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西北部西兰花集雨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集雨补灌对西兰花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西兰花生育期耗水量较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少,高产水平的耗水量约230mm,集雨水补灌的灌水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在灌溉方式上,滴灌比沟灌更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增加西兰花的株高、冠幅、花球重、单株茎叶重和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在同一灌水方式内,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灌水量的增加,株高、冠幅、花球重和单株茎叶重也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产量、灌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进行了灌水方式(管灌、滴灌和微喷灌3个水平)和灌水量(0,22.5,45.0,67.5mm4个水平)二因素试验,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尽管灌水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产量表现来看,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微喷灌、滴灌、管灌和对照;灌水量和互作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水有增加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干粒重的趋势;随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减小,而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补灌能增加小麦的最大灌浆速率.作物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微喷灌67.5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供水效率以微喷灌45.0,67.5mm处理为高。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内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内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生育、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可提高土壤保墒能力,促进玉米植株中后期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重;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玉米在正常供水和严重水分胁迫时其产量分别增长4.1%和7.5%;在相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秸秆覆盖对玉米叶片基础荧光无明显的影响;在水分胁迫前以及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后,秸秆覆盖对叶片最大荧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严重干旱期,进行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水量、灌水时间,比较其节水增产效益。本试验设置灌水量5m^3/亩、10m^3/亩、15m^3/亩三个水平,灌溉时间选择,一次补灌7月5日,两次补灌6月20日和7月5日各一次。试验结果表明:早地玉米严重干旱期膜下滴灌,以7月5日一次灌水15m^3/亩效果最好,产量达607.1kg/亩,较不灌水对照产量398.7kg/亩,增产208.4kg/亩,增产率达52.3%。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高寒荒漠区饲草混播的适宜灌溉次数,提高该地区饲草混播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燕麦和箭筈豌豆为试验材料,在微喷带灌溉模式下,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拔节灌一水、拔节+开花灌两水3个水分处理,采用刈割方法测定饲草产量、土壤墒情仪测定土壤水分,研究了定量灌溉频次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随着灌溉频次的增加而增加,灌两水处理饲草产量最高为21 909. 38 kg/hm~2;(2)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频次的增加而增加,灌两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4. 58 kg/m~3;(3)不同灌溉频次之间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却有所不同。0~20 cm和20~40 cm土壤含水量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变化幅度较大,40~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在自然降雨偏多的年份,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在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科师22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耗水量、耗水系数、产量不同。干旱处理的耗水系数最低。相同灌水次数下,随灌水总量增加,耗水系数、耗水量增大;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少量多次灌溉方式的耗水量、耗水系数则降低。不同灌水处理间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水各处理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早处理(不灌水)的产量。冬小麦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加大而下降。相同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管栽试验研究了水分亏缺条件下施氮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亏缺对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的累积以及生理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同一水分处理下玉米的株高、根、冠及都表现为高氮处理(HN)低氮处理(LN)。水分逆境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冬小麦植株氮代谢及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累积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溶液浸泡处理对爆裂玉米微波真空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膨化率为指标研究了水分、食盐和乙醇等溶液浸泡处理对微波真空膨化爆裂玉米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它们影响微波真空膨化爆裂玉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证明,水分含量的大小是影响膨化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微波真空条件下,爆裂玉米获得最佳膨化效果的水分含量在真空度26.66kPa时为11.3%,真空度93.3kPa时为20.4%.经过10%的食盐溶液和40%的乙醇溶液处理的爆裂玉米能够获得较好的微波真空膨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全膜双垄沟播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兰 《甘肃科技》2011,27(19):183-185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3种栽培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显著缩短了旱区玉米生育前期,延长了生育中后期,整个生育期较对照缩短21d;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不覆膜平播显著提高玉米平均干物重53.23%;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显著增大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生物性状各指标、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耗水量,较不覆膜平播分别提高收后土壤水分88.83%、玉米产量29.24%和水分利用效率77.83%。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是干旱和半干旱山区发展玉米抗旱节水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张德汴  霍继超 《河南科学》2011,29(9):1066-1069
采用1961-2010年开封市气象资料、玉米产量资料、农作物受灾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开封市玉米生长期积温与玉米产量均呈上升趋势,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积温是气象因子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玉米产量呈正相上升关系,分析表明开封市玉米生长期的降水量多于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地区马铃薯灌溉的节水补灌问题,用对比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以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辅助的工具与手段,研究膜下滴灌马铃薯的灌溉制度、耗水规律,综合分析作物需水关键期、限额灌溉技术、土壤含水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宁夏中部干旱区适宜的马铃薯限额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普定县主要耕作土种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词 《贵州科学》1995,13(2):8-14
本文从探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角度入手,根据普定县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肥力对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影响模型,并计算了普定县19种主要耕作土种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经分析发现:影响普定县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主导限制因子是土壤肥力(含有机质)不足;其次是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只对小麦的影响比较大,对水稻和玉米产量的限制作用并不明显,这些分析结论将为普定县分阶段地进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冬玉米播期试验、分析了冬玉米生长期间气候条件,探讨了气温对冬玉米植株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提出在无霜后和基本无霜区最佳冬玉米播种时间,趋利避害夺取冬玉米高效。  相似文献   

16.
SPSS软件在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作物水分生产率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以临泽绿洲主要农作物玉米生产为例,运用SPSS软件对玉米水分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水分生产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地膜使用量、化肥施用量、生产用种子、劳动力投入、农药施用量5个可控因素;≥10℃积温、生长期降水量2个不可控因素.说明在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高效配置农业生产过程中可控因素的投入,是提高农作物水分生产率的主要对策.同时农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来保证,改善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不影响玉米籽实产量的前提下,探讨了提前利用玉米秸秆青绿叶片的可行性.在大田玉米处于开花期和抽丝期的3个可辨识的阶段,对玉米穗位下叶片进行了不同数量的去叶处理.结果表明:去叶时间对产量影响显著,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并且没有互作效应.在抽丝期雌穗花丝可见2~3cm时从穗位下去叶,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特别是留8个叶片的处理与不去叶的处理产量对比差异不显著,此时去叶获得的青绿叶片其营养价值、消化率、代谢能都大于7月和8月份的羊草和收获后的干叶片.在开花后雌穗不可见时去叶,将引起严重减产.雌穗可见花丝不可见时去叶,不同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磁场对玉米产量及其穗粒形状的影响.实验发现5分钟磁处理为使玉米增产的最佳条件。而瞬间磁处理为使玉米增产的较佳条件。测量了磁场处理过的各组玉米种子及第一代玉米籽粒中的核酸含量.并对磁场处理使玉米增产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97年至2000年,研究了PYB1.6多功能移动式节水补灌机在半干旱偏旱区海原县兴仁镇春小麦的补充灌溉指标。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平作、垄沟栽培、穴播栽培、膜侧栽培等栽培方式下,利用该补灌机在小麦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补充灌溉,当预期产量为1050kg/hm^2时,其补充灌溉指标依次为58mm,42mm,38mm和35mm,节水率(以平作补灌为对照)依次为0,27.6%,34.5%和39.6%。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的水分响应及灌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广泛种植的高产优质饲草作物,其水分谱较宽,但耗水较多,易受水分供应的影响.从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需水耗水规律、饲草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探讨了紫花苜蓿生长和生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以及灌溉效应.紫花苜蓿产量受土壤水分的显著影响,合理的灌水量和灌溉方式及灌溉时期都能显著改善饲草产量和品质;水分处理能够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株高和根、茎、叶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适当水分亏缺条件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而各个生长周期的耗水量则一定程度地降低.因此,在西北地区,实施灌溉对干旱地区紫花苜蓿饲草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需加强灌溉管理(如灌溉方式、灌水量、灌水时间/频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