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业主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在结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的案例中,因房屋出现裂缝而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虽然有关规范及文献对裂缝检测与评定有一些概括,但都不是很全面。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房屋裂缝检测与评定的公正、科学和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曲面构成的零件的逆向设计,利用减速器上箱体这一代表性零件,采用三维扫描的方法进行数据采样,利用特征曲线进行模型重构,并进行了重合度检测,实验表明这种方法重构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研究表明,现有对抗算法在攻击目标检测模型时,易受到光照、角度、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成的对抗扰动攻击成功率较低,鲁棒性较差.为进一步提高攻击目标检测模型的成功率,提出了一种对抗算法IFASC-TS(Improved Fooling Automated Surveillance Cameras on Traf...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涡轮的三维扫描检测技术水平,采用三维扫描的相位测量技术获取涡轮增压器三维点云数据.利用三维点云数据重构涡轮检测模型,并应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其进行3D误差分析和尺寸标注.实验结果表明:涡轮70%左右的数据点云与实物模型之间的偏差在-0.2~0.2mm之间,能够满足涡轮检测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认知用户检测效率、改善认知用户检测性能以及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从检测模式、检测周期、检测时长和检测信道等多个角度,对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机制中检测参数和检测策略的选取及优化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检测机制中参数和策略的优化,可解决认知无线电中仅凭借单纯物理层检测算法在检测效率和检测性能方面的局限性,在保护授权用户免受干扰的同时增加了认知用户的频谱接入机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机制中几个下一步研究方向及其难点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语音端点检测中判决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短时能量和平均过零率为端点检测的参量,分别讨论了基于单门限判决、双门限-两级判决和双门限-三态转换判决机制进行端点检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后两种判决机制都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出语音端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NIDS)是网络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NIDS的基本体系结构、典型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了NIDS系统作为一个软件本身应具备的基本安全性能,并提出了对这些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郑明华 《广东科技》2014,(6):128+1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层建筑逐渐增多,电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电梯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电梯安全性能检验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电梯安全性能检验的措施,探讨了电梯安全性能检验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改进电梯安全性能检验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收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入侵检测所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的分类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分布式数据收集模型,介绍了该模型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协同检测过程,该模型分别在网络的关键入口处以及主机的重要应用和网络接口处部署检测代理,各检测代理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对各种可疑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协调代理对下层检测代理提交的数据进行协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数据收集模型为协同检测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对分布式攻击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说明安卓(Android)恶意软件的工作原理,分析并降低其威胁性,本文利用Android的安全机制缺陷和Service、Broadcast两个组件实现了一个隐私窃取软件。阐述了使用Android逆向工程技术完成恶意代码植入的方法。基于云安全技术和信息比对算法,设计出一个恶意软件静态检测方案,能够有效地在源码级完成恶意软件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针对网络设备的告警根因分析系统中,由于网络设备的变化或新告警的产生,都会带来根因分析算法的变动,所以在程序中通过代码对根因告警进行分析的传统开发方案并不适用于网络设备告警系统的开发。提出了一种基于Drools的系统开发方案。该方案将规则(根因分析算法)和根因分析程序分开,由设备维护人员维护规则。当网络设备的结构发生变化或产生新告警时,系统不再需要修改根因分析程序,减轻了后期维护工作。在真实场景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开发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准确率和效率对一个入侵检测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介绍了分类的模型及其评价方法,采用基于贝叶斯算法的分类模型,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框架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因素和特点,比较了典型攻防策略,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模型,比较、分析了典型入侵检测算法,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淳化县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的分布参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树种的根系消弱系数 (rootextinctioncoefficient) β是确定树种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参数。通过研究渭北黄土高原淳化县境内的主要造林树种———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的根系垂直分布特征 ,确定了该树种在不同立地上 β值的大小。结果表明 ,阴坡立地的 β值均在 0 .982以上 ,而阳坡立地上的 β值则一般小于 0 .982 ,说明阴坡立地上的刺槐根系分布深度要大于阳坡立地上的分布深度。其细根 (Φ <1mm)的分布深度大于较粗根系 (Φ <3mm)的分布深度 ,这有利于刺槐对深层土壤中水分、养分的吸收 ,适应干旱环境 ,促进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当自变量间存在复共线性时,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就失去了它的优良性,而主成分估计和根方估计都具有抗复共线性的特性,本文将二者有机结台,保留它们各自的优点,提出了根方型主成分估计,并证明了当复共线性存在时,根方型主成分估计优于根方估计、主成分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统网络安全漏洞侦测技术无法准确得到攻击注入点,和服务器交互频繁,导致侦测结果不可靠、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渗透测试的网络安全漏洞实时侦测技术。设计了渗透测试下网络安全漏洞实时侦测系统,构建系统架构,在生成攻击图时,将网络当前节点漏洞看作单位编码,利用进化计算对不同漏洞属性权重进行调整,获取攻击图库。在设计攻击注入点分析模块时,利用广度优先爬取法,依据网页目录层次实现网络页面爬取;通过爬取过程获取网络全部页面攻击注入点,根据Bloom Filter对重复的URL进行去重处理。利用渗透测试实现攻击和分析模块设计,以此生成攻击图对注入点注入攻击;对攻击反馈进行研究,判断注入点是否存在网络安全漏洞。渗透测试时为了降低交互频率,通过探子请求技术完成探测,对是否进行进一步侦测进行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侦测结果可靠,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试论工程检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工程检测中4个基本主体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工程检测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信息隐藏、行为隐藏方面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约束信息优势方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并行电法的重阳木根系空间分布探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测树木根系的空间分布,对了解树木的生长及移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并行电法技术进行树木根系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探测试验,通过在重阳木周边7.5 m×9.5 m范围内布置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测线联合反演得到三维电阻率图像。结果表明:探测范围内的根系分布呈现出南测密集,北侧稀少的特征;探测区域根系根径范围主要分布在200~300 mm;深度为0.46 m位置处根系量最大且根系生物量最多;重阳木根系下方土壤中含水充足,结果图呈现了根系与地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该成果在研究树木根系空间分布范围及特征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主动网络的安全性包括对主动分组和主动节点的保护,对主动节点的保护是在通过认证的基础上,参考策略库对不同的分组授予不同的节点资源访问权限来实现。主动分组在传输过程中的代码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可以通过加密和数字签名加以保证,而在主动节点上的安全性主要通过节点和分组的双向认证及接口的严格定义,分组间的隔离及对分组的必要限制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针对DaaS中加密技术的局限性问题, 研究了数据库服务模型(DaaS: Database as a Service)中的数据安全机制, 提出了基于NetDB2的最小私密属性共享模型(NetDB2 MAMS: NetDB2-Minimum Attribute Multi-Secret Sharing), 通过获取最小共享属性集合, 应用秘密共享技术保护用户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DaaS中的隐私数据, 同时避免了数据加密和解密的高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