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路线法于2003年5月对贡嘎山保护区所属湾坝乡盐水塘进行调查,与以往不同,作者应用了7种处理方法,筛选了具有不同结果的2种方法即最远距离法和Ward’s法对粪便咬节值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在不足20km^2的研究面积上,共生活着3只大熊猫,2只在沟谷的最里边,1只在另一个沟口. 相似文献
2.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1年~1992年对凉山山系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进行了野外生态调查.使用逆向截线法和样带法,以粪便为间接指标,调查了大熊猫的数量,并与传统的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大熊猫36±6只,以粪便大小、咬节长度和消化程度等确定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并结合种群的分布特征,对其动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4.
大熊猫咬节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随机采在熊猫粪便两团。,全部测量其咬节长度,用偏度,峰度和偏峰度联合检验,证明其咬节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为野外大熊猫数量调查和年龄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大熊猫的季节活动规律和人为干扰状况,提高大熊猫监测水平。使用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记录大熊猫活动信息。作者于2008年3-6月,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密集分布区进行了红外线数码相机监测。监测表明:平均海拔1614-1871m的区间,大熊猫拍摄率较高,2075米拍摄率很低,这与大熊猫的季节迁移活动规律是符合的。大熊猫的昼夜活动比是3.46:1;73%的样线上有大熊猫分布;0.91%的点上有人为干扰因素;12.68%的照片中出现天敌,成年大熊猫具有应对天敌的能力;交配季节标记行为占18.65%,标记行为较多:其中有2张照片记录到了交配场所。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在大熊猫监测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尝试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处理氧气转炉复吹工艺试验数据,证明底部供气强度对炉渣氧化性及脱磷、脱硫能力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并得到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汤强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73-75
对同行业、同系统的几个企业按经济指标进行分类需要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聚类分析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字聚类方法。根据四川省南充市丝绸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数据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南充市五大丝绸企业进行了经济效益分类。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某一水系的地表水总体质量进行评价,运用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方法,结合水系中不同水质所占断面比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一种新的模糊聚类判别方法对水系总体水质的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实现了对水系总体水质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水系污染程度的认识,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聚类分析法在土层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类分析是运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类的划分以及各类之间的亲疏关系,它对于一切涉及到分类的学科都是适用的.首先简要介绍了聚类分析确定土层的步骤,它主要包括指标的选择,数据的标准化,相似(距离)矩阵,聚类方法的选择,聚类数目的确定和聚类结果的解析;然后以苏州南通(苏通)大桥进行的现场扁铲侧胀试验结果为例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此方法在分析土层组成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张永奎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6(4):404-408
文中介绍了聚类分析中的聚合法及其在动物分类中的应用。研究的任务是试图开发一个哺乳动物分类系统,该系统是以分析描述426种动物的短文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密度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4 ~1995 年对相岭山系的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进行了野外生态研究,以粪团作为间接指标,使用样带法、逆向截线法和传统的方法,对大熊猫种群密度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种群密度为0 .032 5 只/km 2 。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大熊猫的保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结合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的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探讨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这些地段的纽带作用,逐渐减轻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从而促进秦岭大熊猫不同局域种群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大熊猫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点,本文用PAP法对两只大熊猫胃底、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五羟色胺、生长抑素、胃素、胆囊收缩素、神经降压素、胃动素、抑胃多肽、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和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圈养繁育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繁育的2只大熊猫幼仔(雌,雄各1只)8-421日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为相同年龄的幼仔,雄性个体的平均体质量较雌怀的大,但二者的日均或月均体质量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雌性幼仔的日均体质量增长率较雄性的大,同样,雌性幼月均体质量增长率也较雄性幼仔的大,研究结果表明,母兽与人工交替哺育有助于幼仔体质量的增长,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人工哺育所用的奶粉组成成分,幼仔所处的环境以及幼仔的活动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摄食行为及营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3-11月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立观察站,对大熊猫摄食行为及营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喜欢选择一定组的峨热竹以及营养质量最好的竹叶和竹笋,是适应食物基地的一种营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是近20年来一个比较活跃的区域,目前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微生境与采食场两个空间尺度上.具有平缓的坡度被广泛认为是大熊猫偏好微生境的特征,而在微生境内对采食场的选择则侧重于具有较多喜食食物的部分,如老笋、新笋等的集中处.大熊猫生境选择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外来人为干扰可导致大熊猫选择生境的漂移.同域分布的大、小熊猫具有明显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这反映了两种熊猫在生理、生态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而非因种间竞争导致的生态调整之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是强化大熊猫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保护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大熊猫监测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监测指标不明确、监测方法不统一、监测数据可比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各地监测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充分总结现有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的内容、范围、指标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相岭大熊猫现仅有荥河与瓦屋山两个种群,彼此隔离,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境地.本文运用VORTEX模型对大相岭大熊猫未来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灾害等的影响下,种群决定性增长率r>0,显示种群有增长的潜在趋势.但由于统计随机性及环境波动等影响,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平均统计增长率r<0,种群将逐渐走向灭绝.荥河种群和瓦屋山种群的平均绝灭时间分别为48a和33a.竹子开花、近亲繁殖等均对种群有明显影响.为保护该地大熊猫,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冶勒地区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软件———漩涡软件(vortex v6 .3) ,用4 种不同的初始参数模拟了冶勒地区大熊猫在100 a 内的变动趋势。模拟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灾变和近亲抑制的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有一个缓慢增长;当加入很小的近亲繁殖参数时,种群在第90 年绝灭,而加入176 % 的灾变机率时,种群在第60 年绝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