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沼泽(包括沼泽化草甸)是青藏高原上隐域分布的一种植被类型,在青藏高原上有一定的分布面积。青藏高原上的几种以草本植物为建群种的植被类型:草原化草甸,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其分布地域的土壤水分是依次递增的,群落中植物种类的生态习性也由中生向湿生过渡。分布在高寒的青藏高原地区的沼泽植被,其土壤中营养元素丰富,生长季节日照充沛,因而植物生长茂盛,是高原上喜湿性生境的家畜——牦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草地的影响,利用D型肉毒毒素颗粒对不同退化高寒草甸中的高原鼠兔进行控制处理,并对控制前后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盖度、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生物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高原鼠兔进行控制后,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草地中的植物盖度、地上植物生物量、禾本科牧草和毒杂草量显著增加;禾本科牧草在植物群落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或进一步巩固,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有增加的趋势。说明控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对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的踏查和对鸟岛、大通山,以及海晏湾3个地区的野外取样调查,比较讨论了重要值的各类计算公式.认为,在草地植物群落中用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频度)/2×100比较科学,并用组平均法(GAM)对该地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划分为24个群落,分别属于沙生植被、沼泽草甸、草甸、温性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及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等7个植被型.  相似文献   

4.
海洋牧场的基石是丰富的初级生产,大型底栖植被群落的构建是海洋牧场生境修复的优选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阐述海草场构建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构建方法。海草床在海洋牧场中的重要性与功能,包括食物供给、栖息地(包括产卵场、育幼场和庇护场所)、营养盐调控、固碳(气候调节)等方面。海草是海洋中唯一一类高等植物。海草床的构建包括种类选择、移植(或播种)及养护等方面。移植和种植,在海草(如鳗草)床构建中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草原地带不同生境土壤动物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内蒙古草原主要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土壤动物区系分布、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草原土壤动物大类群水平优势类群基本一致.土壤动物密度及生物量以荒漠草原较低,而典型草原较高,草甸草原则以低密度和高生物量显示了其土壤动物分布的特殊性.内蒙古草原地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在类群组成上显示较强的同源性和在较低分类阶元上的分异性.  相似文献   

6.
以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对植被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嵩草草甸草地退化导致植被稀疏、覆盖度下降、群落物种组成减少、群落中各功能群的比例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降低.退化草地封育自然恢复7年后,恢复最快的是一年生杂草,其次是禾草类;重度退化草地改建成人工草地7年后,禾本科植物仍然是群落中的优势类群,但原生植被中的优势功能群--莎草类在任何人工草地中没有出现;经相关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各群落之间种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退化草地经过多年的封育,或经松耙补播后逐步向原生植被方向演替;人工草地逐步向退化演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22  
三江源区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植物区系特征为:植物种类较少,以温带科属为主,特有种、属种稀少.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超载过牧,鼠害猖獗,草地退化、沙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丢失.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加强天然草地资源的保护、优化家庭牧场生态结构及生产模式,建立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逐步实现半舍饲和集约化生产.建立健全草地资源监测、预报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不同生态类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青藏高原四种不同放牧强度(围栏封育、轻牧、中牧和重牧)高寒草甸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及植被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士壤养分和植被群落特征有较大差异.土壤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质量分数及地上生物量变化一致,表现为围栏封育>轻牧>中牧>重牧,然而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正好与之相反,表现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地下生物量变化一致,表现为轻牧>围栏封育>中牧>重牧.经分析,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密切相关,其中土壤淀粉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和植被特征的相关性最好,因此这两种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对南京外秦淮河滨河绿地群落类型及功能特征进行的调查发现,南京外秦淮河滨河绿地共有木本植物46科57属84种(变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6属9种(变种),被子植物41科51属75种(变种)。依据主要木本植物种类及群落结构,将外秦淮河滨河绿地群落划分为6大类。分析认为,泥质河岸上构筑的植被群落不仅有利于河岸带生态功能的发挥,保存自然景观,而且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高、建造成本低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河岸带植被构建模式。6种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东西长干巷及水西门以下河岸植被群落相似性较高(相似系数均大于0.30),有必要丰富植物种类提高物种多样性,提高植被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特点及淹水后演替特点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范围内消落带植被种类组成及群落分布特点,对淹水后消落带植被的演替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大蜀山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林是江淮丘陵地区残存的典型落叶阔叶林,是经砍伐和火烧等破坏后恢复形成的次生林类型,也是重要的地带性植被。基于详细的群落学调查,分析了群落的植物组成、生活型特征、层次结构、群落性质以及演替趋势。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科72属81种,单种科和单种属较多。群落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同时热带成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群落垂直空间分化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外植物丰富。群落生活型组成、叶性质、优势种群径级结构以及重要值分析体现了较为成熟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特征,群落处于次生演替系列中的顶极阶段。优势种群短毛椴趋于成熟阶段,演替较为激烈,天然更新较为缺乏。作为合肥市区内宝贵的乡土物种基因库和资源库,该残存落叶阔叶林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濒危植物狭果秤锤树所在群落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重新发现了濒危植物狭果秤锤树(Sinojackia rehderiana)在赣北的分布,采用植被调查样方法研究了狭果秤锤树所在群落维管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系组成复杂,物种密度相对较高.在1 600 m2样方中,有维管束植物57科74属79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0种,双子叶植物43科53属58种,单子叶植物8科11属11种.物种密度约达5种.(100 m2)-1.分布区类型多样,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科、属、种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该群落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在本区交汇,体现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植物区系过渡的特征.该群落分布面积小且邻近村落,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禁伐是维持该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西霍山荆条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霍山的荆条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统计分析了霍山上荆条灌丛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非常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垂直分化明显,一般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四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为优势片层;群落中荆条种群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他种群则多近似均匀型分布.  相似文献   

14.
据对2个100m2样地统计,共含维管束植物66种分属32料58属.群落区系以樟、茜草和山茶等科的属种居多数;热带、泛热带地理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44.5%和33.3%.树种以米槠、木荷、青冈和红勾栲为主,林下多见九节木、朱砂根等雨林种类,显示群落是当地基带植被南亚热带雨林向高海拔山地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黄山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黄山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闽北建溪流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地处福建省北部包括蒲城等六县的建溪流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区系成分、外貌、结构、主要种类的综合特征和群落演替趋势等特点。据统计49块样地共10,600平方米面积的群落种类组成中,含维管植物216种,分属于64科123属;其中单种与寡种属分别占总数的66.7%与27.6%。植物区系以包括泛热带、热带分布的成分占优势,分别达科、属总数的45.3%与53.3%。全流域区树种以栲树、苦槠、甜槠与木荷为主。基于对群落区系成分、外貌与树种年龄结构等分析表明,该区群落是从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旬河上、中游及邻区森林植被的区系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植物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秦岭坡旬河流域上、中游及其邻近地区森林植被区系组成野外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与研究,揭示出构成该地区森林植被的主要区系组成具如下基本特征:1)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中,含属、种数较多的科多为主产温带地区的科。2)属地理成分的归纳表明,各类温带成分合计占77.5%,其中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占40.2%,其次为东亚分布成分,占15.3%。3)森林建群种及主要优势种多为生长与分布于中国东半壁的特有种或东亚分布种。上述特征显示出区系组成的总体温带基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描述了来自滇黔桂三个省区的革耳属8个种和变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初步分析了它们的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19.
南京牛首山南京椴群落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调查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的南京椴天然次生林典型群落样地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组成及其特征、群落的层次结构特征以及演替趋势。研究表明,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具有一定的热带性质,温带区系成分占相当的比例。群落中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南京椴林在演替过程中能够保持落叶阔叶林的稳定结构,但有人工毛竹林种群侵入该群落,若不及时清除,将最终对南京椴林的顺行演替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20.
中条山植物区系与植被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植物区系特征和成分分析、植被类型、植被垂直带划分以及植物资源等方面对以往开展的中条山地区植物地理学研究进行了分析回顾和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前景进行了评估与分析,认为应加强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在植被及植物区系组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