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1月7日,57岁的美国心脏病患者大卫成为全球首个接受猪心脏移植的患者.他获得的心脏来自一头1岁大、专门为器官移植而培育的转基因猪.这次手术耗时8个小时,医生们全程高度紧张——虽然他们看到猪心在大卫胸腔中正常跳动,检测设备也显示猪心能够正常泵血,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人身上移植猪心脏,手术后的一切都还是...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正在变得可能:编辑人类的基因来治疗和预防如同艾滋病和镰状细胞病之类的疾病。这引来科学界巨大的争议。更加有争议的是,它还有可能制造出"生物技术婴儿"。瞄准错误DNA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向我们走来。科学家们试图编辑人体胚胎的第一项研究工作于2015年4月中旬登上有关科学类杂志的头版,而另一项研究则向人们展示了基因编辑是如何可能预防儿童遗传性疾  相似文献   

3.
美国杰龙生物医药公司(Geron Corporation)宣布.亚特兰大医院利用该公司培植的GRNOPCI人类胚胎干细胞,展开全球首例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的人体临床试验。以评估该公司生产的GRNOPCI人体胚胎干细胞.用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这是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  相似文献   

4.
正新科技的公众传播需要科学家、记者和慈善家的倾力相助。詹妮弗·杜德纳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共同发明人。在2015年伦敦举行的TED全球演讲中,她呼吁进行基因编辑的全球对话2014年的一个深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学家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从噩梦中惊醒。正是这个噩梦,让她不再只专注于手中尖端的科学研究,而将注意力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某种程度上修改基因并将其遗传给后代,这种技术被称为种系工程.事实上,“种系基因编辑技术”早就已经出现了.一直以来,通过基因来改变动物的手段仍然是低效并且粗糙的,以至于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生物学家都不会幻想把这种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改组人类基因的进程现如今止步于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无法改变基因,它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详见后文“基因疗法能否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6.
岳海奎 《科学通报》2007,52(7):759-759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等医疗单位密切合作,成功进行了重离子束浅层治癌临床试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完成重离子柬治癌临床试验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一对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经过基因编辑的他们,将可能天然抵御艾滋病……"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人们严重关切:有人叫好,认为人类从此正朝着免疫一切疾病的康庄大道前行;但更多人对此则表达了深刻的忧虑,同时在呼唤监管的强手和法律的归位。  相似文献   

8.
正在美国,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对柑橘黄龙病免疫的新品种柑橘树,拯救陷入危机的佛罗里达州柑橘种植业。佛罗里达州是美国重要的柑橘产区,近年来,柑橘黄龙病对这里所有的柑橘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一种新技术对柑橘的基因进行修改,以得到对黄龙病免疫的柑橘树种。  相似文献   

9.
正各种咨询机构、科技组织和资助机构都十分关注人类基因组编辑,医学及伦理学研究者黛布拉·马修斯(Debra J.H.Mathews)、罗宾·洛弗尔·巴杰(Robin Lovell-Badge)及同行们对此提出了一些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的易用、准确和高效性使其在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农业和涉及非生殖细胞(体细胞)的基因疗法中也有了初步的应用。CRISPR/Cas9及相关技术也可使用在某些  相似文献   

10.
正基因编辑技术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然而人类基因编辑的出现却引起了科学界的动荡。人类基因编辑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伴随着公众质疑、恐惧、激烈批评而来的,是希望健全法律的呼声。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09,(3):48-48
美国外科医生玛丽亚·谢苗诺夫首次给患者实施的接近完整的面部移植术获得成功。2008年12月,她用一位匿名捐赠者的肌肉、骨骼、上唇和鼻子.对一名年轻女子近83平方英寸的皮肤做了移植术。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09,(4):51-51
据《连线》杂志报道,美国的外科医生玛丽亚.谢苗诺夫首次给人实施的接近完整的面部移植术获得成功。多年来,谢苗诺夫在老鼠和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研究。2008年12月,她用一位匿名捐赠者的肌肉、骨骼、上唇和鼻子,对一名年轻女子做了移植术。该患者经历外伤性损伤后,脸的中部全毁。  相似文献   

13.
叶水送 《自然杂志》2016,38(2):147-149
2016年3月24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重要研究,人类基因组研究先驱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及其团队耗费20年时间,设计并制造出了一种最简单的人工合成生命体,该生命体仅有维持生命所需的473个基因,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体基因组。据介绍,研究者利用一种叫做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的技术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筛选。该研究有望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细胞中每个必需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一项新的医学发现质疑"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死亡真相,震惊了其家人及歌迷。研究称,"猫王"并非死于暴饮暴食及服药过量,基因缺陷--遗传性的肥厚性心肌病才是导致巨星早逝的罪魁祸首。基因缺陷疾病如此凶险,有治愈的可能吗?红细胞忽变"镰刀""白日梦"探求成真1910年的一天,一位黑人青年向医生叙述:自己发烧,并伴有肌肉酸痛的症状。后经血液化验分析,这位患者不但显示贫血的征象,而且他的红细胞变成了奇特的镰刀形。这种病从此就被定名为"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显然,该患者的许多症状都是由于红细胞形状的改变引起的。但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伊曼纽尔·查朋特(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研究中与他人共同发现了CRISPRCas9系统:一个正在改变着基因组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领域的工具。CRISPR-Cas系统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可以识别入侵病毒DNA并可将其分解(CRISPR表示成簇规则性排列的短回文间隔重复序列,用于描述基因的排列方式)。对于许多细菌和古细菌而言,该系统就相当于一个有效的免疫系统,可以广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1日早晨5时,睡梦中的金皖玲被电话铃声惊醒,她拿起话筒,听到马兰的声音:“金主任,我小腹隐隐作痛,是不是要生产了?”金皖玲是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副主任医师、妇产科主任,马兰是她的一位待产的病号。“你的孕产期到今天已40周零1天,足月了。你现在立即去医院,我马上就到。”  相似文献   

18.
<正>自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结构、开启分子生物学新时代以来,生命科学发展迅猛,新兴生物医学技术不断涌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研究、合成生物学以及基因治疗展现出诱人的医学前景,有望大大增进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欣喜之余,人们也看到,与新兴技术相伴而来的还有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刻影响的未知风险和伦理挑战。克隆人和干细胞技术争议  相似文献   

19.
<正>当人体的某种器官遭受严重病变,器官移植往往是唯一延续生命的方法。但是器官的合法来源只能依靠志愿者捐献,全世界大约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等到合适的器官,而大多数患者只能在排队等待器官的过程中绝望而逝。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既然人体器官如此稀缺,能否用动物的器官代替?别说,还真有科学家打起了猪器官的主意,不过要将猪器官成功移植到人体内,并让其长期存活,面临着重重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就  相似文献   

20.
正用一种叫作CRISPR的革命性工具首次创造出基因编辑婴儿这一事件令人震惊,但更令人惊讶的似乎是对此事负责的科学家贺建奎。2018年11月,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召开前夕,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科学家贺建奎与几位会议组织者在香港艾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