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卓宏 《广东科技》2012,21(5):175+177-175,17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设施防雷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通信设施的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确保通信线路、设备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2.
戚照梁 《科技信息》2011,(14):108-108
恶劣天气对电力设备的影响极其严重,所造成的后果无法预防。譬如雷电所引起的大气过电压现象对电气设备运行将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界恶劣天气的影响,我们在各种电气运行设备上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根据当前的实践经验证明,我国所采用的防雷设备避雷器能有效的防止雷电过电压危害,但是雷电参数和电气设备的冲击放电特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为了更科学的保护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我们必须改善防雷保护设备特性,让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3.
从配电网的结构以及内、外过电压水平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配电网故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配电网内部过电压发生的几率较高, 遭雷击的概率大、而其防雷措施薄弱, 特别是缺少直击雷的保护措施.内部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的共同作用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此外, 恶劣的运行环境、不当的运行维护也是配电网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配电网故障的措施, 如加强配电网的防雷保护, 使用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对铁磁谐振过电压和弧光接地过电压进行治理, 降低配电网的故障建弧率, 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后方弹药库防雷安全设施设备检查和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仓库在防雷设备的建设与设置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提出防雷装置设置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弹药仓库防雷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柳青 《广东科技》2012,21(19):56-5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对输电线路雷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如果通过安全经济比较,选取和采用先进的防雷措施,对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对感应雷击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分别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分析了影响输电线路防雷特性的各种因素,阐述了传统的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最后就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改进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象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精密的气象观测、采集、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但是气象观测设备防抗雷电电磁脉冲和雷电感应过电压、过电流能力弱,频繁发生因雷击事故损毁设备,进而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该文通过对气象观测设备雷击灾害事件的调查、鉴定与分析,总结雷击灾害原因,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提出做好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线缆屏蔽与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与供配电系统防雷等雷电防御关键技术措施,并在雷电环境恶劣之处采取"独立接闪装置"等特殊防雷措施,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宁德大港水电站监控保护设备由于运行时限已久,设备故障率高,已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决定对监控及保护设备进行改造。本文着重介绍其设备选型及采取的防雷措施,改造中碰到的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中广泛地应用了各种电子设备,其机电信息系统既包括有大量通信、收费、监控设备的弱电设备系统,还包括包含供配电照明等设备的强电设备系统,同时,高速公路系统多位于野外和较为空旷的地带,其收费站区、服务区和道路设施、设备属于较为孤立的建(构)筑物,易于遭受雷击。这不但使高速公路设施设备遭受巨大的损失,而且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系统的安全运营和人员、财物高速运输工作的安全运行。因此,本文试就如何加强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自动防雷保护技术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何春永 《科技信息》2011,(13):739-739,832
对于随机发生的由雷电放电导致的过电压现象,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在微电子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设备已被证明比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和过电压的破坏。智能建筑物雷电防护办法的选择应当建立在对其内部系统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建筑所处的电磁环境和系统遭受破坏的概率等进行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本着"安全第一,兼顾经济"的原则,雷击风险评估为防雷设计工程师提供一个评估雷电引起重大损失的方法,为其做建筑物防护的意见以及正确选择似的的防护措施等方面提供帮助。所以,对智能建筑物的雷击风险评估是进行防雷工程设计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李海涛 《海峡科学》2006,(11):58-59
机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有效设备,它与平面调车接口后能较为有效的防止调车作业中的超速、挤岔、冲撞等调车惯性事故及机班的操作过程予以记录,具有防超和防"两冒"的作用,对监控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结合我段调小机车监控装置的使用、分析情况探讨其在调车安全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乘务员的操纵水平,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监控装置在调车安全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唐林友 《广东科技》2013,(22):91-91,90
变电站的稳定可靠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总体安全运行,但变电站极易受到雷电过电压的影响,特别是雷电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影响后果更加严重,为了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有必要加强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防雷保护,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分析了雷电入侵二次设备的途径,提出了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设计的总体要求、防雷配置、安装规范等。  相似文献   

12.
吴春玉 《广东科技》2009,(16):174-176
本文针对综合自动化的设备,通过对雷电波入侵途径的分析.结合当今弱电防雷的一些技术,探讨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措施,提出了"低残压、全保护"的安全防雷理念,力求"线路和空间两个干净",在强调现有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接地和屏蔽的重要性的同时又突出现代防雷设备在综合自动化系统防雷上的应用,措施有效,提高了综合自动化系统二次设备的防雷水平,能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张平 《甘肃科技》2012,28(20):119-120,150
通过分析雷电对高层建筑的危害及其形式,归纳总结了防雷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高层建筑防雷工程施工中采取的措施,总结出严格控制防雷工程施工质量是高层建筑防雷装置的使用功能及高层建筑内的人身安全和各种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较靠近用户的一级,绝缘水平较低,且中低压架空线路一般无特别的防雷措施。本文在研究10kV绝缘导线的断线机理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防雷保护间隙与绝缘子配合时遭雷击过电压放电过程及电压等级分布,确定了防雷保护间隙的大小。所设计的防雷保护间隙在非雷击状态不承载电压,雷击时先于绝缘子可靠放电,保护了绝缘子不受烧伤和击穿,保证了线路在雷电过电压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那音太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2):28-28,41
建筑物的漏水不仅严重影响了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观测设备和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也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按时进行防渗堵漏,以保证工程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水电站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中,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为高效稳定生产保驾护行的灯塔,它不仅可以规避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隐患和设备隐患,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还为设备设施、建筑物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电站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纪星 《科技咨询导报》2011,(15):243-243
每年因雷击造成的停电、停产、建筑物和设备损坏,以及人受伤亡事故屡有发生.雷击破坏的现代化设备多于建筑物本身,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建筑物都已安装防直击雷设施,但许多场所并未对综合防雷措施进行投入.位于107国道广清路段的广东省清远南方加油站设备也因为雷击受列不同程度的损坏.2010年上丰年南方加油站委托我公司对其加油站进行防雷施工,对其进行防雷工程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石玉泉 《科技资讯》2010,(16):52-52
接地是防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雷工程的基础。所有防雷保护原理是在雷击瞬间尽可能地保证设备、大地、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之间构成等电位体从而避免过电压的损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接地系统,等电位的构成需要各系统共地,减小它们之间的电位差,而达至保护设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东 《科技资讯》2007,(35):21-22
随着计算机和电网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电力二次系统的信息安全越来越影响电力一次系统的安全稳定.近年来,由于二次系统高集成模块的大量应用,这些弱电设备受雷电过电压侵袭、干扰、破坏的情况频频发生.本文就对220kV平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进行防雷措施的具体做法,通过科技手段为减少雷电对二次系统(自动化、计算机、通信、保护等弱电设备)的危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0.
张沈琪 《科技资讯》2012,(16):125-125
220kV输电线路中的变电所是保证供电安全的重要设施,但是在线路遭受雷击的时候,因为雷击电流和工频短路电流的双重作用下,会直接影响变电所的正常运行。所以应根据实际的线路情况,采用最佳的防雷措施,防止雷击影响变电所的设备安全与供电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