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巨膜长蝽成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包括成虫长翅型、短翅型,长、短型前翅和雌、雄成虫的内外生殖器等的具体描述及图片.研究结果表明,巨膜长蝽长翅型成虫后翅完整,而短翅型成虫后翅无或仅具翅芽,且长、短型前翅形态差异明显.这表明巨膜长蝽迁飞造成危害的仅为长翅型成虫.  相似文献   

2.
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技术对蜻蜓前后翅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探讨浙江临海地区常见的4种蜻蜓前后翅的翅型和翅脉变异规律,进而揭示其形态相似形关系.结果表明,异色多纹蜻和红蜻翅的形态相似度最高,而黄蜻与其他几种蜻蜓的差异最大;差异的部位主要在翅痣、翅结区域、径脉域、径脉与中脉之间、肘脉域以及靠近翅基部的臀脉域等区域;异色多纹蜻和红蜻的关系最近,而黄蜻与其他几种蜻蜓的亲缘关系最远.几何测量学可用于蜻蜓种类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河南绿Cong属Mnais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治国 《河南科学》1996,14(2):168-174
本文认为河南绿Cong属Mnais标本翅脉和翅膜的颜色,特别是支闱端部外方前缘支室的形态及翅痣后级跨翅室数,在个体间或同一个体的四翅间变化极大,难以作种间分类特征。但后胸则片鲜黄金,上端角有一三角形绿色斑,腹部第2、3节基端两侧有黄班,雄交合器前端角状2分叉并变向两侧以及肛附器形态等特征稳定,同时参照其它综合特征河南绿Cong为Mnais andersori tenuis(Oguma)一种。  相似文献   

4.
以黄脊雷蓖蝗为外群,选择20个形态性状对竹蝗属10个种(亚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并据此探讨了其区系形成.结果表明:竹蝗属可以分为长翅和短翅两个类群,短翅类群包括蒲氏竹蝗、黑翅竹蝗和思茅竹蝗;形态分类中归为短翅类群的贺氏竹蝗是长翅类群中的一个高度特化的种类;中国的西南地区是竹蝗属的分布中心,同时也是其起源和物种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9,(5)
正幽斑金灰蝶(Chrysozephyrus zoa)隶属灰蝶科金灰蝶属,在我国分布于陕西、四川、甘肃和浙江等省。幽斑金灰蝶是中型灰蝶。雌、雄蝶前后翅背面斑纹差异明显:雄蝶前后翅背面的底色为黑色,中室及周边有金属质感的绿色斑纹,且前后翅外缘有较宽的黑边,其中前翅的黑边明显窄于后翅,也有部分个体后翅的绿色斑纹不明显,甚至趋于  相似文献   

6.
姬蝽科(Nabidae Fieber)是半翅目中的一个小科,多为捕食性,捕食各种小型软体昆虫如蚜虫、螨类等,对上述昆虫的大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科昆虫的体一般小型,狭长成长椭圆形,通常6—10毫米,多为暗色,有些种类具鲜艳的红或黄色斑纹;触角4节,具单眼;足细长,前足捕捉式;喙4节,弯曲;前翅分革片、爪片及膜片,有长翅型、短翅型和有些种类无翅。  相似文献   

7.
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褐飞虱成虫和各龄期若虫的可溶性蛋白,结果表明,成虫各类样品中,条带数量基本相同,只发现一条雌性成虫所特有的蛋白条带,而多数条带在不同翅型或性别样品中存在着含量差异。如有4条条带在长翅型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短翅型中的含量;在雌、雄成虫样品的比较中则发现2条条带在雄虫中含量高于雌虫,而另有3条条带在雌虫中含量高于雄虫。若虫样品随着龄期升高,条带逐渐增多,发现有4条条带在各个龄期中均有表达,1条条带只在5龄若虫样品中出现,另有1条条带从4龄期开始出现。此外,还发现有2条条带在长翅芽若虫样品中的含量(9.029,9.563 ng/μL)明显高于短翅芽若虫样品中的含量(5.133,3.111 ng/μL)。并讨论了这些差异条带与翅型或性别分化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4年10月15日,马中翼等同志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河谷地区泸水县的老窝,捕到一只小鸟。此鸟大小似雀,翅长95毫米;嘴短而粗实,稍向下弯曲;翅形尖长;尾羽12枚,羽干柔软;跗跖被羽;脚呈对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似啄木鸟。前额和颊纹亮橙黄色,头顶至后颈橄榄褐色,上背黑褐,下背柠檬黄色,腰部浓染橙黄色,颏、喉灰褐,胸和腹铅灰,下腹灰白色。根据标本,查阅了《印度鸟类志》、《印度鸟类手册,第4卷》和《缅甸鸟类》等文献,确认这只小鸟在分类上属鴷形目、响蜜鴷科、响蜜鴷属的黄腰响蜜鴷(Indicator xanthonotus),是中国鸟类科、属、种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定位观测了紫藤的访花昆虫种类及觅食行为,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花粉形态。结果表明:紫藤的主要访花昆虫为膜翅目的黄胸木蜂和意大利蜂,两者都有传粉行为,属传粉者。意大利蜂除有传粉行为外还有偷蜜行为。花粉在形态上表现出多型性:长球形(赤道观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裂圆形),三孔沟;三菱锥形(赤道观近三角形,极面观近三角形),六孔沟;赤道观近三角形,极面观近菱形,四孔沟。外壁纹饰均为橘皮状。  相似文献   

10.
食蚜蝇科(Syrphidae)是双翅目中一个较大的类群,也是该目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一个类群。该科昆虫成虫大多数有访花习性,是仅次于蜜蜂的重要授粉昆虫;幼虫中约1/3种类为捕食性,是蚜虫的重要天敌;有些食蚜蝇还可以作为环境指示者。2010~2015年以来,笔者对兴义地区访花食蚜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目前已知访花食蚜蝇科昆虫计33种,分属2亚科23属。其中异巴蚜蝇属、宽扁蚜蝇属、异食蚜蝇属、直脉食蚜蝇属、斑翅食蚜蝇属、毛管蚜蝇属、平颜蚜蝇属、粗股蚜蝇属等8属为贵州新记录属,褐翅异巴蚜蝇、弧缘长角蚜蝇、短角宽扁蚜蝇、爪哇异食蚜蝇、卵腹直脉食蚜蝇、斑翅食蚜蝇、宽尾细腹食蚜蝇、绿色细腹食蚜蝇、金黄斑食蚜蝇、黄跗斑眼蚜蝇、东方毛管蚜蝇、闪光平颜蚜蝇、东方粗股蚜蝇、黄盾蜂蚜蝇等14种为贵州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1.
金纹细蛾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 5代 ,以蛹越冬 ,主要以幼虫潜食植物叶肉为害。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5~ 18日 ;第一代 5月 2 3~ 2 8日 ;第二代 6月 2 2~ 7月 2日 ;第三代 7月 2 0日~ 8月5日 ;第四代 8月 16日~ 9月 4日。利用性诱剂防治金纹细蛾效果显著 ,5个诱扑器共诱雄虫 2 584 9头。利用树干注射器注射 4 0倍速灭杀丁防治效果达 53%。  相似文献   

12.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面气候资料,对九顶山东坡绵竹市、什邡市、木瓜坪和西坡凤仪镇四地的气候资源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九顶山山麓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东坡最佳旅游时间为5-9月,西坡最佳旅游时间为7-9月,东西坡冬季都偏冷,全年没有酷暑,非常适合开展避暑旅游。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7年2、5、8和11月三沙湾调查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23个种类,其中,隆头鱼科的卵和(鱼叚)虎鱼科仔稚鱼最多,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个体数的47.1%和97.1%.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季节变化明显:5月,鱼卵和仔稚鱼的丰度最高,分别为1.37和1.61 ind/m~3;2月份仅采获少量鱼卵,丰度为0.03 ind/m~3;8月和11月分别仅采获仔稚鱼和鱼卵,丰度分别为0.35和0.06 ind/m~3.仔稚鱼的平面分布与浮游动物幼体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春季大型浮游动物与仔稚鱼丰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桑玉强  李分  张劲松  贾长荣 《河南科学》2012,30(9):1395-1398
利用小浪底生态定位站2006—2010年的气候资料,选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湿度等指标,分别利用中部地区舒适度指数评价方法和奥利弗舒适度评价方法对济源市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济源旅游出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济源市5月和9月旅游舒适度最高,属于旅游气候上的黄金时间.3,4,10,11月气温相对适宜,气候相对舒适,有利于游客出行.6—8月气温相对比较高,可以开展以登山、戏水等活动为主的避暑旅游活动,可利用的旅游资源有王屋山、黄河三峡、九里沟等,其中6月下旬—7月上旬可以开展颇具特色的小浪底观瀑节旅游活动.12—2月气温低、风速大,可以开展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的旅游活动,如参观城区的济渎庙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10年吉林省21个气象站5-9月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按照低温冷害气候学标准,分别对吉林省5-9月各月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发生类型、时空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吉林省5-9月各月的低温冷害发生频次没有出现突变,都在减少,但显著性水平各不相同.各月低温冷害发生频次具有3~5 a的短周期特征,5月、6月、7月、9月中发生的低温冷害有10~15 a的中周期,长周期表现不明显,受局部地貌等因素影响,吉林省5-9月各月的低温冷害发生频次在5月表现为东西多、中部少的特点;6月、7月则呈现全面多发的态势;8月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9月则呈现东西多、中部少的特点.吉林省低温冷害型多表现出低温多雨和低温少日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蓝目天蛾在西宁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寄主植物附近5—10cm深的土层中作土室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6月中旬达到高峰。当年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始见,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平均寿命30d。每雌产卵量250粒左右,卵多散产于嫩枝或粗枝的隐面,卵期平均8d。幼虫5个龄期,完成发育平均历期37d,取食约160片柳叶。蛹期20d。7、8月份以第一代的幼虫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2000年2月,对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的5个旗县市22个乡(苏木、镇)的216只羊进行了尸体剖检,共收集羊狂蝇1龄、2龄和3龄幼虫3926个;对3群552只羊进行了临床检验。结果表明:羊狂蝇(Oestrus ovis)蛆是引起兴安盟羊狂蝇蛆病的病原;临床检查,羊狂蝇蛆病感染率为92.21%;尸体剖检,羊狂蝇各龄幼虫在羊鼻腔内全年至少寄生8个月,由于重复感染各龄幼虫感染率随季节不同而不同,范围在40.00%-95.00%之间,感染强度为1-140个;动态监测为羊狂蝇1、2、3龄幼虫全年均表现出两个感染高峰,分别为6月和11月、5月和翌年1月、5月和8月,从而说明兴安盟羊狂蝇繁殖有两个世代。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生长阶段三个退化程度群落的近红外反射率之间都存在显差异;在8月底至9月底期间,不退化群落与重度退化群落可见光反射率之间差异显。在6月底-9月底期间建立的估产模型在不退化的中(轻)度退化的群落中都无显差异,但分别与5月底的估产模型差异显;重度退化的冷蒿草原群落在5月底产草量与植被指数之间无显相关性,7月底与8月底建立的产草量估测模型与6月底、9月底的产估模型之间分别差异显。对大针茅草原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生长高峰时期的产草量平均估测精度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对危害毛竹杆部的重要竹蚧——拟白须盾蚧孤雌生殖型的形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该虫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一年发生两代,以雌成虫越冬。第一与第二代雌成虫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初和9月中旬。两代产卵和孵化盛期基本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卵量7~94粒。每代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是92%和87.7%。11月下旬开始越冬。主要天敌有跳小蜂、红点唇瓢虫、和寡节瓢虫。药剂防治用50%马拉硫磷和25%亚胺硫磷乳剂1:1000倍液喷雾,有85%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