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资源、区位、基础、实力等角度论述了辽吉黑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对辽吉黑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区域旅游资源、区域旅游市场和区域旅游产品联动开发角度详细论述了具体实现途径,最后提出进一步加强辽吉黑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要靠对区域线性分布的旅游精品项目的共建与打造来推动,使旅游精品项目成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和最佳平台.西部地区也存在着不少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的发展契机,文章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地区景观的构景因子虽然类型多样、形态各异,但从其地域组合特征看,景观雷同性强,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负近邻效应"关系,再加上各地旅游产品低水平重复,不仅使资源浪费、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现象并存,而且旅游业及旅游项目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也不明显,迫切要求发挥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势,以实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本文以花溪高坡与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两者间区域旅游发展中的趋同性与差异性分析,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开发的优势与目标,探讨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布局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探讨--以川、黔、渝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指出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它是以核心—边缘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为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实施条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区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只有通过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才可能促进区域内各景区的持续发展这一结论,并给出了若干实施旅游联动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一直滞后于国内外同类型地区的开发利用,文章通过梳理在现阶段青海旅游资源开发需坚持的理念,即"可持续"、"品牌化特色化"、"联动"、"以市场为导向"和"智慧"开发理念.提出青海旅游资源的多维开发理念,即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类型维度,重点就时间维度展开论述,以期从时间角度更好的开发大美青海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论和点-轴系统为理论依据,以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为思路,在分析陇南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陇南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西北五省区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旅游发展现状和相对滞后的原因,对西北五省区旅游区域联动做了创新研究,提出了打造大西北旅游圈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开发西北特色的旅游产品及五省区旅游区域联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拉法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将其开发为集旅游、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可达到即娱教于乐,又保护资源的目的,本文从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对策的角度展开论述,为拉法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拉法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将其开发为集旅游、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可达到即娱教于乐,又保护资源的目的,本文从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对策的角度展开论述,为拉法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海岛旅游资源在数量、质量、区位、环境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开发价值,政府在经济条件和政策上对于开发海洋旅游产业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和支持.通过对浙江省海岛旅游资源的调研和分析,对海岛体育旅游开发的区域和实际内容进行了布局设想,提出开发海岛体育旅游要采取合理布局、海陆联动、打造主题、开拓市场、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策略,为海岛体育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