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开封犹太人艾田之后,西方才首次知道了在开封存在着一个犹太人社团。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开封犹太人的记载,本文从古碑、牒谱、楹联、匾额、信件、著作以及地方志中对开封犹太人古代档案资料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27日,是纳粹德国设立的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被盟军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犹太人悲惨的遭遇令人痛心。自然,逃出魔掌的是一些幸运人。在这些幸运人中,有一些人逃到了中国。其实,早在上千年前,就有犹太人来到中国。近代以来,到中国来的犹太人更是不计其数。开封犹太人与雅可布在古代,开封是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的中心。宋代帝王曾友善地对犹太人说:“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开封)。”明白地告诉他们,可以保持自已的宗教和习俗,住在中国帝王身边也可以。帝王的话使处境已开始变得艰难的犹太人大受感动。他们在中国娶妻生子…  相似文献   

3.
曹海燕 《科技信息》2010,(34):I0365-I0365
明末清初时期,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为了传教他们传入编写和翻译出版了各种书籍,推动了中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论述了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我国的文献传播情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11,(15):32
<正>中国制造何时脱掉"洋马甲""我认为中国人有一种天真的脾气,一旦发现外国货质量更好,就喜好外来的东西尤甚于自己的东西。看来好像他们的骄傲是出于他们不知道有更好的东西以及他们发现自己远远优胜于他们四周的野蛮国家这一事实。"400多年前,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就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式写道。几百年下来,中国人的这种脾气不但没改,反而似乎越来越盛了。  相似文献   

5.
开封犹太人于北宋时期定居开封,以经商为主,其宗教文化较独立。明清时是开封犹太人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封犹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心转向官商并重,且更侧重于习儒入仕。犹太会堂是传承犹太民族信仰的重要媒介,它的屡次修葺和最终坍塌是开封犹太人衰落的一个缩影。导致他们兴衰的根本原因应从犹太人自身思维方式的来源即犹太教义中的一神思想上来考察。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不久就发现了生活在那里的一个"独特的"穆斯林群体,并对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开始了解、研究这一群体及其信仰——中国伊斯兰教。他们考证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整理了中国伊斯兰教文献,在与阿訇和毛拉的接触中也形成了他们对这些中国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认识。这些共同构建了西方传教士对近代中国伊斯兰教的初步认知。尽管西方传教士了解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直接目的是出于传教,但他们的研究开启了近代西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穆斯林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明末韶州同知刘承范因负责处理传教士利玛窦离开肇庆到韶州的诸多问题,与利玛窦多有交往.他写的《利玛传》对利玛窦的相关史实具有重要的补正作用.就《利玛传》产生与发现的来龙去脉进行多方面考证,对更好利用这一珍贵史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西方初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了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标志性事件是欧几里得《原本》的首次汉译.这个时期为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时期,涌现出了代表人物徐光启、利玛窦、李之藻等,其数学汉译开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数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几何原本》是随着传教士传入的科技知识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元朝时第一次传入.最早的汉译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前6卷,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后9卷.《几何原本》的翻译及传播培养了一批数学家,他们通过对西方数学和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研究数学的作.将《几何原本》发展史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西方国家曾派遣大量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瑞典浸信会选择了山东作为传教地域,诸城是其最主要的传教地点之一。同其他西方大国相比,瑞典传教士较少政治色彩。诸城瑞华浸信会一方面大力传播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创办学校、医院、孤女院等社会事业,并间接将西方现代文明带到了诸城。瑞典传教士虽然离开了中国,但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却始终与诸城保持着纯洁的友谊,这种友谊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1.
祝世禄乃明末南京陪都重要官员,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南京期间,曾得到他许多关照与帮助,在西方文献中多有反映,但在祝氏文集中仅有“赠利玛窦”一诗存世。考述祝世禄与利玛窦的交往,阐释祝世禄诗作的蕴意,从中可揭示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在明代,著名的西洋人利玛窦神父为了寻找一支迁徙到开封的犹太 人,派遣教士前往开封,这掀开了天主教在开封传教的序幕。明末战 乱后,天主教一度退出开封,直至晚清鸦片战争,天主教与开封才重 新有了联系。今日开封,存留下许多天主教的建筑与故事,或明或灭 的历史印迹。  相似文献   

13.
艾仁贵 《世界知识》2012,(17):58-59
近代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量来华,在中外交流交往中留下不灭的痕迹。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千百年来漂泊不定、四海为家的犹太人,早在遥远的古代即已有定居中国者。在商业高度发达的北宋,犹太人与中国出现了深层次的交往。开封犹太人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由于入境较早、居住集中、延续较长,保留了一些文物、文献,开封犹太人常被视为中国犹太人的代表。尽管有迹象表明广州、北京、宁夏、泉州、洛阳、敦煌、长安等地古代也有犹太人存在,但是目前为止有据可查并且影响最大的只有开  相似文献   

14.
13世纪的天主教教廷使者、传教士,还有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当时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宗教问题,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中国佛教,尽管充满了误读,但不难看出他们在介绍异国宗教状况的表象下,理解异国文化的努力。大发现时代的欧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多停留在异国情调层面,商人、传教士未能也不可能深刻理解和感悟中国佛教,但其意义重大:这是继马可·波罗之后两百余年,欧人首次向西方传递了中国佛教形象。考察17世纪前欧人笔下的中国佛教形象,对今日中西宗教文化的交流不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人在中国开封被同化是中外关系史和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今人极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是犹太民族史上被外族同化的弧例。本文研究了中国开封犹太人的历史,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封闭以及开封独特的环境因素——周期性的洪水,尤其是科举制度与儒家思想对犹太文化的强有力渗透,促成了开封犹太人在600年间被汉族同化。本文还根据笔者亲自前往开封所做实地考查的素材,对开封犹太人的现状、生活和民族意识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关于麋鹿(简称麋,俗呼四不像)在中国的历史,几乎都是根据一些西方科学家的观点向国内外介绍的.也就是说,麋虽是起源于中国的稀贵野生动物,但自汉末以来在中国早已绝迹,只有清朝北京南苑这个御苑里曾经保存着;西方国家在1865年以前还不知道有这一种动物,而是由一位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首次在南苑墙外才窥见的.由于他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西方犹太人"斯·茨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在漫长的流浪生涯中,他们逐渐融于周围其他民族中.在岁月的流失和时代的变迁过程中,欧洲的犹太人渐渐显出了差别,形成了所谓的"东方犹太人"和"西方犹太人".茨威格就是属于典型的西方犹太人.在他的幼年和青年时代,没有其他犹太人所经历过的坎坷和磨难,也没有犹太文化和宗教的限制.但晚年的不幸遭遇,则将犹太人意识作为一个不能溶化的因子慢慢地嵌入了他的灵魂,这对他晚年的生活、思想、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及创作,就必须注意犹太意识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广东是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最早的窗口。16世纪,西方科学就随传教士从澳门经广州进入中国。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就是广东人,早期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许多来自广东,"睁眼看世界"让他们接触到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带回国内,詹天佑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梁启超先生也是广东人,他提出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开启了中国科技教育体制化的进程。他曾深刻论述学会对西方科  相似文献   

19.
早在16世纪中叶,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就开始来到中国传教,鸦片战争以后,伴随资本主义大炮狂暴袭来的,便是大批传教士在中国展开了普遍的传教活动.传教士的东来,一方面是在履行其传教与文化侵略的职责,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为中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成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一支特殊的外来势力.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西方宗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这一问题存在着基本否定和过分赞扬两种颂向,没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西方宗教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因此,笔者拟从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晚清时西方宗教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第一人,他对中西数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六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井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相互融合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数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