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滇西北地区是全球濒危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分布地区之一。此研究以大尺度的濒危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拥有濒危植物64种,分属于60属42科;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从南到北呈明显递增的趋势(R2=0.17,p<0.01);从空间分布宽度来看,81.3%的濒危植物分布范围狭窄,仅在1~2个县(市)域出现。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分布范围狭窄的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可能是解释研究区域内濒危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R2=0.58,p<0.01)。这意味着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其狭窄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
3.
利用一元回归分析和偏回归分析,探讨了滇西北地区温、热带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温带植物多样性的高值主要出现在研究区域北部,而热带植物多样性则未呈现明显的纬度趋势.热带植物比重高值主要出现在研究区域南部,而温带植物比重高值主要出现在北部.生境异质性对温带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明显高于对热带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这意味着,生境异质性对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气候因子对温、热带植物比重的解释率明显高于对温、热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相比气候因子与温、热带植物多样性的关系,气候因子与温、热带植物比重之间关系可能更能反映滇西北地区温、热带植物的生态位保守性.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地区是马先蒿属植物的重要分布中心,但有关该类群在此区域分布格局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马先蒿属植物物种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马先蒿属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宽度及其多样性的地理格局。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共拥有马先蒿属植物174种,分属于 13 个群、61 个系。比较重要的群主要包括根叶群 Grex Rhizophyllum、短叶群Grex Brachyphyllum、马先蒿群 Grex Pedicularis 和无枝群 Grex Apocladus 等; 比较重要的系主要包括长花系Ser. Longiflorae、轮叶系 Ser. Verticillatae、琴盔系 Ser. Lyratae 和肉质系 Ser. Carnosae。在种的水平上,45.4%的物种 (包括大部分特有种) 分布生境狭窄,仅在 1-2 个县域有分布。这可能意味着因其狭窄的生境,部分马先蒿属植物存在着较高的濒危风险; 在群、系和种的水平上,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升高均有增加趋势,这可能与马先蒿属植物的起源及地壳的差异性抬升所致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纬度分异有关。同样在群、系和种的水平上,随着海拔高差的增加,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同时,研究单元内,马先蒿属植物的总体海拔分布宽度与海拔高差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2= 0.56 ,P< 0.01 )。这可能意味着,由海拔高差所表征的生境异质性也可能是影响滇西北地区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之一。总体上,马先蒿属植物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可能与其区系起源、地壳的差异性抬升和生境异质性格局有关。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时间、生境异质性、竞争、捕食、生产力和气候等六个方面讨论了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分布格局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岭南稀有濒危植物的形成及其生物地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区稀有濒危植物135种,对其系统学、区系地理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例证了8类可能的物种形成方式,包括地质的、气候的、特殊生境的、避难所性质的、自然杂交形成的、边缘效应形成的、土著区系分化产生的以及由于生境片断化造成的等,与稀有濒危植物形成的致濒机制密切相关.另对各类稀有濒危植物的特有现象分析还表明,它们存在3种基本的复合模式,即:“濒危 区域特有”、“濒危 狭域生境特有”、“濒危 广域星散分布”等.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的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野生分布的国家及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6种,隶属19科,24属,其中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19种。并建议将84种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列入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名录。本在分析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现状评估、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植物的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收》第一册,中国西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除去稀有和渐危植物)28科,41属,52种,笔者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地理分布和植物区系分布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从属性的分布区类型来看,西南地区37属濒危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型有16属,占种子植物属的43.3%,温带分布型有19属,占51.4%,中国特有分布型只有2属,其中1属为西南地区特有属,说明属的特有分布现象不明显;从西南地区52种濒危植物的水平分布来看,有33种为西南地区特有种,占63.5%,说明种的特有分布现象明显;西南地区跨越了我国仅有的2大植物区,5个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10.
粤东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前人的资料 ,粤东地区野生分布的国家级保护植物计有 2 5科 ,2 7属 ,2 9种 ,占广东总种数的 45.3% ,其中 ,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 2种 ,二级保护植物 1 6种 ,三级保护植物 1 1种 ,主要分布在粤东北部山区 .改造区内森林植被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本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杜鹃属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对该属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方法:利用文献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地理梯度上云南杜鹃属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果: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升高,该属植物多样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偏峰分布格局,符合“中间膨胀效应”理论;在度梯度上,物种丰富度随度的升高呈单调递增格局,这可能与该属植物的区系起源和生态特性有关;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物种丰富度呈单调递增趋势。结论:研究区域内杜鹃属植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纬度、中高海拔(2500~4000m)左右的滇北地区。 相似文献
12.
李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9):059-067
该研究以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为基础,在科与属的水平上,探讨了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典型北温带成分(Typical N.Temp.)的主要类群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在科和属的水平上,滇西北地区典型北温带成分的种子植物分别有13科,174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北温带成分科总数的33.3%,属总数的73.7%,即从科水平到属水平,典型北温带成分占北温带成分的比例增加了40%左右,这可能意味着在过去的区系地质历史进程中,滇西北地区的典型北温带成分出现了强烈的区系分化过程.在科的水平上,滇西北地区典型北温带成分优势科的物种数占省内的比例均在40%以上,其中大部分科所含的物种数占国内的比例在50%以上.在属的水平上,研究区域内典型北温带成分优势属所含的物种数占省内的比例均在60%以上,占国内的比例均达到了30%以上.这可能意味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该亚型重要科、属在云南和国内的重要分布中心.研究结果也表明,滇西北地区典型北温带成分多型属所占比例从南到北呈明显的递增趋势,而单型属所占比例则呈相反的趋势.这可能意味着该亚型的区系地质历史从南到北呈现出相对更为年轻的趋势.科数和属数均出现南少北多的趋势,这可能意味着典型北温带成分的区系分化强度可能与地壳差异性抬升所致的气候变迁幅度的纬度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省悬钩子属(Rubus L.)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本属植物物种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偏峰分布格局,峰值出现在海拔2 000m左右;在纬度梯度上,从南到北,悬钩子属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单调递增趋势;在经度梯度上,由西到东,悬钩子属植物的多样性呈递减趋势。总体上,研究区域内悬钩子属植物的分布集中在高纬度、中海拔的滇西北地区,滇西北地区可能是悬钩子属植物在云南的分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鸟类分布数据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海拔、气温、降水等环境和地理因子数据, 探讨中国鸟类及其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存在着一定的随纬度增高物种丰富度降低的趋势, 物种丰富度高值地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江下游、武夷山、西双版纳、天山西部、喜马拉雅山东南麓至横断山脉等若干地区, 而在青藏高原大部、长江以南部分地区等出现低值, 但线性回归显示, 纬度梯度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与物种丰富度的Spearman相关性系数较高的环境因子有EVI、年均温、年平均降水等多种, 说明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存在复杂的共同作用机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这些环境因子可以分为能量、海拔变幅、气温稳定性、距最近大型水体的距离等4种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尺度的种子植物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属多样性的纬度分布格局与区系起源的关系.结果表明:起源于热带地区的种子植物属多样性与纬度梯度呈负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该植物类群存在着北上扩散的趋势;起源于温带地区的植物属多样性与纬度梯度呈正相关关系,暗示着其南下扩散的趋势.热带区系属的多样性纬度格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总体属多样性在纬度梯度上递减.Rapoport法则可能更适用于起源于热带地区物种多样性格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野外调查以及文献资料整理,从苦苣苔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地理分布特征等方面,阐述湖南省苦苣苔植物多样性现状。湖南省内共有苦苣苔科植物17属8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无特有属;特有种23种,占总种数28.40%。省内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西南地区。种数排前五的属为广义报春苣苔属(24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7种)、半蒴苣苔属(9种)、石山苣苔属(6种)、长蒴苣苔属(5种)及吊石苣苔属(5种)。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种的分类水平上,特有成分所含种数32种,占总种数的45.07%,表明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特有性较高。针对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特性以及湖南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现状,本文给出了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省内野生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滇西北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生存现状进行案例整理,初步分析威胁该地区野生观赏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滇西北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高山松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滇西北高山松林的生物量。林龄大生物量减小。林龄约40年和100年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294.306t/hm ̄2和231.495t/hm ̄2;在各器官中,树干生物量(143.532t/hm ̄2和102.120t/hm ̄2)最大,占群落总生物量的48.90%和44.24%;乔木一层(亦即高山松)的生物量254.283t/hm ̄2和171.408t/hm ̄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86.41%和74.04%;与林龄约40年的林分相比较,林龄约100年的高山松林中,高山松生物量所占比例减小而黄背栎等树种的生物量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