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张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也产生了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新矛盾,要求立法作出变革。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界限扩张的表现,其内容包括数字化权能、上载权能、传输权能和下载权能。信息网络传播权同其他著作权一样应当受到适当限制以平衡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合理确定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权利界限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是与文献数字化与网络传播关系最为密切的版权法律和法规。分析了在这3个法律、法规框架下文献数字化与网络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解决科技图书网络传播权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制度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作为平衡著作权人与著作权使用人利益的制度,在许多国家都有相关规定。然而在网络环境下,随着技术的发展,著作权人的权利得到了不断扩张,合理使用的范围却越来越小,有人甚至认为,合理使用制度将从著作权法中消失。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制度价值及图书馆的制度价值入手,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探讨了适合图书馆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浅谈信息网络传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著作权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应运而生。在保护著作权人权利的同时,又如何能让公众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现代文明,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依据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提出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制定应基于保护和限制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合理使用制度对网络著作权的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改变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合理使用制度作为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利益与促进信息广泛传播的利益平衡机制,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网络技术的考验,网络作品对合理使用的挑战和网络技术与合理使用之间的关系对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使用制度必须与技术手段一道发挥作用,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再平衡.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改变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合理使用制度作为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利益与促进信息广泛传播的利益平衡机制,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网络技术的考验,网络作品对合理使用的挑战和网络技术与合理使用之间的关系对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使用制度必须与技术手段一道发挥作用,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再平衡.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环境中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各国著作权法中通行的著作权限制制度,它允许作品的传播者与使用者在某些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无偿使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数字环境使得传统环境下属于合理使用的行为可能不再合理。文章主要讨论数字网络环境对合理使用制度所带来的改变,以及合理使用制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令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产生、获取、归属和使用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伴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公众对信息的接触变得更加容易。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加入,使得这种接触更具有正当性。在保证社会公众接触信息与使用者使用信息的前提下,也应当对著作权人的权利进行维护,以更好地发挥著作权法鼓励创作、促进文化传播的作用。因此,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完善也日益成为新网络时代下的焦点。我国《著作权法》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正,需要对此做出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对著作权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著作权制度“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受到了影响。针对互联网的特征,现有的著作权法必须适应技术的发展而做出调整。对互联网上的著作权既要“保护”又要“限制”,以维护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从而实现著作权立法的基本宗旨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创作和传播作品的手段有了新的拓展,人们对作品的使用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网络在改变人们获取和传输作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给传统著作权造成巨大冲击,其中与著作权立法最密切相关的是《著作权法》如何防止网络上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目前,对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和传播的作品,作者享有什么权利,作品传播者的行为应当如何规范等,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未做出明确规定,加快建立起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著作权法律框架,防止网上侵害著作权的行为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在涉及著作权各方利益、社会文化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各国法律都普遍承认了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以求得总体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入网络时代以后,我国《著作权法》22条关于著作权合理制度规定的具体情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在新环境下的法律适用和网络环境下的问题分析,以期对解决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的著作权及著作权的保护现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立法情况,从文献数字化中的著作权保护、数据库条件下的著作权保护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以及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传播权:版权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有的《著作权法》已不能适应“著作权”所面临的新挑战。2001年我国修订的《著作权法》,新增加了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本文旨在探讨信息网络传播权中的版权使用及其限制问题,以丰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识,完善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数字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基础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涉及众多的知识产权问题,必然面对著作权法律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了在遵守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纸质资料数字化的传播和应用,以及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数字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著作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法以保护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协调作者,作品传播者和作品使用者三方利益平衡机制,然而,在为技术措施提供法律保护的同时,却引发了它于其他制度之间的法律冲突,甚至产生了一些滥用技术措施的现象,危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了著作权法竭力维持的利益平衡状态,因此,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如何维持传统著作权制度所维系的利益平衡格局,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著作权法法律体系中主要包含三种法益,即狭义著作权人的利益,传播者的利益,以及使用者的利益。然而只有前两种利益的主体被明确赋予权利,即狭义著作权和邻接权。使用者的利益无权利保障。使用者权利的失位加剧了三种法益的失衡,结果是著作权范围的急速扩张,社会公众利益受损。著作权法应当明确、适当地赋予使用者一定的权利,以实现著作权的非财产权化,以唤醒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以解决技术措施带来的法益失衡,复建三类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抗,重塑均衡博弈,进而实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法》第15条将电影作品定性为特殊的合作作品,并将各合作作者对电影作品享有的除署名权外的著作权法定转让给了制片人,与德国、法国的规定基本一致。对于电影作品中包含或改编的原作品而言,应适用《著作权法》第12条关于演绎作品的规定,电影作品著作权人对电影作品的利用须获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这与《伯尔尼公约》的要求一致,而德国和法国则规定无须获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在修改我国《著作权法》时,应对原作品著作权人和电影作品著作权人利益进行平衡后,选择适当的立法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作权法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本次修改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尤其体现于"完善现有制度、回应科技发展、适应国际形势、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回应社会各界关切"等方面。著作权法修订应掌握一定的原则,以妥善实现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著作权法修订草案尽管相对于现行法有了很大进步,仅以"总则"为例,仍有值得进一步完善之处,包括立法宗旨、对作品定义、涉外著作权和相关权的法律适用、不适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对象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