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肿瘤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生长的异常调控上,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法也主要针对异常增殖的肿瘤细胞。1971年,Folkman教授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和转移是血管依赖性的.阻断血管生成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由此产生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设想。近些年来,随着对胂瘤血管生成机制以及对新生血管与肿瘤发展、转移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胂瘤新生血管已成为一个新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目前,针对肿瘤血管形成机制所设计的抗血管生成策略.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已知某种类型的肿瘤可以分泌出激素,这些激素可以扰乱机体正常的代谢平衡,这就使得患者更有可能是死于肿瘤分泌的激素引起的代谢紊乱,而不是死于肿瘤本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胰脏的胰岛肿瘤细胞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腹泻。在这种情况下,肿瘤细胞大量产生一种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体液里异常高水平的血管活性肠肽已被作为胰性霍乱的一个标志物。但血管活性肠肽远不止是一个标志物,它可  相似文献   

3.
癌转移机理     
了解恶性瘤细胞如何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继发肿瘤,是癌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对原发肿瘤的手术及辅助治疗的进展,大多数病人仍死于转移。过去几年里,许多实验室研究了肿瘤细胞的性质和转移机理,并提出了一些观点。转移过程转移是一种由不相连的癌引起的瘤性损害。能产生转移是恶性瘤细胞的一个特征,但恶性不是所有瘤细胞的特征,缺乏侵袭和转移能力的瘤细胞是良性的。这种分类在讨论转移时是很明确的,但文献中应用“恶性”的术语在增多,错误地把它作为“瘤性”或“致瘤的”同义词,也常看到刊物中提到体外的细胞“恶性转化”,其实在这些情况下未做体内是否  相似文献   

4.
已有报道,气功外气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如胃腺癌79-01细胞、Hela细胞、肺腺癌细胞、以及肝癌BEL-7402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临床上也有人用气功外气治疗各种肿瘤患者,据称有效,但尚缺乏直接实验依据,对其抗肿瘤机理也不甚了解。为了探讨气功外气在体内确切的抗肿瘤作用,本文以实验性动  相似文献   

5.
徐菁  王俊杰  魏启春 《科学通报》2022,(14):1479-1489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具有精准肿瘤靶向性、生物自适性强、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和治疗次数少等优点.目前, BNCT的发展还面临研发硼(10B)含量高和肿瘤细胞靶向性强的含硼药物、开发更为精确的硼剂量测量与治疗计划系统,以及建造安装在医院内的加速器中子源等问题.已经开展的BNCT临床研究主要包括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复发胶质瘤、复发头颈部肿瘤、脑膜瘤、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癌等病种.然而,高质量的BNCT临床试验尚欠缺.开展高水平临床试验是BNCT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获得更多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才能有效推动BNCT临床应用.胶质母细胞瘤的BNCT研究可以考虑从新诊断的初治患者开始,其他肿瘤从复发/转移患者的后线治疗做起.需要探索BNCT联合治疗模式,比如将BNCT与传统光子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还可以探索多种给药途径来提升肿瘤对含硼药物的摄取. BNCT的发展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协作,共同促进BNCT早日成为常规开展的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211)~At在癌治疗中作为“弹头”药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癌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被认为是对医学的可怕挑战.它的特点不仅表现为细胞自主性增生失控而导致肿瘤进行性生长,还表现为从原发部位向身体其它部位直接蔓延和转移(metastasis).肿瘤增生性组织和正常功能性器官往往成为一体,而在结构、生化和功能特性方面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这就使得肿瘤的探测和治疗非常困难,迄今还没有特异性很强的治疗药物.当前在癌治疗中,手术和放疗常常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以改善症  相似文献   

7.
治疗癌症的内科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找到一种终止或者起码是限制肿瘤细胞向健康组织转移的方法。黑色瘤是一种恶性皮肤瘤,以其细胞易于侵入血液,并“移植“在其他组织而臭名昭著。尸解发现,死于黑色瘤病人的肝常为癌组织侵袭。是  相似文献   

8.
实体肿瘤的生长及存活依赖血管形成,这已为广大的肿瘤学家们所公认。肿瘤血管形成研究的先驱、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福克曼(Folkman)博士最早提出了这一观点。新生血管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营养供给,同时它也是肿瘤细胞代谢产物排泄的有效途径;而在没有血管形成的情况下,肿瘤的营养供给及代谢物排泄仅能靠简单的物理弥散;新生血管是肿瘤细胞向远处转移的重要通道,肿瘤细胞通过血管才能到达转移地点。 1971年,福克曼博士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概念(Tumor growth is angiogenesis…  相似文献   

9.
各种肿瘤的转移能力各不相同。某些组织学类型的恶性肿瘤在其确诊时便已发生了远处转移。相反地,也有一些种类的肿瘤,即使长到相当大时,仍无转移发生。临床实践证明,在癌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癌细胞并无预后意义。因为尽管有大量的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只  相似文献   

10.
免疫监视及治疗性外力综合作用下的肿瘤生长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酶动力学的免疫监视下肿瘤细胞生长, 在其Logistic生长模型中分别引入乘性噪声、免疫效应及治疗性外力等综合作用, 考察肿瘤细胞的定量演化规律. 肿瘤细胞生长动力学方程的仿真模拟计算表明: (ⅰ) 在治疗强度与治疗占空比组成的参数空间中存在一个区分有效治疗与无效治疗的临界治疗边界, 其变化规律具有指数衰减特征; (ⅱ) 治疗强度的减小使临界治疗占空比显著增加; (ⅲ) 免疫作用增强使临界治疗强度下降. 初步的临床观察结果与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结果在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生长失控和远道转移(包括邻近侵袭)无疑是恶性肿瘤的最重要的两大特征,也是根治肿瘤的最大障碍。因此,医学和生物学家对它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钻研,以期发现肿瘤病因和发病机理,及有效的防治办法。近年来,通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和国际合作,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最突出的有(1)癌基因的发现和它们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地位;(2)生长因子及其有关受体在肿瘤生长中的关键作用;(3)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实验性模拟及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梁植权 《科学通报》1960,5(11):346-346
正常细胞在机体内的增殖受着机体的生长调节机制的调节;肿瘤细胞则不受调节而无限制地增殖,形成所谓肿瘤组织。这种组织的恶性生长的结果,迟早造成宿主的死亡。可以设想,肿瘤组织的高速度生长,表示它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和所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和正常的有所不同,即使这种区别可能是很小的。目前,我们对于肿瘤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了解得还很少。在肿瘤的治疗方面,虽然可以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化学治疗等等,但  相似文献   

13.
VEGF在小鼠膀胱癌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VEGF在膀胱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反义VEGF121表达质粒转染能够明显降低肿瘤细胞产生VEGF. 稳定转染的克隆其VEGF的表达量仅为未转染的亲代细胞的12%及19%. 低水平表达VEGF的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与未转染的亲代细胞间无明显差异, 但在同系小鼠体内的致瘤能力、生长速度及肺、肝等实质器官的转移率等均明显低于亲代细胞. 进一步比较高水平与低水平表达VEGF的肿瘤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体内肿瘤组织中微血管数目及通透性等, 证实膀胱癌细胞产生VEGF的能力与其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一致, 在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强家模 《科学通报》1978,23(6):374-374
实验动物肿瘤模型是通过用化学致癌物或致癌病毒诱发肿瘤,然后将其移植于同品系的动物,成为能不断生长繁殖、传代并保持着一定特性的肿瘤细胞株,这类移植性肿瘤模型对开展某些肿瘤基础理论研究、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实验治疗及定向药物筛选等方面有一定价值,目前在国内尚未有合适的动物肝癌模型。1974年9月,我们用二乙基亚硝胺在Wistar品系大  相似文献   

15.
以肿瘤血管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生 《科学通报》1997,42(19):2031-2039
抗体导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抗体导向治疗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抗体及与其偶联物的性能.二是特定靶抗原的选择。理想的抗体应至少满足4个条件:( ⅰ)对肿瘤细胞有高度特异性;(ⅱ)能与细胞毒素牢固结合,而又不影响其与靶抗原的结合;( ⅲ)不引发机体对抗体的免疫反应;( ⅳ)必须有效浓集于肿瘤区.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利用单克隆抗体(单抗)识别抗原的高度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或相关抗原进行了大量抗体导向治疗研究,期望这种“魔弹”能特异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以传统单抗为载体的抗体导向治疗虽然在动物体内取得了成功,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鼠源性单抗在人体反复应用后会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使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由于肿瘤间质高压,使大分子量的完整抗体难以穿透到肿瘤内部,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表明注入体内的抗体仅有 0.01%~0. 1%到达肿瘤部位;另外,肿瘤细胞抗原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所导致的抗药性,亦给针对肿瘤细胞的抗体导向治疗增添了困难.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肿瘤的快速增殖高度依赖于肿瘤血管的形成及血液供应,因此堵塞肿瘤血管饿死肿瘤细胞成为继放化疗、手术及免疫治疗之后的又一有效治疗策略.凝血酶(thrombin)可以高效地激活血小板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进而诱导血栓形成.而游离的凝血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很短,并且会引起非特异性的血栓形成,造成健康组织的损伤,大大地限制了该分子在肿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寻求可以将凝血酶精准递送到肿瘤组织局部的新方法,实现特异性肿瘤血管栓塞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DNA纳米折纸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本团队近期构建了智能响应性纳米机器人,将凝血酶精准高效地递送到肿瘤局部,诱导血栓形成,实现高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本文将对该领域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概述,并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提出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丁艳萍  季天骄  宋晓  聂广军 《科学通报》2013,(24):2436-2448
肿瘤是由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的基质细胞和非细胞组分构成的复合体.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靶向或调控肿瘤微环境的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新兴的纳米技术为肿瘤的精确定位和早期诊断、靶向、长效和联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研发平台,为克服传统药物非特异性靶向和非选择性损伤机体组织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概述了肿瘤微环境的组成、特性及关键调控因子,总结了目前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阐述了靶向型和调控型纳米材料诊断肿瘤微环境的最新进展,同时对靶向和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提高纳米药物和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及诊疗一体化,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肿瘤是起源于正常干细胞突变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形成的异常组织,但干细胞突变成癌细胞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干细胞和肿瘤细胞有许多相似处,如自我更新和分化,提示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基于这一认识,人们假设肿瘤组织中存在稀少的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肿瘤起始细胞"即癌干细胞或肿瘤干细胞(CSC),促使肿瘤发生,对维持肿瘤生长和复发起关键作用,即CSC学说.对该学说虽有争论,但存在的共识远多于争议,已被众多学者接受且应用到CSC的研究中,在认识CSC的"stemness"和靶向CSC治疗肿瘤领域取得了进展,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治疗人类侵袭性肿瘤大都运用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化学治疗,也就是合并使用数种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杀伤全部肿瘤细胞的目的。最近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召开的美国肿瘤研究协会年会上,不少学者认为,鉴于同样的理由“联合化学预防”(“combination chemoprevention”)对于发展非细胞毒性药物来防止肿瘤发生也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说,可于癌前阶段使用药物来停止或者逆转其恶性的发展。近来关于肿瘤促进作用的认识与控制方面的进展是十分令人鼓舞的。威斯康新大学的A.K.Ver-  相似文献   

20.
冰冻热爆治癌"刀刀"见效 去年4月,上海海军411医院进来一位70多岁的肺癌患者.医生认为采用常规的放疗和化疗对这类癌肿不敏感,而且副作用大,就决定用一种新的手术治疗.医生从病人的胸部切开一个小切口,在CT定位下,将一种叫"氩氦刀"的"新型武器"直接准确地插入肺癌肿块内,通过氩气的作用,10分钟内使肿瘤组织冷冻至零下130摄氏度,形成冰球后再借助氦气使冰球融化,杀死肿瘤细胞.目前这位患者的肿块已缩小70%,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