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淮南潘集一矿11—2煤层层间滑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集一矿11-2煤层间滑动构造发育,层滑构造特征表现为顶底板揉皱楔入煤层中使得煤层破碎,煤质变差,顶底板凹凸变化.煤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薄煤带发育.矿区层滑构造主要分布于中西区浅及中深部位置,对煤层厚度影响较大.为了探明矿区层滑构造的成因机理,对矿区层滑构造特征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潘集一矿11-2煤层滑构造主要表现形式为断裂式层间滑动,说明矿区层滑构造主要是受矿区断层的牵引作用所致.将11-2煤层滑构造分为揉皱型、断滑型和断裂型,矿区西部层滑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型和断滑型,中部主要表现为揉皱型和断裂型,东部未开采区主要表现为断滑型,为矿区生产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贵州天柱坑头金矿构造变形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柱坑头金矿床主要受层间构造控制,金矿体主要富集在层间滑动构造带.在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由于顺层差异性滑动,形成一系列的层间滑动构造.通过对坑头金矿控矿构造中变形岩石及石英脉体的宏观变形特征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控制金矿的层间滑动变形带以脆韧性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刘桥二矿井巷工程地质条件的初步研究 ,着重讨论了矿区现今地应力、围岩岩体质量、层滑构造等影响井巷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初步评价为岩体质量和层滑构造是影响刘桥二矿井巷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宿东矿区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_(max%)值与煤的构造破坏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层滑构造使得煤层发生破碎,并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引起本矿区镜质组反射率值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Ⅰ.具有较大规模的矿源层,基底岩系中矿源层—胶东群厚达17km,Au1.3ppb ̄23PPb;盖层中含炭岩系厚>270m,Au13 ̄1200PPb。为金矿形成具备了大规模和充分的物质来源。Ⅱ.具有金矿成矿的构造条件:①E—W向及NE向两大构造体系交汇部是“招—掖金成矿区”一级控矿构造,辉山正置此构造部位。②不同方向的深断裂交切带,控制了“牟乳金矿矿区”,研究区存在着这样的不同方向的断裂交切带。③韧性剪切带多控制大型以上金矿就位,辉山岩体上的韧性剪切带存在并发现多处矿化。④陡倾斜的深断裂及缓倾斜层间破碎带及不透水岩层,建立了储矿空间的对流系统,导致合炭岩系中沉积改造矿床形成。区内存在良好的金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作者发现金矿(化)点20余处,包括4个类型:(1)受花岗岩中相关剪切带控制的黄铁绢英岩金矿;(2)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型脉型金银矿;(3)陆相含炭岩系沉积改造层控金矿;(4)陆相砾岩金矿。(1)、(3)两种类型金矿具工业规模。黄铁绢英岩金矿主要赋存在以胶东群为交代基体的重熔花岗岩或交代花岗岩的构造蚀变带中心。这类构造蚀变带是遭受长期构造应力作用并叠加后期构造破裂经热液蚀变形成的。成矿热液为中温碱性溶液,金多呈金氯络合物形式被活化搬运。该类型金矿与强绢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在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的蚀变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上等间距成群出现。陆相含炭岩系沉积改造层控金矿,为缓倾斜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受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上、下含炭岩系控制。金矿在上、下含炭岩系中多层出现。此类矿床为晚元古代胶北地体隆起为陆,风化剥蚀产物沉积在中生代断陷盆地陆相湖泊基底堆积物中,由于盆地底部丰富的有机质及粘土对古风化产物中分解的自然金的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金矿源层,AU:14-800ppb。在燕山晚期强烈构造变动影响下,成矿热液活动,有机炭在矿床改造过程中进一步富金作用,形成工业矿床。这是一新类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宿东矿区构造特征及煤体结构破坏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构造对瓦斯流动、煤体结构破坏的控制作用及它们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并将宿东矿区分为五个构造区,分析每个区的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东昆仑西段地区金矿成矿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小干沟金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小干沟金矿床是受构造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区内早期发育韧性变形,后期叠加脆性变形,强烈的构造活动为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基础。三道湾北断裂是控矿构造,其次级断层控制的破碎蚀变带和构造裂隙是主要的储矿构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床为例、试说明在具层间古喀斯特的条件下,宽缓褶曲中的层间滑动构造、褶曲与层滑过程中的派生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塘湖盆地二叠纪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叠纪构造层的划分及其构造特点。方法依据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关系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不同构造层的构造变形差异性,划分出二叠纪构造层,并对其构造格局和残留构造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二叠纪沉积盖层形成后,遭受晚海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中央拗陷带残余二叠纪地层中宽缓褶皱和冲断构造组合的发育;在遭受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后,残余的二叠纪构造层在盆地中表现为西南部残余厚度大,东北部残余厚度小的现今构造格局。结论二叠纪构造层具有残留盆地的特征,主要含油层分布在条湖凹陷的西南缘和马郎凹陷。  相似文献   

11.
己被国内地质学界广为重视的黔西南地区微粒侵染型金矿,矿床的分布和富集严格受低角度断层控制。笔者从地壳内多层滑脱的观点出发,结合研究区的典型矿床实例,将该区域内不同矿区,不同控矿特征的金矿床,纳入地壳浅部多层滑脱构连的统一模式中进行讨论,并据此对深部原生矿产富集的有利部位进行了预测分析。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黔西南地区地壳浅层构造的理论分析,为该区的金矿普查与勘探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文洲 《科技信息》2011,(15):354-355,360
桐柏县河坎银矿位于朱庄背斜北东翼和老洞坡A型背斜北西翼结合部位,赋存于上元古界歪头山组下部第五(Pt3w15)和第六岩性段(Pt3w16)中。低角度的层间剥离断层或高角度的顺层正断层控制了矿体的分布。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近矿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伴随有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主要指示元素在矿体与围岩中均形成异常,元素轴向分带由上至下呈现低温元素组合到高温元素组合的变化规律。Cu、Mo为矿体尾部(下部)元素。Ag/Mo,Ag.Sb/Cu.Mo元素比值大小可作为判别矿体剥蚀程度及寻找深部银金属矿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河南熊耳山北坡西段的变质核杂岩核部,由太华群深变质岩系组成结晶基底,熊耳群未变质的火山岩系和第三系红层组成盖层。二者之间的滑脱拆离带下拆离盘由韧性变形的糜棱岩组成,具有典型的糜棱岩类岩石的基本特征。上拆离盘以脆性变形为主。盖层中发育了拆离断层特有的铲形断层,局部见同构造的花岗斑岩侵入其中。第三系红层向拆离断层反倾。滑脱拆离断层控制了本区热液矿床的分布,尤其是大型低品位金矿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南秦岭晚古生代伸展结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构造岩石地层-沉积盆地-热水成矿流体及沉积组合-要造变形分析等,对秦岭造山带晚生代菜构造特征及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从加里东期末-海西期末一直处于(剪切)伸展体制下,形成一系列伸展构造,其伸展构造样式主要有同生断裂,剥离断层,陆表海域中的盆-岛构,守堑-地垒式盆地构造,三级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叠合沉积盆地内的伸展构造样式有褶叠层,分层前切流变构造,滑塌同沉积构造,阶梯状同生断层等,这此伸展要造样式显示秦岭微板块是以伸展作用发生陆壳变形的,可称为秦岭型伸展的菜构造样多,伸展要造是主要控矿构造,低序次同生断裂是含矿热水运移的通道,三级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聚矿空间和热水沉积成矿场所,热水喷溢通道口及含矿热水沉积岩相是矿层赋存的部位,认为秦岭菜的构造样式对成矿学和区内的矿产资料与预测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型臂晶体及枝晶臂的力学分析,提出了晶体游离的条件,进而研究了各种游离模型的适用范围。结论认为,型壁晶体及枝晶臂都可能是游离晶的来源。凝固初期,型壁晶体的机械剥离为主,后期则主要是枝晶臂游离。枝晶臂游离随流动系数的不同可以有颈缩- 熔断和颈缩- 折断两种模式。无颈缩枝晶臂游离在搅拌条件下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视网膜脱离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对52例55只眼全部患者给予了术前、术后耐心细致地健康教育,结果:50例53只眼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实施配合良好.2例2只眼术后配合不佳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结论:对视网膜脱离病人加强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以视物变形为首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67例以视物变形首诊的患者。进行详细病史再询问、详细眼底检查、B超或造影后得出最后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7例(67眼)以视物变形首诊患者中视网膜脱离8例(8眼,11.9%),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29例(29眼,43.3%),黄斑水肿(10眼,14.9%),老年性黄斑变性(20眼,29.9%)。8例视网膜脱离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n=4,50%),视网膜色素变性(n=2,25%),黄斑水肿(n=2,25%)。8例视网膜脱离均进行了视网膜手术,术后B超复查视网膜平坦,术后矫正视力均好转(100%,P<0.01)。结论:症状不典型的视网膜脱离容易被误诊,系统的眼部检查和详细鉴别诊断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冕宁尤黑木矿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构造带北段与松潘-甘孜推覆造山带南段接合部的东侧。通过对尤黑木向形的几何结构样式及控矿特征分析,认为铜铁矿体作为相对坚硬岩层,在向形转折端整体构成一钩状褶皱形态,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记录静止液体中气泡生长及脱离过程,并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后处理,研究了两种管径下气泡生长过程的形状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管径下气泡生长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力不同,导致小管径生成气泡的高宽比随时间变化呈先陡后缓的上升趋势,大管径生成气泡的高宽比随时间变化呈先缓后陡的上升趋势;由于生长前期不满足脱离条件,小管径生成的气泡会出现下边缘向液体侧迁移的现象;大管径生成的气泡在气液面与固液面夹角小于接触角时即达到脱离条件,因此不会出现迁移;3.80 mm气泡脱离上浮的临界高宽比稍大于9.28 mm气泡相应值.  相似文献   

20.
黄土区直根系作物地土壤分离生长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变坡试验水槽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直根系作物大豆和马铃薯在生长季土壤分离过程的季节变化及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1在作物生长季,直根系作物大豆地和马铃薯地的土壤分离能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并表现出了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2两种作物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农事活动、土壤硬化、水稳性团聚体和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3两种作物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水流剪切力、土壤粘结力和作物根系密度很好地模拟(R20.64,NSE0.63)。结论黄土区直根系作物地土壤分离过程具有明显季节变化,该变化主要是由农事活动、土壤粘结力和作物根系密度季节变化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