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周静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6)
一风 俗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窥测这一民族、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 ,研究一个民族、国家风俗文化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也就成了研究这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的重要内容。然而 ,由于风俗文化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种主要由社会基层民众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民俗文化 ,千百年来虽然身处社会上层的文人学士们为了实行他们文治教化的理想 ,早就提倡“移风易俗”、“入境 ,观其风俗” ,给风俗文化以一定的关注 ,但对风俗文化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加以系统研究则一直未能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日知录》抄本卷十七或刻本卷十三主题论风化、士习,卷首"周末风俗"、"秦纪会稽山刻石"、"两汉风俗"、"正始"、"宋世风俗"五条蝉联相接,历论五个时期的风俗、风化,实际上可以视为一部古代风俗简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导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教育历史悠久,成果丰顾,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具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典型的民族性;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是具有继承性和借鉴性。当前,学习和研究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史,既有助于为当今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也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还有助于引手人们正确对待传统化遗产,以避免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当代版权史,是一部以版权法律为核心内容或主线的有中国特色版权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历史。为什么把建立和完善版权制度作为我国当代版权史的核心内容和主线? 相似文献
6.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下文简称《梁祝》)从南北朝时期起,就一直被多种艺术形式记录演义,现代评论界称之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文简称《罗朱》)。莎士比亚的《罗朱》,是作家根据意大利古老传说在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著名悲剧。然而,就在这两个互不影响的文学时代(魏晋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却有着两部外形相似的爱情悲剧作品。本文试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作品的民族性方面透析它们的异同,并力求找出产生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蔡枢衡先生在刑法学上有明确的学术立场,多年从事刑事法学和法理学研究。蔡枢衡先生的学术思想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他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国刑法史》对中国传统刑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刑罚体系的产生和演变、刑法名实的变化和刑法的起源及发展,以及几种古老罪名及其处罚的变化都进行了卓越的研究,对很多问题给予了完全不同的解读,其价值尚值得我们发掘。 相似文献
8.
《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首次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回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方面的一部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9.
王度《古镜记》是一篇唐朝早期志怪小说,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有着许多六朝志怪小说的遗迹,因此对作品本身的研究而言有着很大的升华空间。从神秘性,历史性,文学性等三个方面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多重阐释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中国当代版权史》课题组主持人李明山先生寄来书稿并附信约稿,信中写道:“《中国当代版权史》是广东省教育厅立项资助的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近代版权史》的姊妹篇,该书已经完稿并由广东省教育厅顺利 相似文献
11.
甘露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171-173
民歌是劳动人民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吉林省流传的汉族民歌是由历代的汉族流民携带而至,经过吉林本土文化的长期渗透和影响,形成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同时,吉林又是汉、满、回、蒙古、朝鲜、锡伯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吉林汉族民歌具有较强的民族兼容性及深厚的民族意蕴。 相似文献
12.
陈正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6):17-22
由各级政府重点扶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于2004年全面启动.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决策.民族民间文化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灭绝,唤醒了人类的保护意识.由政府主导的保护工程应做到科学抢救、有效保护、促进传承、合理开发.随着全社会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文化生态环境将会大有改观,中华民族精神将会得到全面传承. 相似文献
13.
14.
赵时俊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3):13-15
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壮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混杂型民间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5.
阿荣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7,19(2):149-152
从体例框架、研究视角、史料角度入手,阐述了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特征。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者以地域文学发展演变为线索,时代为序,体裁为纲,展现了各地区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鉴于地域文学史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地域文学研究应突出各地区文学之间的差异及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需要开拓研究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崔尔胜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322-325
语言的民族特征决定了语用推理必须考虑一种语言所在民族的传统文化语境。会话含义属于语用推理,因而也必须合乎民族语境的大背景和民族的表达习惯。汉语会话含义中的民族特征正是体现在汉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和汉语表达形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红山化分布于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连接带,是古代北方民族迁徙、交融的重要区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关于红山化区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考古学方面。应该从更广阔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神话、学、传说等方面开展综合系统地研究。阐述了开展红山化区域历史与民俗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开展红山化区域历史与民俗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杨泉良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6):28-31
风俗是一个民族标志性的稳定形态。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伴随着军事行动将文化风俗也带人了广大汉族地区,尤其在获得统治地位之后,大批北方少数民族成员进入中原和其他汉人居住地区,汉人进入传统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由此产生各民族间的融合。各种风俗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从而显示出民族融合中风俗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刘魁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2)
通过诸神诞生和植物信仰等实例,说明民间传统文化事象在各民族间的共通性、共同性和相异性;认为民间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探寻民间文化事象的本质性的民族内涵,同时强调在探索其历史形成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顾及到这些传统文化事象的价值层面,也即这些文化事象与其主体──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且要特别关注这些民间文化传统事象的现实性和现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