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现有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唐代前期凉州地区吐谷浑、铁勒诸部、西域胡等少数民族的兴衰作为主体对象,探讨历史层面上凉州地区出现的少数民族及其活动情况、民族间关系,就凉州地区诸少数民族与唐王朝的关系,以期对唐代前期凉州地区吐谷浑、铁勒诸部、西域胡三个少数民族的兴衰嬗替进行客观的历史再现。  相似文献   

2.
壮族与周边近邻诸民族关系研究是壮学体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传统文化的对比又是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西南指以云南为中心,包括川西南、桂西、黔西。该区为古羌人族系、古越人族系、古濮人族系的交汇地,他们与今之藏缅语族各族、壮侗语族各族、孟高棉语族各族有着渊源关系。清楚地认识这些渊源关系,对国家的稳定及民族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茶文化。云南的西南部是茶起源之地和主要盛产茶的区域。通过利用考古学、植物学、生态遗传学的观点以及从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学科的角度分析探讨,认为现今中国盂高棉诸民族是云南西南部最早驯化、栽培、利用荼的古老茶农。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西南民族关系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成果颇多,尤其是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研究的比较多。不足之处是大部分研究成果在时空上往往局限于古代(1840年以前),涉及近代的很少,有之,则往往又以政治史为主。至于中国近代西南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成果就更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近代民族关系史上的西康建省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民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及边疆开发史上,西康建省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从民族关系史的角度,勾勒了近代以来的西康省的建立历程,重新审视了西康建省的历史意义。指出,西康建省是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加强康藏关系、治理康区、巩固西南边疆与西南国防、建设抗战大后方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反对“西藏独立”的战略性部署之一;同时也是这一地区向现代社会迈进启动的重要里程碑,并对以后四川西部及周边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的目标是让社会获得一种理想的、良好的、善的秩序状态。一个社会秩序形成受到预先制度性安排与事后恢复性制度救济两个部分影响。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乡土性特点。新时期下这种社会特点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秩序获得上的影响已经十分有限。承认民间社会不同主体的适当自治性,构建起灵活多样的基层社会组织,采取多元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体系,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和理顺社会秩序形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新时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选择上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傩面具发轫于上古时期,源于远古祭祀活动,跨域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事象,以顽强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其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体系庞杂。特别是在西南民族地区,受到各民族信仰习俗的浸润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特征。本文通过梳理傩面具在西南地区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准确把握傩面具在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互动关系,从谱系视角对傩面具的历时演化关系和共时形态关系进行审视和考量,以此揭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与共生共融关系。  相似文献   

9.
跨国民族问题与边疆稳定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我国西北、西南跨国民族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 ,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在西部大开发时期 ,而西部地区正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 ,我国的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体制正可借此时机加以完善 ,保持边疆稳定 ,促进中华民族的凝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民族同化指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同化是研究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民族同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后,进行了一番梳理,区分了易与民族同化相混淆的概念,对民族同化进行分类,总结了影响同化的因素,以及看待民族同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李。在东北、西北、西南厦中东南都发展出各有特色的民族群体,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民族构成平台上,在进入20世纪风骤云谲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共同的命运中,中国各民族走向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2.
马曜先生是20世纪云南杰出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在民族研究方面,主要涉及民族史学和民族学等领域,且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他首倡的“直接过渡”理论被有关部门采纳,成为党确定民族方针、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了云南民族政策的制定和云南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族消费规范中呈现为重共同体、重人生、重礼仪和重娱乐的消费特征.汉族则呈现为重亲属、重家庭、重储蓄和重节俭的消费特征.消费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在消费中的体现,也是社会化的结果.文化类型差异是互补的前提,文化类型不同才有可能取长补短.朝、汉民族消费文化涵化的现象证明: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吸收有利于扬长避短,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民族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回顾新中国民族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审思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理念需要创新,民族高师院校"存在教育"的缺失,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薄弱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开展和实施民族高等师范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藏族厚重的历史与民间文化深刻影响着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写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文明和本土民族文化的双重语境中,藏族女性汉语小说写作日益呈现出某种混杂性,生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性女性话语。当代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本土化书写主要体现在藏族女性生命历程与藏民族文化记忆之间的互动、藏民族民间习俗的性别内蕴以及在现代化浪潮中藏族女性基于本土文化的多样抉择等方面,显示出当代藏族女作家对女性民族历史、女性主体重构的努力以及对本土民族文化女性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的藏族聚居区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新闻传播也成为抗战的一“个方面军”。文章试图从“藏族聚居区与中国抗战”“和藏族聚居区的抗战与新闻传播”两个层面,解析抗战时期“边区(”藏民族聚居区)抗战情势和新闻传播状况,并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需要从国际比较视野和民族过程发展脉络中认识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指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需要置于全球化时代的族裔复兴背景中进行考察,全球化推动族裔复兴及其全球性影响的形成,同时也加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是世界范围内国家认同问题产生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8.
中共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权"与"利"的结合、"团结"和"进步"的统一。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民族权利为基础,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项权利;以民族发展为目标,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共制定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中共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权"与"利"的结合、"团结"和"进步"的统一。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民族权利为基础,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项权利;以民族发展为目标,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共制定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