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工程作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建造的人工制品,是合目的性与合生态规律性的统一.遵循工程的这种统一性,对于工程建设本身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论述了工程的合目的性与工程的合自然规律性,特别是合自然的生态规律性,并对如何实现工程的合目的性与合生态规律性的统一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技术人工物"的三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人类创建人工自然的中介手段和过程,"技术人工物"是在技术过程和劳动过程中生成的.它具有三重属性:物理结构性,社会功能性,技术过程性.技术人工物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的三重属性来源于人类的存在方式,即人以改变自然创建人工自然的方式生存,而每一个具体的"技术人工物"的产生,又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相似文献   

3.
人的目的性与自然的随机耦合性形成一时矛盾.自然灾变消解异己的人工技术、取消人类目的性的倾向,这种骤然爆发的自然力用强大的耦合作用来重组人工自然,迫使其重归天然自然,从而导致技术风险.人工自然的特异性越强,技术文明越先进,蕴舍的技术风险就越大,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变的损毁也越大.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类只有顺其自然、权衡利弊,通过改变人工自然创建模式来减少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研究的技术中介日益加重,作者以康德的认识论为参照论述了技术介入后的科学认识的三种变化:一是人对观察的认知体验与对观察的信念巨大的分离;二是科学知识的判断过程完全走向工具的外化阅读之上;三是康德那里自然的合目的性先天调节原则因科学的技术基础的复杂化而转化为技术进化本身的目的性,造成科学变革受技术基础的牵制.  相似文献   

5.
自然规律是自然生成的,而技术规律则是人工生成的。技术规律在人工创造的严格特殊的条件下生成,在人工自然物质的生成、运动和发展中,在人为建立的联系中生成,因而技术规律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但依赖于人的活动的人工性特点。技术规律的人工生成为技术的无限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也成为技术风险产生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6.
试论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海德格尔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只抓住了技术的“正确的东西”,但却没有抓住技术的“真实的东西”也即技术的本质;而是抓住技术的本质,我们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本文在海德格尔这一思想的启示下,首先从分析技术之“正确的东西”之所以没有抓住技术之“真实的东西”的方法论根源入手,提出并论证了自己对于技术之“真实的东西”的一种理解方法,从而形成了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其核心思想是:所有技术都是由人的目的性预期与自然过程的工具性作用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取得统一的过程及产物。文章最后还对争论了多年的技术的价值负荷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负荷着人类价值。  相似文献   

7.
技术是"存在"的.它不是物又离不开物,它不是由人的大脑自生却又离不开人的大脑的理性思考;技术是人类主体不断探寻与技术容体逐渐外显过程中的一种契合;技术进步既体现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的目的性,又体现出技术自身进化的内在的必然性;技术的进步是合乎人的主体目的性与技术自身进化内在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自然中的技术异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自然中的技术异化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控制自然而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自然以相应的力量反控制人类。本文分析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状态的技术异化,自然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异化,以及原本就属于自然的人的技术异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技术发展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发展是本质是什么?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看,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技术的发展最终应该与自然界的进货运行相一致,与人性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调适技术-控制技术-和谐技术,技术的发展历史印证了技术发展与自然进化运行一致的本质,而用工技术-机器技术-智能技术,则预示着技术发的更为人性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有目的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人是什么样的同人的活动及其目的相一致。人有三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活动形式,体现出人的不同活动目的和存在状态。自在的本能活动是人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它表现为人的自然生存状态;自为的生产劳动是人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它表现为人的社会存在状态;自由的审美游戏是人的超功利性目的活动,它表现为人的文化精神存在状态。审美状态是人活动的终极目的,文化精神存在是人的自我生成和实现状态。  相似文献   

11.
面对现代技术增长引起的生态危机及其对生命的威胁,尤纳斯将生命纳入责任的范畴,提出了责任律令:要如此行为以保证你的行为后果不摧毁未来生命的可能性。这条责任律令是存在的命令,是存在的目的中体现出来的生命的价值。它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要求人类将义务的对象扩展到所有生命的存在,承担起延续未来生命的责任,并为生命的持续审慎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尽管计算机模拟实现了人类认知功能的物化,也为揭示人类认知活动机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学术界对认知功能的计算机模拟仍存在不同评价。为此,本文从理论层面对认知模拟作了辩证分析,在肯定其具有三项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无法克服的诸多局限。笔者认为,客观评价认知功能的计算机模拟,有助于认知科学家在理论研究中尽早揭示和了解人类认知的规律与机制,在应用研究中能牢牢把握智能模拟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分析入手,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范畴限制在社会领域,否认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否认马克思主义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的思想是马尔库塞自然辩证观的错误所在,而强调劳动的中介性、人的主体性、实践性等又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在批判马尔库塞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缺陷时不能否认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中世纪技术的形而上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世纪欧洲传承了古罗马的技术实用精神,创造出可观的技术成就,给黑暗的中世纪以光明。其间渗透着对技术的怀疑;经院哲学唯名论思想中,有对技术的渴望和谨慎的肯定;而基督教和《圣经》中蕴涵的自然观,反映出《圣经》主张人可以支配自然,为技术活动提供了宗教依据;中世纪的中后期则明显地表现出对技术的肯定态度,孕育出一种新的技术乐观主义。但无论怎样,中世纪还是主张把技术置于神性之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ketches a dispositionalist conception of laws and shows how the dispositionalist should respond to certain objections. The view that properties are essentially dispositional is able to provide an account of laws that avoids the problems that face the two views of laws (the regularity and the contingent nomic necessitation views) that regard properties as categorical and laws as contingent. I discuss and reject the objections that (i) this view makes laws necessary whereas they are contingent; (ii) this view cannot account for certain kinds of laws of nature and their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技术接受模型是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将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视为技术接受的两个决定要素,但技术接受作为一种实践,对其的分析应当深入到人的类本质的维度进行分析才能予以充分揭示。因为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更是人类本质性的彰显。因此,需要以接受主体即人为基点,从价值选择的视域,对现有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源头、决定要素及模型演变的历程等展开进一步的哲学分析,以拓宽并充实关于技术接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然对技术的作用后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之然规定技术反然性质,自然之律设定技术活动边界,时间之矢决定技术荷载风险.自然的技术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技术具有异化倾向性、技术不可无所不能以及技术风险必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18.
可操控性概念将因果关系刻画为介入之下的不变性,这是近些年越来越被主流科学哲学的讨论所接受的视角。它一方面跳出了能动性因果理论的人类中心主义窠臼,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律则性因果理论的缺陷,能够主张有限程度的因果意义。这对于刻画社会科学的因果定律与说明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工读学校自1955年设立以来在矫正青少年不良行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相关法律法规与工读学校的发展现状存在严重不匹配现象,工读学校的法律定位没有完全厘清、相应规范标准模糊不清等,法律制度不尽完善之处已经阻碍了工读学校的良性发展。应尽快完善工读学校相应法律法规,从立法上明确“工读学校”的概念、性质、任务,促进其在法治轨道上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没有“其它情况均同”定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指出:(1)CP可能包括无限多的条件,因此即使是用科学语言,仍然是不可消去的;(2)我们可以检验CP定律的逆否命题,从而检验CP定律本身;(3)Earman把CP陈述看成展开式微分方程而非定律,与他的MRL定律观不一致,展开式微分方程也应是定律。笔者还提出思想实验表明,Earman对真值条件和应用有效性条件的区分,及其依附性论旨,可能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