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中玉、齐森华二先生主编之《大学语文》(为了区别,本文称之为“新编《大学语文》”),比起徐中玉先生主编之《大学语文》来,确实有新鲜之感,不失为此种教材编写工作中的新成果和有益尝试。但该教材选录之“范文”,过于偏重于“古” (六十七篇“范文”中,古代诗文等占将近75%);入选的某些“范文”,令人不免有求新反失之感;而且,所选文章,深浅程度悬殊颇大,也给教学带来困难。当然,诸如此类,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一时难定是非。不过,该书在提示、注释以至标点、校勘等方面的失当和错误,却是“硬伤”;而且,据笔者初步统计,这种“硬伤”竟然多达四十处以上。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笔者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角度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多方面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等方面,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阐述《大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若要言及一枚树叶,便不能离开向它灌浆和与它汲汲相关的整个大树——《大学语文》(吴广义主编)正是这样构思和设计的:先向读者概略而扼要地交待“文学史”,而后严格遴选其中的佼佼者,向学生展示、解读。一如生物老师,先让学生识树,然后再识叶——这种设计有利于说明作品产生的社会的天候、地理条件;作品发展的脉络、走向,它在文学史的彪炳地位、不凡价值。学生便了然于心了!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边缘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中陷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应从教育管理者角度、社会因素、课程建设本身、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探求其原因,并结合高职教学实际,从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等途径,使《大学语文》在"边缘化"的困境中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5.
孟芳 《中州大学学报》2009,26(1):105-107
大学的艺术教育不应让文学缺席。以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大学语文课,应是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的基础课程。艺术教育首先是艺术精神、人文精神的教育。要纠正过于注重技术、技艺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应注重地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做为一门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对提高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江西各高校中,本课程的授课情况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也不太理想。文章从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提出本课程本地化改革的几点设想,探索《大学语文》教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中国古代文学(上册)》(徐季子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九○年版).的注释疏略多有,使用有所不便,今择其要者而补之.  相似文献   

8.
黄丽青 《科技信息》2013,(4):213-214
在把功利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今天,堪称一方净土的校园正在受到污染,各种不良风气正在腐蚀着我们学生纯净的心灵。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左右着他们的行为,影响着他们的人格,扭曲着他们的灵魂。如果我们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不能造福社会,反而危害社会,可以说是教育的悲哀。德育为先应落实到实处,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应调动各种人文关怀,用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人格的魅力,生活的细节,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彰显《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精心营造的教学氛围中,在耳濡目染中,在传统与现代之中找到契合点,在外因的作用下,促使内因起作用,让学生的美好心灵如一泓清泉涓涓心中流,除污去垢,塑造健全的人格,真正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选入的《拣麦穗》、《哭小弟》、《卖书记》、《我与地坛》几篇当代散文,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验和深沉思考等方面,运用个性化的对话、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象征手法等艺术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人生百态,抒写了人性的美、人性的扭曲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四四  陶柯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49-751,755
贯彻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学理念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藏族和回族大学生是藏区高校的主要民族学生。《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加强藏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刻不容缓。应注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从重视藏、回等少数民族当代汉语书写、选用和主动创作藏、回等民族对中华文明历史贡献的文学作品和应用最新的有关藏回汉文化互动的科研成果来解析课文三方面来调整。  相似文献   

11.
对《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的义项缺失,词条缺漏,释义不确,书证晚出等问题分条举例,以期为《汉语大词典》修订再版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蝉辉""带酒""星屏""鸣佩忆"为例,对<全宋词>四处漏校予以补正.依据版本、词意、词律等,以上四处似当校改为"蟾辉""殢酒""屏星""鸣佩玉".  相似文献   

13.
吴世娟 《科技信息》2007,(9):174-174,203
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有许多的弊端和不足,淡化了文学作品美的感染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大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对于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文理兼通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给艺术专业开设这门课时,遇到许多特殊性,如何开设好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课?本文从激活兴趣、结合专业等方面入手,改革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对外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大学语文教育再度成为全国高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8月22日,《中国教育报》开辟专版专栏,邀请徐中玉等知名学者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大学语文必须改革,这是教学与研究者们的共同心声。但大学语文如何改革,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笔者也想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荀子校释》汇集荀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考订是非,解释疑滞,多有发明。但是该书内容繁密,难免偶有疏漏、误释。今摭拾五条,谨献其疑,以补其阙,分别为:和齐的齐不必改读,率字两处误释,蠲疑的蠲是■的借字,埶在本朝的埶当读为设,隘慑同《左传》之垫隘。  相似文献   

17.
从加强人文思维训练,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审美鉴赏训练,关爱人的情感等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寻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康有为以经邦济世为旨归,借用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学说、政治理念以及经济思想重新诠释《论语》和《孟子》,使传统经典充实了近代意义的新内容。这与他自身的西学储备、儒家经典的与时俱进性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关联。通过对两部经典的创造性解释,康有为拓展了儒家的外王学,促进了儒学向近代转化。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1987年12月版《周扎正义》点校本校点甚精,堪称善本。但尾这部八十六卷二百万字的巨著难点多,点校者万得之隙也不免有半失之差。现就后13卷(74—86卷,13—14册)中所见点校失误条列如下,以备再版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作为甲骨文方面的权威辞书,是迄今为止最广博、最详实的甲骨文工具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书中也有白璧微瑕之处,在此对书中的释义疏漏之处,做出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