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室内富氧可满足人们在高高原地区的补氧需求,同时也会带来额外的火灾隐患。该文模拟高高原低压富氧环境,研究低气压下(60.5 kPa)不同氧浓度(21.0%、 27.0%、 33.0%和39.0%)对室内典型织物——纯棉和涤纶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织物火焰形态、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等燃烧核心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压常氧环境下,纯棉和涤纶的点燃时间分别缩短了3.6%和7.8%,有焰燃烧时间分别增加了46.8%和197.0%,涤纶熔滴燃烧时间增加了3.0倍。随着氧浓度增大,2种材料的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的达峰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峰时间均缩短,火焰高度有所增加,质量损失速率峰值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大幅增加。涤纶燃烧效率提高了68.1%,总热释放量增加了1.2倍,且熔滴燃烧时间增加了3.1倍,纯棉燃烧变化则不明显。若以热释放速率峰值作为火灾危险性的判断依据,则织物在气压为60.5 kPa、氧浓度约为30.0%的条件下燃烧与在常压常氧下燃烧发生火灾的危险性相当。 相似文献
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聚甲醛丙烯酸甲脂和松木两种材料,采用基于耗氧原理的燃烧热释放速率测量方法,在不同的外加热流密度作用下利用锥型量热计系统对固体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进行测量;分析了外加热流密度对固体可燃物热释放速率、燃烧产物中CO2的浓度和烟气的温度的影响;发现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放热过程与它们本身的结构特性密切相关,外加热流密度对固体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细水雾作用下固体PMMA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对细水雾喷嘴的雾场特性进行了测量,选择固体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典型燃料研究细水雾与聚合物火焰的相互作用过程,重点考察细水雾抑制熄灭PMMA火的机理以及细水雾对PMMA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水雾扑灭PMMA火的不同阶段,主导灭火机理不同.在火焰抑制初期,火焰冷却与氧气稀释起主导灭火作用;但火焰完全被熄灭,依赖于细水雾对燃料表面的有效冷却.细水雾可以有效降低PMMA火的热释放速率与组分生成速率,但氧浓度的降低会使燃烧变得更加不充分,有毒产物的生成比例提高.细水雾对烟气也具有显著的洗涤与冲刷作用,不仅提高了火场的能见度,还能吸附与溶解有毒产物,促使烟颗粒凝聚,从而降低聚合物火灾烟气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低气压环境下不同噪声特性对人员舒适度的影响,对常压及低气压环境下噪声对人员烦躁感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烦躁感随着噪声声压级的升高而增加,低气压环境下烦躁感较常压环境低;女性对噪声的变化更敏感,烦躁感更强烈;烦躁感随着噪声持续时间有累积效应,超过15 min之后,人员会产生适应性;阶跃变化会影响人体舒适度,噪声阶跃升高会增加烦躁感,噪声阶跃降低,烦躁感会降低,但较低分贝稳态噪声环境下,阶跃变化烦躁感更强烈。该研究可为低气压环境下声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低气压环境下不同噪声特性对人员舒适度的影响,对常压及低气压环境下噪声对人员烦躁感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烦躁感随着噪声声压级的升高而增加,低气压环境下烦躁感较常压环境低;女性对噪声的变化更敏感,烦躁感更强烈;烦躁感随着噪声持续时间有累积效应,超过15 min之后,人员会产生适应性;阶跃变化会影响人体舒适度,噪声阶跃升高会增加烦躁感,噪声阶跃降低,烦躁感会降低,但较低分贝稳态噪声环境下,阶跃变化烦躁感更强烈。该研究可为低气压环境下声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视窗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使用本装置,对No.1固体推进剂进行了实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一条已燃厚度对时间的曲线。进一步处理得出侵蚀此对流速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7.
实验条件对煤燃烧特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TGA-FTIR联用的实验方法,对不同煤样进行了热重分析,同时对其析出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在线检测;通过对不同升温速度和试样用量对煤燃烧过程的研究表明:升温速度对热重法的影响最大,其挥发分析出时间也不相同;煤的总失重率随升温速度增大而增大,淮南煤HN升温速度从8℃/min增大到50℃/min。时,其最大失重率由7.57%/min增大到24.55%/min;升温速度过低,当低于8℃/min时,造成TGA-FTIR联用时低含量成分信息丢失影响分析结果.这对掌握煤的燃烧与热解特性,为煤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2)
基于实验和模拟研究了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内局部弥散供氧圆形出氧口供氧特性.结果表明,高原低气压环境局部弥散供氧流动轴向最大速度和氧气摩尔浓度均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轴向0~1.5m范围内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不同海拔高度上弥散供氧形成的富氧区域形状是相似的,为"半椭圆"形,经分析得到了富氧面积随出氧流量与氧气扩散系数变化关系式.相同流量的富氧采用双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单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少,且海拔越高富氧面积减少量越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供氧设备布置、安装,检测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玉林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6):116-121
应用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 AES) 分析测试技术, 对US- 固体燃煤添加剂的触媒与载体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相态分布特征、及其助燃消烟和固硫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US- 固体燃煤添加剂同时具有氧化助燃、催化燃烧和固硫催化3 种功能, 可以明显改善煤的燃烧特性, 节能降耗和消烟除尘效果显著, 并可以明显降低燃煤烟气中的SO2 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冲击燃烧特性,采用火箭撬平台作为加载装置对高能发动机施加冲击载荷,通过调节火箭撬速度获得不同速度下高能发动机的宏观反应特性;采用热力耦合计算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仿真,仿真中考虑推进剂在应力作用下温升引起的自热反应热源,通过计算发动机撞击靶板过程中推进剂内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推进剂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发动机的反应特性,获得发动机的反应机理. 研究表明高能发动机以不低于100 m/s速度撞击靶板推进剂均会发生点火,点火位置位于发动机内孔;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点火延迟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道路固体结构太阳能集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实验研究,建立了热辐射集热实验系统,探索诸如辐射强度等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在定辐射强度和动态辐射强度实验中,重点研究了单位面积集热量、单位流程温差、集热效率、集热表面其温度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随着热源辐射强度增加,单位面积集热量增加,但是集热效率却呈下降趋势;同时,道路固体结构集热系统存在明显的热响应滞后性,固体结构的热容量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低气压对棒-板间隙工频放电特性影响,利用低气压放电试验平台对1~20 kPa气压范围内200~500 mm棒-板间隙工频放电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工频50%击穿电压U_(50%)与气压P及间隙距离d的关系;以及气压对放电通道外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20 kPa气压范围内不同间隙距离下U_(50%)-P曲线均有饱和趋势,开始出现饱和趋势的拐点随间隙距离增大向低气压方向移动且拐点处击穿电压U_(50%)和间隙距离与气压乘积Pd之间存在函数关系。随气压升高放电通道由低亮度"间断状"逐渐收细、变亮为高亮度"连续状",曲折现象逐渐显著。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低气压下长间隙放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
为了研究气压降低对电弧特性的影响,对不同大气压情况下的焊接工艺数据进行研究和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电弧静特性呈下降趋势;随着焊炬高度(电弧长度)的增加,电弧静特性曲线上移。在低气压环境下,电弧空间的气体密度和温度降低,导致导电粒子密度降低,焊接电流减小;焊接电弧的扩展,导致弧柱直径增大、电场强度降低,但阴极和阳极压降增加,仍使总电弧电压增加。由于低气压时的弧柱电场强度降低,电弧的自身调节能力减弱,电弧稳定性和弧柱挺度下降,从而影响焊缝成形和接头质量。在低气压地区进行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接时,必须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尽可能采用低电弧电压进行焊接。 相似文献
16.
高温空气燃烧的燃烧特性及环境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巧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33(6):631-633
从燃烧理论入手,计算了甲烷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并对不同条件下燃烧特性及环境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理论计算证明了CO2稀释空气对改善燃烧特性及减少污染物的生成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固体微粒气溶胶发生剂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固体微粒气溶胶发生剂的热分解过程及燃烧性能,探讨了作灭火剂使用的气溶胶发生剂的优化配方。实验表明适当增大气溶胶发生剂的负氧平衡可大幅度降低发生剂释放时的燃烧温度,且对单位时间内溶胶的产生速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固体物料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敬亭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本文根据对5种离心泵在固液两相流情况下的性能实验资料,系统地阐述了固体物料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从宏观理论上分析探讨了这些影响的原因,总结了影响规律,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粗煤气在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和不同燃料配比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及烟气成分含量,分析了过量空气系数和燃料配比对粗煤气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定工况下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对应有一个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不同燃烧配比工况时混合气表现的整体燃烧特性不同,提高氢气含量可改善气体的燃烧特性,这可为多联产全程的粗煤气实际利用提供指导与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