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崇明     
《华东科技》2014,(4):28-29
正崇明生态岛建设得到了世人的肯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评价之高为其未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生态崇明已成为了当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典范,其最突出的一点贡献即是:生态文明应该是在有约束条件下的均衡发展论。无论怎样,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漫长而崎岖,需要科技与生态相和谐的,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6,(2)
正2015年11月21日,"美丽中国·生态科考"大型科考活动在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尧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启动。该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林业厅和贵州省工商联共同主办,石阡县委、石阡县人民政府、北京颂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此次活动还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的共同支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17,(6)
正2017年9月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北京林业大学、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等机构共同发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支持的大型生态公益系列品牌活动"美丽中国·跨界科考"第三季启动。近百人专家媒体团  相似文献   

4.
<正>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最早是由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1980年出版的世界自然保育方案报告中提出。永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经济的永续发展以及社会的永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原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运动三大各自为政的领域结合而成,要求达到生态完整、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不仅要追求现世代人民的福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区域内环境——资源压力较大的现状,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掘地区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和二、三产业,兴办各种经济实体,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从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1998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生态五百佳”之一)发展农村经济的成功典型中可以看出:立足当地条件,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在政策、资金、技术三到位上狠下功夫,同时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农村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许缨 《科技潮》2000,(2):118-119
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共识1999年第三季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题为《2000年全球环境展望》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世界各国解决当前重大环境问题的步伐落后于环境恶化速度,21世纪世界环境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这一报告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30个环保研究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09,(4):19-19
近日,“2009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国际合作高层论坛”在长沙市橘子洲举行。该论坛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环境保护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联合主办,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协办。本次论坛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重点围绕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等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论坛设一个主论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两个分论坛“环境友好技术与环境友好产业”和“节能减排与企业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的提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5年研究报告指出,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不仅形成很多生物生存的胁迫环境,而且也形成了所有生物进化发展的全新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生物能否适应污染4如何适应4以污染为主导生态因子的适应性进化发生的速度如何4这种进化响应对现有物种的“自然性”进化产生怎样的影响4这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09,(18):15-1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8月18日发布了有关中国上海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在环保方面所作努力的评估报告。环境署指出,上海在世博会筹备过程中所开展的环保工作,不仅将惠及7000万世博会游客,也将为2000万上海市民留下一份绿色资产。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这个主题旨在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海洋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我们目前面对的选择是:使我们的海洋保持健康和充满活力,还是任其遭受污染而濒于死亡?  相似文献   

11.
李忠东 《广东科技》2009,18(23):64-67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正在飞速增长。据统计,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0%。说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中心,一点也不为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城市的快速膨胀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破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之所以将创建绿色城市作为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0,(8):28-28
印度的电子垃圾预计到2012年将增加至约80万吨。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CPCB)进行的一项调查估计,2005年印度产生电子垃圾14.7万吨。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清单评估手册2007年的估计,欧盟每年人均产生电子垃圾约14至15公斤,在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每年人均产生电子垃圾不到1公斤。  相似文献   

13.
 从“十四五”保护与发展的生态关系角度,探讨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十大生态关系,阐述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的一系列有关生态关系的生态智慧及生态技术,并对长江、黄河等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报告向各国领导人发出呼吁:实施绿色新政,在两年内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约7500亿美元投人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这些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商机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于光远先生对生态经济有非常独特的认识,强调生态与经济之对象一致性和视角的差异;强调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意义。进而,于先生强调生态、经济与道德的同一性,并坚持研究生态问题的实践伦理学立场。他的这些观点对保护生态、提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发展循环经济,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于先生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前瞻性思维方式在开阔我们视野的同时,也给我们“圆美丽中国梦”以深远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态力概念     
生态力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驱动力。生态内力是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能力,它把从环境中吸入的物、能转化为生物本体的物、能,并将部分内在的物、能输出体外,显示了生物本身的活力和生产力;生态外力则是环境综合作用向生物输送物、能的力量。生态内力与生态外力之和称为生态合力,它是生态动态平衡的指标,表示环境条件的适宜程度。生态力的研究尚属起步,其概念、理论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8.
绿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清洁生产是关于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无疑地,清洁生产技术属于绿色技术。但绿色技术不能等同于清洁生产技术。在功能上,治理污染技术与清洁生产技术互补。治理污染技术是通过分解、回收等方式清除环境污染物,即解决存在的污染问题,而清洁生产技术是保证未来不发生污染问题。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局部自然生态也可能出现恶化,如沙漠化、泥石流、湖泊沼泽化等。自然生态恶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基于知识本体的反思方法,在明确生态和环境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不仅要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关于生态与环境的公平实质上是谈论人对待生态与环境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且更要发掘这种正确观点背后的关于生态与环境的哲学反思方法的科学原理或相应的范畴体系(宏观架构),它建立在生态与环境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是同关于生态与环境的意识、伦理及法律等概念一道构成的几个组合概念,是驾驭整个关于生态与环境的哲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实困境在于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需求与资源承栽能力之间的矛盾,消费价值导向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公民生态意识不足与建设全民层次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发优势包括政治、文化和现念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