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十八大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对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采用标准值法和钱纳里标准法对重庆市及各个区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重庆绝大多数区县的工业化发展未能带动城镇化进程;绝大多数区县也存在部分聚集在城镇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造成城镇化率偏高的现象。本文针对重庆发展现有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就业体制,大力推进农民工待遇平等化,加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尽快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以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我国西部12省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交互作用,共同推进社会经济系统有序向前发展,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过程具有空间分异性和动态波动性。进而提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测度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模型,以2013—2017年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近年来工业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三农"问题突出,城镇化发展滞后、水平较低。近年来,河南省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本文试图对河南新型城镇化"新"的特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原因"、新型城镇化引领"什么"、新型城镇化"如何"引领等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屈越 《科技信息》2013,(15):79-79
城镇化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对于扩大内需、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学习和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对与城镇化相关的我国国情现状进行了分析,据此阐释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当前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恰逢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同步发展的重要机遇,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对国家级示范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关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的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了黄山市7区县2003-2014年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发现:黄山市7区县先后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逐步优化演变路径,2010年后7个区县全部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但协调发展的等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最后提出6条协调发展路径建议,以期实现黄山市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即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但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约束瓶颈。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山东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将对其他省份起到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本身城镇化的发展却质量不高、速度不快,因此通过合理的建设途径解决和规避现存的约束瓶颈,能够顺利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同关系,城镇化和资源环境的约束关系,城镇化和我国国情特点的特殊关系,城镇化和区域空间差异的对应关系,城镇化和现行体制的约束关系五个方面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途径,以期顺利推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以张家界为案例地,综合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DEA模型等研究方法,探析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旅游效率的演化特征,进而借助Tobit模型从人口、经济、土地、生态、社会5个维度辨析新型城镇化对旅游效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值为0.481,综合水平由0.061上升到0.920,呈稳步上升趋势;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趋势大致相同,经济城镇化发展最快,人口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较为滞后,但各维度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减;(2)旅游综合效率均值为0.883,亟待优化;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67,资源配置水平较高,而规模效率较低,是限制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3)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及生态城镇化均对旅游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土地城镇化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影响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9.
彭俊杰 《创新科技》2019,19(10):62-69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强调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产业为支撑、以粮食安全为保障,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实现"四化"协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契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割裂,既相互竞争、相互约束,又相互促进。随着"北雁南飞"人口大规模流动新趋势、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以及气候、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加剧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境,进一步折射出保障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冲突。新时代下应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稳定持续发展新格局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绿色生产消费新模式等路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过程中的新型工业化与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是我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工业均衡发展理论的实践。众多的专家学者对中部崛起和新型工业化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中部崛起过程中的新型工业化与自主创新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与自主创新在中部崛起过程中的突破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空间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城镇化战略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城镇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湖北、河南近四百份调研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农村流动劳动力在进行择业决策的时候,他们的年龄因素、婚姻状况、现阶段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内在因素和农村劳动力还受到城市户籍政策、城市就业政策、城市医疗保障、城市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环境等外在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在得出研究结论之后,从妥善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探索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可能对城镇化建设带来正面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新型城镇化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双重转型使命,大数据可以促进未来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大数据和新型城镇化的分析,将大数据思维引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从拆迁工作、公民信息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大数据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借鉴工业化国家战后城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城镇化模式因城镇化水平而变,忽视农业和乡村发展如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而进的城镇化,代表的是一种"工业文明"而非"生态文明"的城镇化模式.结合河南省城乡发展情况指出,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财政资金建设和发展乡村,并要以城乡统筹发展的开放性思维,从要素重组和功能提升的角度,重新寻找城镇化的动力和发展路径.在将"区域"视为一种在更大尺度上协调城乡不同建设活动的背景的情况下,提出把城乡社区一起,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的初步思维框架,并针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区域城镇"的3种表现形式.最后,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模式转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丛旭文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92-1396
农民失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失地农民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制度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通过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更好地为失地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保证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实现失地农民就地就业,减缓城市就业压力,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地方经济就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最终实现失地农民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新农村建设良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农业弱质性与市场风险性制约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与转换迟滞,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转换过程;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硬性约束。通过对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措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立足乡土,增强农村自身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市化为主线,坚持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协调发展”之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用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作为来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有力地推进了新余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中国一些城市化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逐步出现了多区域组团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市进入多元化的发展,居民对于城市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文化多个方面.正在兴起的"全域城市化"的趋势也为打破"城乡二元割裂"及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带来了契机.阐述了游憩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人居环境的视野下研究了游憩系统的游憩空间的构筑因素和研究模式,提出对未来城市化的游憩系统建立的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宋伟 《河南科学》2014,(6):970-974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从就业数量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多,河南新型城镇化出现就业支撑不足与招工难并存的逻辑悖论.从就业结构看,虽然总体来看河南非农就业的比重已经很高,但受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限制,河南农民工就业层次低且不够稳定,多数农民工仍达不到市民化所需要的收入水平,这就决定了河南的新型城镇化需要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推进.就当前的政策选择来看,首先,应不断扩大就业,不断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就业基础;其次,应从城镇与农村两方面消除人口城镇化的制度障碍,构建农民转户进城的顺畅渠道,使具备市民化能力的人口愿意进城、能够进城;第三,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多数农民有机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吴九香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99-102,1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展提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龙岩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就业结构特征,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展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军 《河南科学》2014,(6):949-952
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在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的情况下,本质上就是大量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化.在一个整体工业化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现时城市经济社会承载力有限,农民进城纠结、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休背景下推进城镇化,政府事实上面临着究竟向怎样的城市转移和怎样实现稳妥转移的严峻考量.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还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客观规律,让农民进城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注意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热中进行冷思考的问题,以利于科学推进城镇化,走一条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实实在在的城镇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