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野大豆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特点,对于研究大豆遗传基因的变迁、改善大豆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明黄河三角洲地区野大豆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14个乡镇26个采样点采集了227株野大豆,从其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抗逆性实验、结瘤能力测定、结瘤广谱性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RAPD分析,共分离纯化出100 株根瘤菌,其中菌株3D-21,3D-24,3K-8,3K-23VS等对酸、碱、盐、抗生素、高温、低温均有较强耐受性,且结瘤能力也较强;菌株7K-8结瘤能力较强,K-5抗逆性较强。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所获菌株分属于3个属7个种,相近菌株的RAPD分析呈现明显的多态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野大豆根瘤菌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部分菌株结瘤能力和/或抗逆能力强,该研究为挖掘、利用优良菌株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液体培养,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的光密度、细菌数量和氨氮,测定了不同浓度Hg2 对蚕豆和银合欢两种根瘤菌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根瘤菌对不同浓度的Hg2 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蚕豆根瘤菌可以耐受10ppm浓度的Hg2 ,而银合欢根瘤菌只能耐受4ppm以下的Hg2 ,但蚕豆根瘤菌的延滞期比银合欢根瘤菌相对要长.两种根瘤菌总的生长趋势是:Hg2 浓度越高,延滞期越长.蚕豆根瘤菌在10ppm以下的Hg2 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固氮活性,而银合欢根瘤菌在Hg2 浓度大于4ppm以后,固氮活性呈现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酸性红壤中适合热研2号柱花草的高效固氮根瘤菌菌株,在土培中将19个根瘤菌菌株分别接种到热研2号柱花草,通过株高、茎叶干重、茎叶氮含量、茎叶磷含量等指标确定酸性红壤中接种不同根瘤菌对柱花草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酸性红壤中与热研2号柱花草搭配的高效根瘤菌菌株.结果表明:酸性红壤中与热研2号柱花草匹配的高效菌株为RJS9-1、BS2-2、 ZJ2-2、FS3-1-1、RJS9-2及BS1-1;接种后不利于柱花草生长的菌株为LY1、NN1-1-2及SM5-1.本实验结果为实际生产中通过接种氮高效根瘤菌提高柱花草产量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溶磷真菌是能够将难溶磷转变为可溶性磷的一类微生物。为了提高磷素利用率,本研究采用平板培养法从加工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2株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分别命名为3-1和3-2,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IT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分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对其溶磷能力进行测定,发现菌株3-1和3-2对Ca3(PO4)2的溶磷量分别是368.7 mg/L、142.2 mg/L。通过不同浓度的单菌菌液和混和菌液处理新疆加工番茄里格尔(87-5)种子,发现不同菌株、不同的菌液浓度对加工番茄种子萌发影响显著,发芽指数随菌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加;菌株3-2菌液OD600光密度值为0.1时,发芽率最高,达(94.5±1.0)%;单菌株处理组的发芽势随着菌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加。本研究结果为获得有益于新疆加工番茄生产应用的溶磷菌株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成都师范学院校园采集土壤,经过两次富集培养。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平板结合降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进行初筛,筛选得到两株生长良好的菌株,编号S-04和S-10。利用液体产酶培养基,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的活性进行复筛。综合两种酶活性,最终筛选出纤维素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S-04。以S-04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分子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显示:S-04号菌株菌落为圆形,表面平滑,边缘较平整,中央较突出,较湿润,菌落整体不透明,呈现淡黄色,革兰氏阴性菌。结合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该菌为产碱杆菌属中的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该菌产酶最适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最适氮源为牛肉膏。  相似文献   

6.
以2-酮基-D-葡萄糖酸产生菌Ac9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与添加噬菌体进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两株抗性菌株Au4-2和Af3.在种子培养基中含有噬菌体的条件下,31℃,摇瓶培养24 h,抗性菌株Au4-2与Af3的菌体生长光密度值OD650×20分别为0.74,0.55.镜检显示菌体量多,呈短杆状;而对照菌株Ac9的菌体光密度值则为0.14,镜检显示菌体量少,呈球状.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噬菌体的条件下,31℃,摇瓶培养72 h,抗性菌株Au4-2与Af3 产酸分别可达15.45 g/100 mL,14.55 g/100 mL;而对照菌株则几乎没有产酸.  相似文献   

7.
(+)-γ-内酰胺酶能够拆分(+/-)-γ-内酰胺得到(-)-γ-内酰胺,(-)-γ-内酰胺酶能够拆分(+/-)-γ-内酰胺得到(+)-γ-内酰胺。目前只有几种具有(+/-)-γ-内酰胺酶的微生物被报道,都是用N-乙酰-L-苯丙氨酸做为唯一碳源从土壤里筛选能利用N-乙酰-L-苯丙氨酸的菌株,它们有可能具有(+/-)-γ-内酰胺酶,再用手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复筛。但是这种筛选方法有点盲目性,工作量大。本实验在此基础上,先利用经典的复制平板和茚三酮染色技术,再用氨基酸显色法复筛得到3株阳性菌株,最后用手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确认。结果筛选到的3号菌株具有(+)-γ-内酰胺酶功能,ee值达到100%,22号和29号菌株具有(-)-γ-内酰胺酶功能,ee值达到50%。此种筛选方法的建立,以后也可用于类似的易溶,又不显色底物的降解菌株和阳性克隆子的筛选。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为了不断更新紫云英根瘤菌株,发挥优良菌株的增产作用,我们在1968年初筛出12株根瘤菌的基础上,于1972~1973年继续进行筛选工作,从中选出了“38D”、“50A”两株较好的菌株,并于1973年冬到1974年春,以当前生产上应用的“6601”菌株作对照,进一步对“38D”、“50A”、“A16”(从外省引进的优良菌株)作了结瘤性能、固氮能力观察和多点田间施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8D”菌株要比其他几个菌株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此,将“38D”菌株定为1974年生产紫云英根瘤菌肥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9.
选用67株分离自甘肃兰州地区的黄芪根瘤菌菌株,测定了供试菌对甲基蓝、甲基红、亚甲基蓝、刚果红、孔雀石绿5种染料和脱氧胆酸钠、亚硝酸钠2种化学试剂的抗性反应,及耐盐性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菌具有较强的耐盐性,36%的菌株可以耐受5%NaCl,21%的菌株可以耐受6%NaCl;黄芪根瘤菌对两种化学药物脱氧胆酸钠和亚硝酸钠均具有极高的抗性,几乎所有菌株都能在终浓度为0.1%和0.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黄芪根瘤菌菌株对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抗性,对不同浓度的同种染料也具有不同的抗性,同种黄芪根瘤菌菌株对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抗性,对不同浓度的同种染料也具有不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以自制木聚糖为初筛培养基的唯一碳源,从多个海洋来源样品中一共筛到60株有透明圈且形态各异的菌株,摇瓶发酵结果显示,38株具有产木聚糖酶能力,其中B659菌株产酶能力最高,酶活力为525.3 U·m L-1.结合B659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Bacillus属.对B659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酶活提高13.9%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G3-17;对G3-17菌株进一步进行微波诱变得到酶活较G3-17菌株高出11.6%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W1-40.对B659菌株和W1-40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72 h时W1-40菌株的酶活力达到645.2 U·m L-1,比B659菌株(517.9 U·m L-1)提高24.6%.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离体植物组织平皿法这一新型筛选模式,我们从3000株待测放线菌菌株中筛选出了11株产抗菌株,并对其中四株链霉菌进行了深入研究(S-64,S-113,S-683,S-921)。由这些菌株产生的抗生素,每种都能够有效地抑制20多种真菌的生长;其中大多数为植物病原真菌。温室植株—病原菌接种复筛和广泛的田间试验都已表明,这些抗生素杀真菌剂能够有效地防治玉米小斑病,棉花枯萎病,苹果树腐烂病和梨黑星病。同时,这些抗生素对酸、碱、光、热处理有效好的稳定性。各种试验结果证明了“离体植物组织平皿筛选法”是一种简便易行、高效率、高特异性的农用抗生素杀真菌剂筛选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底物诱导方法,从成都市某化工厂的污水处理池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纯化出224株菌.以摇瓶培养配合薄层色谱(TLC)检测法,对α-苯乙醇产生菌株进行高通量初筛.复筛利用气相色谱(GC)检测初筛所获得的8株菌对底物苯乙酮的转化率及产物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e.e.%).经过初筛、复筛,最终获得2株遗传性质稳定、转化能力强的菌株.其中菌株bs5-1催化底物苯乙酮不对称还原成(S)-苯乙醇;菌株cmq6-8则不对称合成(R)-苯乙醇.实验证明,将TLC应用到菌株筛选工作,大大提高了菌株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飞  周伏忠  孙玉飞  宁萌  常丽 《河南科学》2011,29(12):1447-1450
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进行初筛,然后将菌株与黄曲霉毒素B1(AFB1)共培养后测定AFB1降解率的方法进行复筛,最后筛选出4株高活性AFB,降解菌;其中G3-21和T1-4-1对AFB1降解率可达到65%,Y2-30和T1-3-7对AFB1的降解率达到45%以上,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G...  相似文献   

14.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实验共分离纯化出纯种菌株19株,经絮凝试验筛选得到有絮凝能力的菌株9株,复筛得到3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分别命名为M-2、M-3、G-3。以M-3为例,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通气量等对菌株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面、黄豆面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M-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培养时间为36或60小时,摇床转速为160r/min。  相似文献   

15.
以苯乙酮为底物,利用薄层色谱(TLC)和气相色谱(GC)检测,从成都某手性化工厂污水池附近土壤中分离到的224株菌中筛选R/S-苯乙醇的高产菌株.经过多次复筛,最终获得一株遗传性质稳定、可将苯乙酮不对称还原成R-苯乙醇的菌株cmq6-8.以该菌株静息细胞为催化剂进行生物转化,当底物质量分数为108 mmol/L,静息细胞量为0.25 g/mL,辅助底物葡萄糖浓度为2.0%,转化体系初始pH值为7,30℃转化48 h时,底物转化率为49.42%,产物R-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为94.81%.通过对该菌株的26SrDNADl/D2区域分析,并结合其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菌株cmq6-8为解脂耶氏酵母菌.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酪素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测蛋白酶活力复筛,从分离自蓖麻饼粕和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P3-2,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蓖麻饼粕,Na+对产酶具有促进作用,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5时出现产酶高峰,最适接种量为4%,培养到36 h和84 h时有两个产酶高峰。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到较佳产酶培养基组成:2.0%麦芽糖、1.0%蓖麻饼粕及1.0%Na Cl。  相似文献   

17.
从昆明磷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无机磷的8株解磷细菌,通过平板初筛得到3株降解无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液体摇瓶复筛,得到1株降解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D86.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比对,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德氏嗜酸菌(Acidovorax delafieldii).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从采集的海泥中筛选得到20株具有一定产碱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经过复筛得到5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其中菌株SDL9产碱性蛋白酶能力强、pH耐受范围广。考察了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装液量、接种量等单因素对菌株SDL9产酶能力的影响,然后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该菌的较佳发酵条件为pH值9.0、发酵时间18 h、20 mL培养液/50 mL三角瓶和接种量3%。影响产酶的强弱顺序为: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装液量,菌株SDL9在较佳发酵条件下的发酵液的最大酶活力达197.58 U/mL。本研究表明从秦皇岛海域可以获得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丰富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对采自辽宁省沈阳市郊区的棚室土壤样品,开展解无机磷细菌分离纯化和筛选的研究.根据解磷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大小,通过平板法初步筛选到了7株解无机磷细菌,进一步根据钼锑抗比色原理通过液体摇瓶培养法复筛出1株解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LNUT07,测定其解磷能力,高达796.487mg/L,同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GN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等一系列试验,初步鉴定其为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分解菌——青霉和放线菌的分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凉县的一蘑菇房里采集了用来种植蘑菇的潮湿木屑粉.用纤维素刚果红鉴别培养基初筛,根据水解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大小和水解圈清晰度分离筛选出较多的产纤维素酶菌株,进一步通过测纤维素酶活力复筛,最终筛选出滤纸酶活力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同时都较高的菌株2株,分别是27-3F (FPA:199.12U,CMCase activity:1181U)和27-1A(FPA:110.54U,CMCase activity:908.2U).经形态学鉴定菌株27-3F是青霉。菌株27-1A是为放线菌的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