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四肢长管骨骨折,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等一些方法治疗。我院骨科引进上海医大等单位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改良Bastisni固定器),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在临床中应用,用以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至1996年12月对日共治疗56例患者。经术后随访,骨折均已愈合。作者认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固定方法,经掌握使用技巧及控制适应症,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关平  戴玉景 《甘肃科技》2005,21(1):160-162
探讨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和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总结87(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和56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胫骨骨折病例的骨折情况、手术资料和疗效,并进行比较。并经4-20月,平均11月随访,从生物力学、,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给予评价。结果:两组患在扶拐下床、弃拐下地、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错位等方面存在显性差异(P(0.05),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优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组。结论:双平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抗扭转、抗弯曲力量强,具有优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学性能,更适用于治疗胫骨粉碎骨折,强调对粉碎骨折给予有限内固定和必要的植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组32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36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比较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情况,并在6个月、12个月时采用腕关节Cooney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及掌倾角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腕关节Coone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2003年1月~2006年1月应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以临床疗效和X线片表征为指标,按照Jakim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分.结果评定为优21例,良9例,优良率为93.8%.说明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病人应用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固定疗效,方法:采用上海医疗器械厂设计珠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无选择性治疗下肢骨骨折69例。结果:68例一期愈合,1例延迟愈合,6例17钉孔发生不同程度感染,对症治疗后控制感染。结论: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为下肢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良穿针外固定架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2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改良穿针外固定架治疗组49例,锁定钢板治疗组43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随访3~16个月,两组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按Harris标准评定两组关节功能,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9.79%,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0.6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并发症2例,锁定钢板组并发症4例。结论:改良穿针外固定架较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改良穿针后固定可靠,能早期下地扶拐行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适合于无严重合并症的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应用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在我院选取的56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运用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即清创及复位骨折后穿针固定),另28例纳入治疗组,则采用国产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段(“T”型或中线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结果行外固定支架的患者效果远远优于采用环形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其优良率达95.5%(42/44)。且在一定访时间内,其术后断钉现象、钢针松和感染率以及骨折愈合率均优于环形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可早期有效固定骨折端,从而在创面闭合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且手术简便易行,创伤较小,使其疗效得到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5年~2004年共收治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95例,均属Ruedi和AllgouerⅡ,Ⅲ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采用AO苜蓿叶形钢板内固定32例为A组;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30例为B组;短期外固定架固定后改用钢板内固定33例(即两阶段法)为C组。结果 经10个月-8年的随访(平均2.4年),按Teeny和Wiss评分系统,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5.63%,并发症发生率为26.5%;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0.5%;C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4.85%,并发症发生率为22.5%.结论三种方法可用于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其中两阶段治疗法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对130例骨折病人,施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改变了过去传统用石膏或夹板固定及李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后保持有效固定,防止针道感染,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并亲自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所在在治疗方法上也较多,有手术切开复位固定及非手术疗法,又可分为手法复位后管型石兰外固定及牵引疗法,加手法复位、功能锻炼和内服外用中草药治疗牵引疗法。目前,又可分为两种做法,一种是先行手法,复位夹板纸垫外固定,然后维持牵引,另一种先行超重滑动牵引夹板纸垫外固定,使骨折自动复位或稍加手法复位的方法,1986年以来,采用了超重骨动牵引,小夹板纸势外固定和功能锻炼,配合中草药冶疗股骨干骨折6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从1986年以来,先后对治疗的64例股骨干骨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2例Pilon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法等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后平均随访2年,对患者踝关节进行评分,传统治疗的优良率88.2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优良率92.60%;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法的优良率97.40%.结论:Pilon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后两种方法治疗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比保守治疗效果好,而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方法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最佳选择,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护理。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5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2至9cm,平均4.7 cm。结果25例病人随访8个月至10年,平均5年6个月,骨不连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发生。说明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关节活动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01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8例临床资料,使用关节活动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植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运动功能。结果平均随访8月(3~11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9,良12,可5,差2,优良率为81.3%,术后无伤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结论正确评估软组织条件,根据损伤分型选择合理手术时机及固定方法,使用关节活动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植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伤口感染率低,骨骼血供破坏小,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骨外固定技术是治疗四肢畸形和肢体创伤等疑难骨科杂症常用方法.针对现有骨外固定架组件选择困难、操作复杂、可调节空间有限等问题,通过增加平连接片与Z形连接片对Taylor空间支架优化,提高了支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利用6个位置参数建立运动学模型并求解正解、逆解,正解的条件数据与逆解的结果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0.01%,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此外,利用MATLAB对该骨外固定架的位置工作空间和方向工作空间进行了仿真,可帮助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骨架组件尺寸.运动学分析为该骨外固定架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外冷技术是实现铝材超薄快速铸轧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在铸轧过程中对铝板和辊套外表面进行强制冷却以达到提高系统的传热能力,增加铸轧速度,提高铝材质量的目的.作者在研究了铸轧过程传热模型和辊-板系统温度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冷板面和辊面对辊套和铝板的温度场及铸轧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铸轧速度的提高,外冷板面对提高铸轧速度的影响逐步减少,而外冷辊面对提高铸轧速度的影响逐步增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外冷板面和外冷辊面对提高铸轧速度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应将辊面外冷作为外冷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采用高效外冷介质,合理设置外冷区间来满足超薄快速铸轧对外冷技术的要求.本研究对确定铝材铸轧过程中的外冷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方法.方法:"Z"形跟键切断,经皮纵向钻入Φ(3.5~4)mm骨圆针至跟骨后关节面下方撬拨,跟骨钳钳夹跟骨内外侧壁,进行挤压,经X线透视及卡尺测定证实复位满意后,该针继续钻入,穿过跟骰关节直至骰骨,石膏外固定6周.比较双侧跟骨Boehler角及跟骨宽度,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并测定踝关节功能,随访多项临床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4例关节跟骨骨折行本法治疗,随访8~68个月(平均27个月),临床疗效优15例、良6例、一般2例、差1例.本组疗效优良率为87.5%.结论:跟腱切断有利于关节内跟骨骨折的复位.跟腱"Z"形切断石膏固定6周后,跟腱功能可逐步恢复,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台10kV环氧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的外绝缘表面的电场分析来探究其在受潮环境下的放电机理.首先建立了该变压器的二维电场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外绝缘表面干燥、带有连续受潮层两种不同运行环境下的沿面电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表面干燥,当表面带有连续受潮层条件时,变压器外绝缘表面局部电场强度升高近10倍,可能会在外绝缘表面产生沿面放电现象,这对外绝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采用一种特殊的工艺对该变压器的外绝缘进行表面处理,使得连续的受潮层离散为分离的水滴,并对此情况下的表面电场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与上述带有连续受潮层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局部外绝缘表面电场强度降低80%,有效地提高了环氧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的寿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粘贴保温板外保温、保温浆料外保温、有网现浇外保温、无网现浇外保温等4大流行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提出了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就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构造、防火新规以及施工防火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借助有关文献、工程应用软件和特此编制的薄板弯曲有限元程序提出了两种确定板底粘钢加固区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