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小鼠吸入氯仿诱发心室颤动的模型中,毒扁豆碱或氯化乙酰-β-甲基胆碱不能防止心室颤动发生,利血平耗竭心脏儿茶酚胺或摘除两侧肾上腺以降低小鼠的儿茶酚胺总水平后,虽然氯仿仍诱发心室颤动,但毒扁豆碱或氯化乙酰-β-甲基胆碱有明显的防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研究芦荟是否通过影响胃壁胆碱能神经预防应激性溃疡.方法:1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芦荟实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芦荟灌胃一周后,浸水8小时后处死取胃,测胃液量及PH值,取胃壁组织制作冰冻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胃黏膜.结果:芦荟组胃液分泌量与PH值显著提高(p<0.05),芦荟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胃黏膜光滑,无明显溃疡、出血,胃壁各层结构相对完整,腺体细胞排列整齐,坏死脱落细胞较少,无明显血管扩张;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显示芦荟治疗组胃壁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0.05),且与胃底腺长轴平行,排列有序.结论:芦荟对应激性溃疡的保护可能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胃酸分泌达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乙酰胆碱可能参与芦荟对应激性溃疡的保护机制中.  相似文献   

3.
雄性SD大鼠42只经冠状动脉口注射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0,观察其对内皮素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Q1200.11-1.75ug/kg预处理后,内皮素引起的心律失常记分(AS)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BQ123为7ug/kg/AS降为0,与ET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BQ123拮抗内素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通过拮抗ETA受体实现。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预处理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胰岛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选择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TRL组),预适应组(IP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卡托普利组(CPT)及胰岛素高剂量组(INSH)、胰岛素低剂量组(INSL),采用改良推管法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心律失常发生率为指标,观察胰岛素的心肌预适应保护性作用.结果表明,胰岛素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及再灌时室性早搏的发生;降低缺血时室颤、室速的发生率.胰岛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预适应样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参果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以氯仿为诱发小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了鲜人参果提取物对小白鼠心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果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效率为70%,提示人参果有重要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钩吻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做了钩吻碱对氯化钡引起兔心律失常和对小吸入氯仿诱发心律失常的实验,结果表明钩吻碱确实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梅  陈俊荣 《科技信息》2011,(11):I0153-I0153
抗心律失常药内容抽象繁杂,不易理解,为教学难点。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几点教学方法,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0.
以2-(4-硝基苯基)乙酸为主要原料,经酰氯化、N-酰化、还原、N-烷基化、氢化还原、甲磺酰化制得抗心率失常新药多非利特,总收率为17.4%。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由元素分析、^1H—NMR、I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1.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基础治疗,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表明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总有效率不高,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和对患者生存率改善作用不佳等问题. 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研究进展和药物发现的新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西咪替丁等,对照组使用阿托品等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结果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痊愈率有高度差异性(P〈0.01),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左心构型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152例高血压病患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分析左室构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结果:152例高血压病患中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高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左室重构组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高于左室正常构型组(P<0.05)。结论:伴左室重构的高血压病患易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4.
15.
林迎瑶 《科技信息》2008,(16):319-319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需我们结合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药物的作用来对症下药,药物与非药物相结合,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对1352例晚电位检测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病例晚电位阳性率为5.40%,束支阻滞,心肌硬塞,心律失常,心室肥大VLP阳性率高于其他心脏疾患。初步探讨了VLP与几种心脏病的相关性,对束支阻滞时VLP阳性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应结合频域分析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静脉注射药物、切断迷走神经与破坏星状神经节等方法探讨1~12日龄幼兔心血管系统α~-受体的发育与迷走神经系统机能作用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后1日龄幼兔的心血管系统就存在肾上腺素能α~-受体。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中含有对α~-脏受体有兴奋作用的肾上腺素能纤维,并通过其末稍分泌的类肾上腺素物质影响α~-受体的活动。α~-受体与β~-受体间通过拮抗作用的关系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灵30~90mg/kg/d连续灌胃二周对乌头碱诱发小鼠的心律失常有明显预防作用,也能够降低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颤的发生率。结果提示,冠心灵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阻滞Na+内流和影响植物神经及其递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药理学方法,结合乙醛酸诱发儿茶酚胺(CA)荧光技术,研究了家兔静脉快速注射BaCl2(7mg/kg)诱发包括心室颤动在内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结果提示:BaCl2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内源性CA释放激动肾上腺素能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0.
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通过研究乌头碱、哇巴因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靶点,揭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乌头碱、硅巴因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L-型钙电流(ICa)、钠电流(INa)、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以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作用。结果:乌头碱(1μM)使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90%复极化动作电位时程(APD90)从给药前的150.23±7.02ms延长至236.03±23.22ms(n=8,p<0.01)。ICa在0mV刺激电位下从-727.9±178.0pA增加至-1082.1±222.2pA(n=6,p<0.01);IK1在-110mV刺激电位下从-2122.0±511.1pA增加到-2536.3±386.5pA;乌头碱(1μM)抑制Ito,在+50mV刺激电压下,Ito从3203.6±617.1pA下降到2809.0±547.3pA。同时增加INa。哇巴因5μM使大鼠心肌细胞APD缩短(APD90从86.3±25.2ms缩短至58.9±20.8msn=5,p<0.01),ICa在+10mV刺激电位下从-1326.9±318.9pA减少到-782.3±395.3pA;使Ik1从-1868.3±187.8pA增加到-2392.8±366.7pA(刺激电压-120mV,n=10,p<0.01);使Ito从1272.7±317.6pA增加到1706.6±485.5pA(刺激电压+60mV,n=5,p<0.01)。结论: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的活性点或最佳靶点是ICa,INa,IK1,Ikr和Iks。APD缩短或过度延长均可致心律失常,一个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对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