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SRTM数字高程数据,提取龙门山南段山前地区的西河、出江河、斜江河、文井河、三郎河和泰安河6条河流流域,进行河网分级,计算分析河流分支比、集水盆非对称、面积高程积分、地形起伏度等地貌参数,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域中构造活动性从NW往SE减弱;高值区域集中于:NW部的山地区域,尤其是双石-大川断裂的NW侧,反应了双石-大川断裂较强的构造活动性.2)研究区域中双石-大川断裂以烂泥坝为界分为2段,其NE段活动性有所减弱.3)河流主干通过双石-大川断层时,形成的河流转向,反映出双石-大川断裂的右行性质及其对水系的控制作用.4)次集水盆地河流偏向形成似环状,可能表明此处剥蚀较强烈;河流偏向向四周发散,可能表明此处抬升较为强烈.5)研究区域的应力方向为NWSE向.  相似文献   

2.
桂东南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金银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形理论的盒维数方法,以研究区1:20万区域地质图和1:5万区域矿产图作为研究对象,并到野外进行实地调研作为补充,对桂东南地区北东向和北西向进行分形统计,并用计算机Surfer7.0软件对分维值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是:桂东南地区断裂分维值为1.61,鸡笼顶、望天洞等矿区分维值为1.62—1.82,属于断裂结构较复杂、构造活动性偏强地区,且北东向断裂分维值高于北西向断裂。金银矿化均落入分维高值区。矿带受北东向断裂分维梯度带控制,与陆川—岑溪断裂位置相一致,矿化密集区则集中于北西向断裂分维趋势的3个高值区,与北西向断裂叠加有关。桂东南地区断裂带中,南部比东北部对成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优势面理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区域优势断裂和场区优势断裂这两类优势面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优势断裂等级划分的四个基本优势指标;结合活动性断裂研究方法,介绍了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区域稳定性评价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构造分析的方法,对青岛胶州湾3.2级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和构造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3.2级地震主要受NEE向郝官庄断裂和NNW向大沽河断裂控制,并根据现代活动断裂的标志,对上述2组断裂活动性特征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以基础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为基础,系统分析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平面、剖面构造特征,并通过关键时期断层活动性分析、主要油源断层的厘定、断层封闭系数计算等,进一步探讨歧口凹陷构造控油气作用,对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取得新的认识,明确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平面上主要发育NNE、NE、EW和近EW向4组断裂,剖面上表现出多种典型的伸展构造样式、伸展-走滑构造样式;断层的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其中,Es_3时期、Es_1时期和Ed时期断层活动性强,Ng时期以来断层活动性明显减弱。研究区发育7条主要油源断层, Es_1—Ed时期断层封闭系数均较低,不利于油气成藏,Ng—Nm时期断层封闭系数明显优于Ed时期,以4~6为主,成为歧口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选取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野外地质踏勘系统研究了区内北西向断裂特征,并对典型断裂建立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首次在研究区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晚侏罗世-早始新世北西向断裂的发育演化进行反演恢复,取得了与实际地质情况较高的吻合度,为其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际变形支持。构造物理模拟结果显示,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的发育演化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和古新世-早始新世3个阶段,构造应力场强度经历了较强—强—弱的演化过程。其中,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是研究区大规模北东-南西向伸展的时期,北西向断裂多形成于此阶段。形成机制上,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与晚侏罗世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发展演化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及郯庐断裂带、沧东-兰聊断裂带的走滑活动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广西海岸带的新构造活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认为,1.新生代以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所围限的断块间的差异活动,控制着区内地质和地貌的发育。与北东向断裂相比较,北西向断裂具有较新、活动性较强的特点;2.地震主要分布在地貌反差较大的盆地边缘和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3.全新世以来,断块之间在垂向上表现为整体抬升,水平方向上的活动性减弱,因此区内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引入灰色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建立了灰色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区评价考虑了介质结构、活动断裂、地震、工程地质等因素,共7个指标,采用模型运算,将本区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及次不稳定3个区和8个亚区.控制区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断裂的活动性和断块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地质等资料,运用断裂落差法对霸县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北东向断裂,由于牛东断层的控制而呈现半地堑形态,断裂在平面和剖面上具有几种不同的几何形态,平面上主要有平行式、斜交式;剖面组合形态主要有Y字型、复Y字型、地堑和地垒等类型。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要分为3个阶段:孔店—沙四期,活动性断裂数量少,强度大;沙三—沙二期,活动断裂数量明显增多,发育了众多三级、四级断裂,规模小,活动弱;沙一—东营期,断裂活动强度稍增大,至东营末期,断裂活动趋于稳定。古近纪断裂活动性自南向北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走向由北北东向逐渐变为北东东向。霸县凹陷沙三段和沙二段有利于油气成藏,其次是沙一段和东营组;断裂的活动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0.
基于渤海海域大量的油气勘探资料与成果,在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辽东湾拗陷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古地质构造恢复、主干断层活动性和构造演化分析等综合研究,揭示辽东湾拗陷新生代断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拗陷发育诸多伸展走滑双重构造,多种构造样式相邻同存;研究区主要形成4种类型断裂:早期伸展断裂、中期伸展走滑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新生代盆地演化过程中,主要有3期断裂活动:新生代早期至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末(38 Ma),主要形成NE,NNE向伸展断裂;东营组沉积期,在NE向断裂伸展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了右旋走滑活动;新近纪中晚期(12 Ma以来),因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和区域动力学调整过程的影响,NE向断裂表现为右旋走滑活动。研究后认为,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极大地控制了油气的聚集成藏,尤其是构造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构造改造作用,肢解和改造了前期的沉积-沉降格局,在富烃凹陷中新形成的断凸和与之相伴而生的良好储层,加上高角度断层对油气运移的直通道作用,构成了凹中隆油气赋存成藏的极好配置和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1.
川西坳陷松华镇-白马庙地区须二段气藏为非常规裂缝性气藏,储层以致密碎屑岩为主,有效储层以裂缝为基础。测井裂缝识别和岩心观察表明,须二段具有北西、北东和东西向3组裂缝,其中北西向裂缝是在北西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区域裂缝,另外两组是与局部构造变形有关的构造裂缝。裂缝的形成大致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玛拉雅期,其中喜玛拉雅期是形成构造裂缝和区域裂缝的主要时期。构造裂缝的发育受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以及局部构造制约,区域裂缝则与区域应力场强度有关。在现今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裂缝开启性较好,是开发布井应首先考虑的一组裂缝。  相似文献   

12.
构造地质     
研究区正置NE向牟平──即墨断裂带上,褶皱复杂,断裂十分发育。NE向深断裂控制了区内4个花岗岩体分布;NE向及E—W向深断裂控制了中生代盆地展布。胶东群变质岩,元古代重熔花岗岩及交代花岗岩内的NN向、NNE向相关剪切带中发育的蚀变糜棱岩化花岗岩带或断裂空间,是蚀变岩型金矿化及石英脉型金—银矿化的定位空间。E—W向深断裂旁侧的产于K1L1含炭岩系中先挤压后扭张的构造空间是新类型金矿产出空间。  相似文献   

13.
库车坳陷克拉A气田储层裂缝走向异常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库车坳陷克拉A气田中部分井点储层裂缝的实际走向与理论走向不一致的异常现象,结合气田的地质特征,对可能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裂缝走向异常成因有应力因素及非应力因素2种可能性.岩层在弯曲变形时会派生出张应力,与区域地应力场叠加后,使主应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裂缝走向产生变化.非应力因素包括温压条件的影响和上覆盐构造的影响.处于较大埋深的地层,温度和压力值较高,同时地层中的高泥质含量和上覆盐岩层的强烈塑性流动,使目的层岩石的韧塑性增强,发生韧性变形,出现最大主应力位于共轭剪裂缝钝夹角平分线上的现象.此外,目的层处于上覆盐构造层和下伏地层的交界处,应力分布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裂缝的走向.两种可能性都能比较合理地解释储层裂缝走向的异常,但哪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尚需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爆破试验研究了带裂纹容器屈服发生发展机理和断裂参量在加压过程中的变化,按照COD设计曲线对各类缺陷进行了评定。指出:由于对亚临界缺陷COD值存在三个阶段(增加—冻结—增加),所以用这一设计曲线进行安全评定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以洛阳市的一起地下水污染事件为例,利用观测资料估算了该区潜水含水层的弥散度。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实际平均流速进行了估算,然后采用直线作图法分别按一维、二维模型估算了弥散度。结果表明,由于概化的地下水流向与真实的地下水流向的不一致,以及径向流的存在,二维模型概化不合理;结果还表明“尺度效应”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6.
区域环境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区域环境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区域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开发程度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也就可以说,区域环境条件是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实现区域经济飞跃根本。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断层与缝洞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为典型的缝洞型储层,断层带钻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较多的研究认为断裂带是有利的裂缝发育带并沿裂缝形成溶洞,研究发现地表剖面溶洞充填物被断层切割错动,溶洞次生方解石充填物中可见沥青质包裹体和沥青团块,沥青物质为原油裂解成天然气后残留,而石油裂解成气的时间远早于构造断层菜成期,钻井质资料统计表明,放空的井次在断点附近并没有明显优势,放空井段通常造近侵蚀面顶部,而断层带以裂缝发育为主,因此,下二叠统储层中溶并非断层裂缝形成后的产物,溶洞发育时间在构造褶皱,断层形成之前,而构造褶皱,断层发育后并发未发生较大规模的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结构性及人口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广东省不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状况、人口文化素质及全省各年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进行比较后认为:全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仍然居高,劳动力的产业间、区域间流动近年来遇到阻力,珠三角和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人口素质变化已出现明显分异。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水平互为因果,因此这种分异加大了缩小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张占仑  王建平 《河南科学》1992,10(2):205-212
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指出我国综合科学考察从1979年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综合科学考察的特征是:针对性,战略性,层次性,实用性.内容体系包括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考察分析系统、重大专题考察研究系统、定点开发试验系统、区域发展分析系统、理论与方法总结系统等五个子系统.其中定点开发试验与区域发展研究是新开辟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研究福建东部火山岩地区的地质构造、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辅以地球资源 卫星遥感信息计算机处理的图象解译表明:斜贯闽东火山岩区的福安-南靖深断裂两侧的两组北北 东向断裂带与长期而多次发育的东西向以及北东、北西、北东东和北北西向断裂的交切处,构成中 生代晚期强烈火山喷溢和后期岩浆、热液侵入的一系列活动中心,促使火山-岩浆侵入杂岩区断陷 盆地差异性运动多期次的发展,为矿化提供极为有利的矿源和成矿环境条件.综合解译为本区普查 找矿提供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综合找矿标志,圈定最具找矿价值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