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LiAl0.1Mn1.9O4,XRD的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铝后并没有改变晶体的结构。利用恒流充放电测试手段比较研究了尖晶石型的LiAl0.1Mn1.9O4,XRD铝的掺杂后的LiAl0.1Mn1.9O4,XRD比没有掺杂的LiMn2O4更好的可逆性能,更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凝胶-燃烧法合成锂离子正极材料 LiAl0.1Mn1.9O4,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和充放电测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法在800 ℃烧结12 h合成掺铝后的LiAl0.1Mn1.9O4样品形貌比没有掺铝的更规整,电化学的循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用凝胶-燃烧法合成锂离子正极材料LiAl0.1Mn1.9O4,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和充放电测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法在800℃烧结12h合成掺铝后的LiAl0.1Mn1.9O4样品形貌比没有掺铝的更规整,电化学的循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掺杂改性的尖晶石型锂锰氧正极材料.XRD结果表明所得材料均呈现良好的尖晶石结构.通过充放电性能测试,发现LiAlxMn2-xO4的循环性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循环30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容量,其中以LiAl0.05Mn1.97O4的循环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草酸铵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了高电压尖晶石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及其掺杂改性材料LiNi0.4Mg0.1Mn1.5O4.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等对所合成样品进行表征.XRD测试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具有尖晶石结构,空间群为Fd3m.电化学测试表明,样品有两个主放电平台,分别为4.7V和4.1V.经过800℃煅烧的样品LiNi0.5Mn1.5O4具有最好的倍率性能.经过900℃煅烧的样品具有最好的循环性能,以0.1C充放电,最高放电比容量达到124.2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2.7%.Mg掺杂的改性样品LiNi0.4Mg0.1Mn1.5O4在0.1C倍率下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5.7%,Mg的掺杂可以提高该材料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锰尖晶石正极材料LiMn2-2xCoxCrxO3.95F0.05(x=0.05、0.1),并用沉淀法在其表面包覆2%的TiO2.XRD和ESEM分析表明掺杂样品以及掺杂之后再包覆TiO2的样品依然保持尖晶石结构,样品颗粒大小分布都较均匀.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LiMn2O4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24.4 mA.h/g,50次循环后容量损失43.2%,而多元掺杂样品LiMn1.9Co0.05Cr0.05O3.95F0.05和LiMn1.8Co0.1Cr0.1O3.95F0.05的初始放电容量分别为114.7和103.4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损失为9.7%和4.1%.LiMn1.9Co0.05Cr0.05O3.95F0.05包覆2%TiO2和LiMn1.8Co0.1Cr0.1O3.95F0.05包覆2%TiO2样品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09.3和96.6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损失为5.0%和3.5%,经过改性后材料的循环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种简易的制备方法,以三价的氢氧化铁为铁源,乙酸锰为锰源,蔗糖为还原剂和碳源,制备掺锰的磷酸铁锰锂(LiFe0.9Mn0.1PO4/C)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掺杂锰对磷酸铁锂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同时通过不同倍率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分析、循环伏安法测定等研究LiFe0.9 Mn0.1PO4/C电化学特性变化.实验表明:(1)掺杂少量Mn2+对LiFePO4橄榄石型结构没有明显影响;(2) LiFe0.9 Mn0.1PO4/C与纯相的LiFePO4/C相比,具有充放电比容量更大、电化学可逆性更好、结构更稳定、导电性能更优异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Li-Mn-Al-O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n2O3,Al(NO3)3.9H2O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掺铝锰酸锂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铝样品是一种复相,物相组成为尖晶石LiMn2O4和单斜型Li2MnO3;掺铝后材料颗粒粒度变小,晶体形状为类球形;该材料性能介于层状LiMnO2和尖晶石LiMn2O4性能之间,当掺铝量为0.1时,最高容量可达197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还高于在190 mA.h.g-1;掺铝可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促进锂离子在电极中的迁移,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n1.95O3.9F0.1,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经充放电循环测试可知 LiCu0.05Mn1.95O3.9F0.1材料比LiMn2O4正极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电池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肢法并结合热处理工艺合成掺铝LiMn2O4纳米粉体,并考查了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以硝酸锂、硝酸锰和硝酸铝为原料,直接以聚丙烯酸(PAA)为螯合剂,获得了LiA18·Mn1.9O4纳米粉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烧结时间的增加,晶柱尺寸逐渐增大,且尖晶石型结构愈趋完整;在800℃烧结8h获得了颗粒分布均匀,结构稳定的纳米晶粉体,且结晶性能好,形成了单一的尖晶石结构。掺铝LiMn2O4没有改变尖晶石的晶体结构,但明显增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0.95O3.9F0.1 ,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经充放电循环测试可知:LiCu0.05Mn1.95O3.9F0.1材料比LiMn2O4正极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电池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用微波—高分子网络法 ( m-p)合成掺杂 Li Lax Nd0 .0 0 6 - x Mn1 .994O4( x=0 .0 0 6,0 .0 0 4 ,0 .0 0 2 ,0 ) .XRD图显示用此法可制得晶型很好的样品 .充放电测试说明 Li Mn2 O4的特征容量为 1 2 0 m A/g,循环 2 0次后容量衰减率为 4 .7% .EIS和计时电量图说明掺 La的 Li Mn2 O4表层电阻小 ,而掺 Nd的 Li Mn2 O4的电导率高 .所以 ,将 La和 Nd以合适比例掺入 Li Mn2 O4中有可能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晶体醋酸锂或尿素为反应体系的液相,研究了不同锂和锰为原料,液-固燃烧合成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锂和锰为原料对液-固燃烧合成LiMn2O4的影响较大,其中醋酸锂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可得到单相的尖晶石型LiMn2O4的产物,但加入尿素不利于合成LiMn2O4;以碳酸锂和二氧化锰或碳酸锂和碳酸锰为原料,产物中都有杂质,但碳酸锂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优于碳酸锂和碳酸锰为反应原料.  相似文献   

14.
合成条件对LiMn2O4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热处理制度中合成温度,保温时间及原料中Mn/Li摩尔比诸因素对LiMn2O4和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为制备性能优良的LiMn2O4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2O4及其表面Bi修饰材料, 通过聚丙烯酸(PAA)螯合的Bi(NO3)3溶液浸泡LiMn2O4以及煅烧合成了PAA-Bi/LiMn2O4材料. 采用TGA、XRD、SEM、循环伏安和充放电循环研究了3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 研究表明,Bi修饰的2种LiMn2O4材料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均提高. PAA浸泡-煅烧法的优点是避免了杂质Bi2Mn4O10的形成,PAA-Bi/LiMn2O4的首次放电容量损失较少,同时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掺杂浓度下Mn:MgAl2O4透明陶瓷的形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盐焙烧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Mn:MgAl2O4超细粉体,采用真空烧结法制得Mn:MgAl2O4透明陶瓷. 通过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可望用于可见波段的新型激光材料Mn:MgAl2O4透明陶瓷的微观形貌等. 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制备工艺可制得有较高宏观透明度的Mn:MgAl2O4陶瓷,但难以得到具有高光学透过率的陶瓷.  相似文献   

17.
750°C条件下NaCl?CaCl2熔融盐中直接电解还原LiMn2O4回收金属锰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LiMn2O4在涂覆电极表面的还原过程,结果显示,锰酸锂的还原过程是分步进行的,还原过程为Mn(IV) → Mn(III) → Mn(II) → Mn;在电脱氧12 h条件下,0.5?3 V的产物为CaMn2O4、MnO、(MnO)x(CaO)1?x、Mn,电解电压达到电压在2.6 V时单质锰出现,增加电压可促进锰的脱氧进程。电脱氧随着三相界面的推进由外向芯部逐渐进行,当电压较大时会加快还原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产生两个阶段的三相界面。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锰、硝酸锂和尿素为原料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考察了Li和Mn的比例、尿素用量、预置炉温、焙烧温度及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合成产物的组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物具有纯净的尖晶石结构,均一的颗粒度及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3.9Mn0.1Ti5O12/C,并对材料进行了XRD、激光粒度分析、循环伏安测试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Mn的掺杂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由于Mn4+对Li4Ti5O12的晶胞内部的掺杂和C对其晶胞外部的包覆,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大电流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比容量都明显提高。在1C充放电循环时,Li3.9Mn0.1Ti5O12/C首次放电容量为162.4mAh/g,50次循环后,稳定在159.6mAh/g,容量保持率为98.3%;在2C充放电循环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53.5mAh/g,展示了优良的电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