准化,位移谱曲线更加平滑,离散性显著减小.当标准化周期在[0.10,0.75]内时,位移谱谱值与延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当标准化周期在[0.75,3.0]内时,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延性系数大于4时,其对位移谱的影响可忽略.标准化位移谱中,Ⅱ、Ⅲ类场地地震动的位移谱值差异较小,而I、Ⅱ类场地地震动的位移谱值在周期较小时差异较大.位移谱谱值随耗能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综合考虑耗能能力与效率,耗能系数建议取值为0.5.  相似文献   

3.
弹塑性反应谱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当采用抗震规范中的弹性反应谱估算结构弹塑性变形时有许多局限性,该文提出了在抗震设计中直接使用弹塑性反应谱计算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反应.该文利用弹性反应谱和Vindic模型中的R-μ-T关系,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弹塑性反应谱的一般表达式,并且提出了弹塑性反应谱在地震作用计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算例分析,延性系数越大,楼层地震剪力越小,但延性系数对层间位移的影响很小.另外,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根据该文提出的方法计算而得到的层间弹塑性位移比根据抗震规范中所提出方法得到的层间弹塑性位移小.  相似文献   

4.
结构弹塑性特征的差异会引起残余位移较大的离散性,使得强震下结构残余位移难以准确预测.为准确评估和预测震后结构残余位移,实现精细化的抗震设计和评估,有必要研究结构残余位移的离散性.鉴于此,基于大量分类地震动记录,选用不同的归一化参数分别定义残余位移比,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单自由度体系残余位移比谱,研究弹塑性特征参数(延性系数和强度折减系数)以及场地条件对残余位移比离散性的影响,建立了残余位移比变异系数谱的拟合公式.结果表明:残余位移与弹塑性谱位移的相关性比与弹性谱位移更好;结构残余位移比离散性受场地类别的影响较小;残余位移比变异系数谱分别随延性系数和强度折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选择弹塑性谱位移作为归一化参数可以减小结构残余位移比离散性.  相似文献   

5.
短肢剪力墙的弹塑性性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等代框架法的有限元模型,应用带刚域的弹塑性杆单元来模拟短肢剪力墙的连梁,并考虑剪切变形影响,对肢强系数、整体性系数、翼缘宽度和连梁配筋率等参数不同的短肢剪力墙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研究了这些参数对短肢剪力墙弹塑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墙肢截面和配筋率一定时,随着肢强系数的增加、整体性系数的减小和连梁配筋率的降低,短肢剪力墙的承载能力降低,延性增加;而随着墙肢翼缘宽度的增加,短肢墙的承载力和延性都增加.因此在设计中,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使短肢剪力墙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为探究后置钢管式钢筋混凝土(post-wrapped steel tube retrofit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STRRC)中长柱的偏压性能,进行了13个PSTRRC试件的偏压试验,研究了偏心率、灌浆料截面面积置换比及长细比等参数对PSTRRC中长柱轴压承载力、延性及强度提高系数等偏压性能指标的影响,并揭示了偏压荷载作用下的钢管表面纵向应变和环向应变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分析跨中截面的钢管表面纵向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规律验证了平截面假定。研究表明:偏压荷载作用下,PSTRRC中长柱试件在0.25倍、0.50倍、0.90倍柱高位置处会发生破坏;随着偏心率增大,PSTRRC中长柱的偏压极限承载力逐渐降低,而延性和强度提高系数逐渐增大;随着灌浆料截面面积置换比增大,PSTRRC中长柱的偏压极限承载力和强度提高系数逐渐增大,而延性逐渐降低;随着长细比增大,PSTRRC中长柱偏压极限承载力、延性及强度提高系数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1/4缩尺且平立面相同的现浇和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了2个再生混凝土框架的自振频率、楼层剪力、楼层位移、层间位移等动力反应以及刚度退化、延性等抗震性能.对比分析表明,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前期,随着台面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2个模型均呈现自振频率下降、楼层剪力和位移反应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动力反应变化趋势和抗震性能差别不大;在弹塑性阶段后期,预制框架后浇节点破坏程度较明显,结构承载力低于现浇框架结构,且刚度退化更为迅速,层间位移较现浇框架结构明显偏大.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能力总体略差于现浇框架,但施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延性系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统计意义一致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统计意义上设计反应谱通常表示多条地震波反应结果的平均,利用等廷性强度折减系数谱对弹性设计位移谱进行折减间接建立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在这方面与弹性设计位移谱并不能很好对应.为此基于3类场地各20条地震波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利用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间接建立的弹塑性位移谱与统计平均的弹塑性位移谱的偏差.结果发现前者会导致偏于危险的结果,特别是对软弱场地和位移延性系数大于4时.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建议的6组等廷性强度折减系数谱的比较分析,以精度较高的Vidic等建议的强度折减系数谱为准。并在间接方法中引入与位移延性系数、场地条件及结构周期相关的修正系数,建议了与弹性设计位移谱统计意义一致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相似文献   

9.
柔性横系梁双柱墩的抗震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探索柔性横系梁对双柱式桥墩抗震行为的影响.采用弹塑性纤维单元,建立单柱墩、盖梁双柱墩和柔性横系梁双柱墩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横系梁刚度变化对桥墩破坏机理、墩顶位移能力、位移延性系数以及基础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横系梁刚度的增大,墩顶位移延性能力逐渐减小,位移延性系数逐渐增大,桥墩的承载能力逐渐增大,同时提供给基础水平推力能力增大.对于规则桥墩,柔性横系梁双柱墩的墩顶最大塑性位移比单柱墩略小,可按单柱墩位移延性能力计算公式计算其墩顶位移延性能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简化的能力谱方法.为了研究其计算精度,以及采用不同的考虑弹塑性效应的Rμ-μ-T(折减系数-位移延性系数-结构自振周期)关系式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对不同自振周期的连续桥梁,用该方法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用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简化的能力谱方法可以用较少的计算工作量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非线性响应,且在不同的周期范围中宜采用不同的Rμ-μ-T关系式,以改善计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因子分析在证券市场个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证180指数31只样本股进行分析,通过统计软件SPSS的计算,提取3个公共因子来反映影响个股的主要因素,并采取计算因子得分的方式给出衡量这些股票财务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因子分析模型中遗留了较多的问题,如通常我们利用公共因子的信息率的大小来确定因子的个数,这样一般是个近似解.本文试图从矩阵秩的角度来确定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同时用实例说明了这种确定答案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考察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持续、循环的各种经济、科技、社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影响、制约技术创新行为的机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形成的内在动力在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可能获得的超额利润和相对竞争优势.另外下面三方面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即技术发展、市场作用和政府推动;资源约束因素,即技术创新的内部环境要素、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资源的约束;竞争因素,即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和技术创新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的必要性,从施工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工程进度的客观因素,指出企业应重点考虑影响施工进度的内部因素,从劳动者素质、技术装备、施工条件、劳动纪律等方面入手,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考虑并定义了影响图书销售利益的三种因素,根据出版社的运营模式建立了相应的二层规划模型,结合模型自身的特点,使用文献中所给的混合遗传算法求解得到一个最优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三大因素的关系;着重指出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家庭结构影响的重要作用,对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定义了分支因子的恰当覆盖概念,给出了图具有分支因子恰当覆盖的充要条件。应用这一结论,可以得到各种分支因子覆盖性质的刻划,其中包括Little 的关于1-因子覆盖的定理。  相似文献   

18.
R型因子分析法在健康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借助于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泰山学院893名教职工健康状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对了解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校成教大学生学习心理矛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既有成教大学生青春期自身特有的生理、心理需要的原因 ,也有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原因 ,涉及面广 ,问题较多 ,积弊较深 ,要提高高校成教办学的质量 ,必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验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并论证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利用“多层感官动态激励教学法”来发展与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效果,表明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证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