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菌动物特别是无菌大鼠、小鼠的成功培育技术成为研究微生物与人类生命现象关系的关键技术。严格的无菌动物是指在动物体宿主内外任何部位及生活环境中均检测不出一切生命体。广义的无菌动物还包括清除肠道中大部分菌群的动物,又称为伪无菌动物。目前制作无菌鼠的方法主要有剖腹取胎无菌饲养法制作无菌鼠模型,抗生素鸡尾酒法制作伪无菌鼠模型。本文对无菌鼠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同功酶及异构蛋白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对分布在TMU小黑鼠9个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基因位点进行检测,以观察其在生化基因位点上的遗传纯度及遗传基因分布。结果表明,TMU小黑鼠在检测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全部为纯合子。进而从生化标记基因的遗传纯度方面证实该品系动物已达到近交系要求。  相似文献   

3.
云南六种家鼠染色体银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云南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白腹巨鼠(Rattus edwardsi)、社鼠(Rattus niviventer)、刺毛鼠(Rattus fulvescens)和王鼠(Rattus rajah)的核仁组织者区(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s)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通过分析各个种动物染色体上核仁组织者区的位置来探讨这六种动物之间存在的亲缘关系以及可能的演化途径。从而得出这六种家鼠可能的演化线路可分成三支:褐家鼠和黄胸鼠代表着其中一支;社鼠、刺毛鼠和白腹巨鼠代表着另一支;最后一支是王鼠。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2017,(4)
正提到实验动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鼠。鼠在众多实验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很多危害广泛的野生鼠,如小家鼠和褐家鼠等,已经被人类驯化成了实验动物,对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们在实验动物中的应用数量最多、用途也最为广泛。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是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诱因和治疗方法,但大量的研究不可能直接  相似文献   

5.
在翼手目染色体研究中,对蝙蝠科鼠耳蝠属动物研究的最多。至1983年止,全世界已对16种鼠耳蝠的染色体组型发表了论文报告,我国报道了一种。但就家族众多的鼠耳蝠属动物来说,仍然有很多种未进行研究。关于中华鼠耳蝠和绒鼠耳蝠的染色体组型,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对中华鼠耳蝠和绒鼠耳蝠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曾向大家介绍了《英国实验动物认证大纲》的基本内容,在有关动物健康检查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中,我们只谈了小鼠,下面再将沙土鼠和地鼠、大鼠、豚鼠、家兔、犬类的检查项目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鼠癣螨(Myocoptes musculinus)快速鉴定方法,并对50个生产厂家843批5109只SPF实验动物鼠癣螨感染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鼠癣螨的净化策略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鼠癣螨感染筛查。多重PCR方法鉴定分离的鼠癣螨cytb(细胞色素b)、cox2(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亚基2)和ATP6(ATP合成酶F0亚基6)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确认鼠癣螨感染。结果基于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检出鼠癣螨阳性样本39份,阳性率为0.76%,检出形态为鼠癣螨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根据鼠癣螨的虫卵、幼虫、若虫、雌雄成虫的大小和形态初步确定虫种。从阳性样本中分离的单个鼠癣螨的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扩增其cytb、cox2和ATP6基因,结果表明,39份形态学阳性样本,分子鉴定均为阳性,且与其他不同种属的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个体间鼠癣螨的cytb、cox2和ATP6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100%。结论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联合多重PCR技术检测鼠癣螨具有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检测的实验动物样本中确有鼠癣螨阳性,提示我国实验动物病原学检查需进一步强化。本研究首次对中国实验动物的鼠癣螨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为净化鼠癣螨策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鼠代谢笼是生理、药理和营养等科学常用的实验装置,主要用来收集大、小白鼠排泄物。目前使用的鼠代谢笼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圆形鼠笼、带孔笼底、三角漏斗、粪尿分离器、动物给食和饮水装置、支架等[1,2]。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原有的代谢笼在设计上不够完善,故对此...  相似文献   

9.
自美国科学家Palmiter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超级小鼠"以来,动物育种家们掀起了转基因动物新品种培育的研究热潮.从转基因小鼠到转基因猪和羊,虽然转基因个体的体重都有所增加,但是存在的缺陷也很多,尤其是在生殖方面,使得转基因家畜无法应用到实际当中,更多的是作为疾病模型.本文对转生长激素基因小鼠、猪和羊进行了综述,回顾了超级小鼠、猪和羊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转基因动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大鼠的回归     
小鼠在实验室动物世界占有统治地位。然而鉴于许多的用途,研究人员更愿意用大鼠。因为大鼠更容易用来做实验,且从解剖学的角度上讲与人类更加相似。不过,大鼠存在着重大缺陷,用以制造"基因剔除小鼠”(即通过精确地关闭特定基因而专门用于研究的小鼠)的方法在大鼠中无效。  相似文献   

11.
柯氏鼠兔(Ochotona koslowi)又称突颅鼠兔,是1884年首次发现于我国新疆与西藏交界处的一种兔形目动物。当时俄国探险者柯兹洛夫在随普热瓦尔斯基到中亚考察过程中,在昆仑山一个叫风口的谷地里采集到两只新种鼠兔,其中一只还是亚成体。1894年在该物种发现后的第10年才以柯兹洛夫的名字命名为柯氏鼠兔。柯氏鼠兔发现后的100年中,人们再没有找到其踪迹,在柯氏鼠兔发现地的中国连一号标本也没有。在动物学界,研究人员常常将50年来再未发现  相似文献   

12.
实现实验动物升级换代,为药品生物制品检定工作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实验动物升级换代,为药品生物制品检定工作服务邢瑞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动物中心(北京天坛西门100050)我所是一个对药品生物制品进行质量检定的国家级法定检验机构。每年用于药品检定科研的实验动物数量在十万只以上,品种有小鼠、大鼠、豚鼠、家兔...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保护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地球上,居住着许多的野生动物,它们和人类一起,构筑了多彩的世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已经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就好像这种叫兔狲的动物,它是一种生存在中亚的猫科动物,是猫科兔狲属的唯一物种。居住在海拔4000米的亚洲草原上。它在夜晚活动,捕捉的猎物有啮齿目、鼠兔和鸟类,这种动物目前是国家二级  相似文献   

14.
薛志洪 《大自然》2015,(2):24-25
潮虫俗称鼠妇、木虱、土鳖或西瓜虫等,是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在我国南方喀斯特洞穴中,潮虫也较为常见,既有陆生种类,也有十分珍稀的水生种类。潮虫俗称鼠妇、木虱、土鳖或西瓜虫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等足目潮虫亚目,是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目前全球已知约3700种,而我国已记录的尚不足100种。潮虫喜欢在潮湿阴暗处生活,受到惊扰时会加速逃跑,某些种类  相似文献   

15.
<正> 北京农业大学于一九八五年首次招收实验动物专业学生十五名。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八五级实验动物学生今年九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一日在北京丰台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场参加了实验动物生产实习。该实验动物场是国内较好的实验动物场,养有猴、狗、家兔、大鼠、小鼠、豚鼠、金黄色地鼠等,共计七种十四个品系。全班同学分组轮流在各动物舍跟班工作。在工人同志们的带领下,参与实验动物生产的全部过程。还请实验动物场的技术人员介绍了实验动物的发展史、种类、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状况。同学们参观了该实验场正在研究开发的新实验动物,主要有绒猴、鼠兔、花鼠和黑线仓鼠。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们还知道,有许多昆虫会飞,哺乳动物蝙蝠会飞。而其它不该飞的动物,居然也能飞,则鲜为人知。然而大自然神秘莫测,有些动物竟然一反常态地会飞,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飞鼠这种会飞的鼠,动物分类上称“鼯鼠”,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森林以及我国的海南、大兴安岭、云南山区丛  相似文献   

17.
折小兔     
东春 《少儿科技》2011,(7):30-30
兔,哺乳纲、兔形目动物的统称,短尾,长耳,头部略像鼠,上嘴唇中间裂开,后腿比前腿稍长,善于跳跃,跑得很快。兔年里,大家一起来折小兔吧!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动物实验室的实际,以T739小鼠为例,讨论屏障系统内的饲养管理和繁育方法的经验,加强和完善屏障系统内实验动物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参照国家有关实验动物标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屏障系统实验室管理规范,为更好地研究、发展T739小鼠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解剖学方法,对高原鼠兔消化系统各脏器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与同等级动物相比,主要消化器官的基本形态相似,但鼠兔具有特长的盲肠、明显的阑尾、特殊结构之结肠粘膜皱襞及肝内硬化结节等特点,为有关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及该动物的开发利用打下了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鼠管状线虫(Sypyhacia obvelala)是实验小鼠、大鼠及地鼠中最为常见的体内寄生虫之一。一般寄生于盲肠、结肠内,以其头部附着于肠粘膜上,发育成熟的雌虫,与雄虫交配后爬到肛门周围皮肤产卵,故在肛门周围皮肤能找到虫卵。在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查项目中,它是主要检查对象之一。为了迅速、准确地检出鼠管状线虫,以次在不同等级(普通、无特定病原体)的动物检定中,筛选出相应简便的方法,笔者在普通小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